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阿德福韦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阿德福韦-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β-环糊精与阿德福韦的投料配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自变量,包合率、收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依据最佳数学模型描绘效应面选择最佳处方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高,预测性好,相关系数r=0.965;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β-环糊精与阿德福韦的投料配比约为3∶1,包合时间为5 h,包合温度为60℃。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为(1.31±0.69)%。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精确有效地优化阿德福韦-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液-液包合法制备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β-环糊精与鬼针草挥发油的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按星点设计的原理安排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处理数据,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并做验证试验。结果:2个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拟合方程,效应面优化后得最佳包合条件为投料比17 g.mL-1,包合时间330 min,包合温度38℃。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适用于鬼针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莪术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β-环糊精与莪术挥发油投料比例(质量比体积)、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7.19,包合温度为42℃,包合时间为2.5h。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较好地应用于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一个能较好预测实验结果的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振荡法制备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将伏立康唑包合率作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设定三因素五水平考察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伏立康唑投料比对包合工艺的影响,并分别进行多元线性、二项式方程和三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模型,效应面法选取最优工艺。结果: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工艺为:包合温度32℃、时间1.9 h、磺丁基醚-β-环糊精与伏立康唑投料比2.1:1,伏立康唑的包合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为2.6%。结论: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该方法适用于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4):530-533
目的:制备丹皮酚-羟丙基-β-环糊精(PAE-HP-β-CD)包合物,优化其处方工艺。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PAE-HP-β-CD包合物并进行验证。以包合率为指标,主药-辅料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与搅拌速度为因素,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其处方工艺。结果:制备的PAE-HP-β-CD包合物发生了物相转变。最优处方工艺为主药-辅料投料比3.39∶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3.2 h、搅拌速度350 r/min;所制得包合物的包合率测得值(87.46%)与预测值(89.12%)的相对误差为1.86%(n=6)。结论:成功制得PAE-HP-β-CD包合物,且其处方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双嘧达莫(DIP)-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DIP-β-CD包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β-CD/DIP质量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自变量,包合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优选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高(r2=0.911 3,P<0.001),预测性好;效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DIP质量比5.7,包合时间5.5 h,包合温度50 ℃;最佳工艺验证偏差均<5%,所得包合物溶解度及释药速度均提高.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精确有效地优化DI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且最优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李争艳  陈凌云  罗静  余晓玲 《安徽医药》2019,23(9):1745-1749
目的 制备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方法 通过测定龙血素A、B的含量,计算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龙血竭的包合工艺。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度测定法对包合物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40 ℃,龙血竭与HP-β-CD质量之比为1∶8,采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龙血竭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86.85%,平均收率为79.18%。结论 该工艺的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4)、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5h。结论: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方法可行,包合率为24.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超声法制备茵陈、白术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挥发油的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包合工艺的条件。结果 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4(mL:g),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1:10(g:mL),超声时间为45min。该条件下包合率为78.9%,包合物收得率为87.6%。结论 此制备工艺包合效果较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 方法运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岩白菜素包合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验证包合物. 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岩白菜素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 1:1,包合时间为1 h,包合温度为80 ℃,包合率可达92.19%. 结论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岩白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岩白菜素口服制剂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大蒜素-羟丙基(HP)-β-环糊精(CD)包合物滴鼻液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HP-β-CD对大蒜素进行包合,以包合物收率、滴鼻液中大蒜素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大蒜素滴鼻液的工艺进行优化,考察HP-β-CD与大蒜素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对大蒜素包合物进行红外、紫外和显微鉴别。结果:大蒜素滴鼻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水为包合溶媒,HP-β-环糊精和大蒜素的比例为32:1,搅拌速度200 r·min-1,包合温度35℃,包合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大蒜素的包合率达到90.25%。红外、紫外和显微鉴别结果均表明,大蒜素以包合物形式存在于滴鼻液中。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所得大蒜素HP-β-CD包合物滴鼻液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为大蒜素液体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清解方中牡丹皮和败酱草中挥发油包合物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9,包合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2 h。结论用优选的包合工艺条件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及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萘丁美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萘丁美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提高萘丁美酮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用沉淀法和超声法制备萘丁美酮-β-环糊精包合物。考察包合方法、投料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包合物制备的影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含量测定,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超声法优于沉淀法,萘丁美酮的包合率达93%,最佳包合条件:萘丁美酮:β-环糊精(摩尔比)为1:6;包合时间0.5h;包合温度45℃。萘丁美酮包合物的溶解度是萘丁美酮的5.84倍。结论:以萘丁美酮:β-环糊精力1:6(摩尔比),在45℃超声波包合0.5h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评价其质量。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正交试验法,选取尼古丁与β-环糊精的配比(A)、包合温度(B)、包合时间(C)为因素,以包合率和收率为指标优选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包合平衡常数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考察包合物体外溶出特性。分别对尼古丁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混合物进行高温、高湿和强光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最佳包合条件A为1:3,B为60℃,C为2 h,包合率达65.28%,收率为79.55%。150 min缓慢释药量达92.26%。在不同温度、湿度和强光条件下,包合物中尼古丁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混合物。结论:所选制备工艺简单且条件易于控制,所制包合物稳定性良好且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法制备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 L9(34)正交实验法,以β-环糊精和大蒜油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超声功率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率和产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包合工艺条件并对包合物进行定性验证。结果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和大蒜油投料比(6∶1),包合温度(30℃),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200 W)。结论优选的超声法制备大蒜油包合物工艺简单,所需时间短,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收得率、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G1-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剪切转速、剪切时间、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进行考察。通过Design-Expert 8.0.6.1软件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优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8∶1,剪切时间3 min,剪切转速4 200 r/min,β-环糊精与水质量比例1∶7。结论 优化了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高速剪切法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后续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赛忠 《中国药业》2010,19(12):54-55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当归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用量配比(V/W)、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和包合物收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优选制备当归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结果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用量配比1:6,包合温度50℃,搅拌4h。结论通过β-环糊精包合后可使挥发油粉末化,可提高其稳定性,优选的包合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目的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吲哚美辛 β 环糊精包合物,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研究吲哚美辛与β 环糊精的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和介质的极性对包合作用的影响,优选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吲哚美辛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差示热分析法和溶出度法进行包合物的物相鉴定。 结果差示热分析和溶出度实验结果表明吲哚美辛已形成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正交实验筛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温度60 ℃,投料比为1:1.5,丙酮/水为1:4,采用优化工艺制得的包合物包合率为98.5%。结论在所考察的3个因素中,温度对吲哚美辛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四物汤中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筛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加入比例、包合温度及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包合的参数。结果:提取与包合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取当归、川芎饮片粉碎成中粉,加入8倍量水,浸泡30 min,水蒸气蒸馏提取5 h,收集挥发油,收率为0.89%;以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为9.80:1进行包合,包合温度40℃,包合110 min,收集挥发油包合物,其挥发油利用率为81.17%,包合物收得率为87.40%。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能较好的提取四物汤中的挥发油,并有效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尼古丁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进行包合物的稳定性考察。方法: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尼古丁的包合物,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做了热稳定性初步考察。结果:最佳的包合工艺为HP-β-CD与尼古丁物料摩尔比为3.36:1,包合温度45 ℃,包合时间3.5 h,水与HP-β-CD摩尔比为20:1,平均包合率为56.22%,与预测值吻合。尼古丁采用环糊精包合后稳定性有显著提升。结论:该模型预测下的优化工艺可行,可作为尼古丁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