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该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主要引起垂体激素分泌过量或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压迫鞍区重要结构等.该类型肿瘤病理上属于良性肿瘤,但半数病例具有向周围正常结构颅骨、硬脑膜、海绵窦、蝶窦、鞍上、鞍旁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故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留".由于其侵袭性生长,导致其全切率低,复发率高,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1,2].本文就侵袭性垂体腺瘤在临床和基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垂体瘤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雪松  罗云平 《广西医学》2005,27(8):1198-1199
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左右。近年随着医学检查技术发展,垂体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报道约15%~20%。垂体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30~50岁者居多。除了催乳素瘤妇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外,其他各型垂体瘤并无明显性别差异。垂体瘤患者可于起病后不同时期有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向鞍外、鞍上扩展压迫邻近组织出现头痛,以两颞部、额部、眼球后或鼻根部胀痛为主。视神经通路受压,引起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在儿童期表现为身材矮小和性发育不全。成年人3/4的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由于垂体ACTH储备不足,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衰减。如肿瘤影响到下丘脑及垂体后叶可引起尿崩症。约5%~10%患者发生卒中,部分病人出现急性垂体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3.
周冠昭 《九江医学》2008,23(3):63-63
颅脑术后尿崩症主要发生于颅咽管瘤、第三脑室前部、垂体瘤或鞍区附近的手术,为损伤垂体柄内的视上到垂体后叶的通路影响了抗利尿激素释放和分泌,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而引起.  相似文献   

4.
应重视垂体腺瘤的诊断和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文  马原  程敬民  杨涛 《西部医学》2008,20(5):905-907
垂体腺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细胞发生的常见良性肿瘤。既有肿瘤的性质,同时也有内分泌学特性。主要导致垂体激素过量分泌,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其它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鞍区结构,导致神经功能严重障碍。其诊断和治疗主要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近些年来,创伤较大的传统开颅垂体瘤切除术,越来越多地被经蝶入路等微创手术替代。本文从垂体腺瘤诊治规范化、微创化疗效的评价,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扩大微创治疗以及垂体腺瘤放、化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诸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垂体瘤是较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各种文献统计约占颅内肿瘤的10%~([1,2])。鞍区肿瘤中,垂体瘤的发病率为首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以青春期和生育期女性为多见,常有内分泌功能紊乱征象,巨大的垂体瘤可压迫周围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视交叉、下丘脑导致相应的临床体征。磁共振动态增强技术能够动态、客观、准确地反映垂体微腺瘤的血供特征,使得对垂体微腺瘤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莫泽纬  高勇义 《海南医学》2013,24(12):1852-1853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2%~5%[1],约55%的病例发生在20岁之前[2]。因肿瘤毗邻下丘脑、垂体等重要神经组织结构,其本身压迫、侵犯或手术损伤易导致患者出现内分泌功能障碍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中枢性尿崩症是颅咽管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可高达86.8%[3]。深静脉血栓(DVT)也是神经系统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4],而国内尚无颅咽管瘤术后DVT与中枢性尿崩症相关  相似文献   

7.
鞍区肿瘤由于与垂体柄和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手术切除难度较高,术后易出现尿崩症。自1996年3月至2006年9月,我科对81例鞍区肿瘤在经颅显微手术中,根据影像学特征和术中观察,对垂体柄和下丘脑进行辨识和保护,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垂体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良眭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手术切除是治疗垂体瘤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因垂体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内分泌功能且周围结构复杂,使得该手术的复杂程度高,术后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9.
鞍区肿瘤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约占颅内肿瘤的20%,以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等良性肿瘤多见,手术治疗此区的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但由于鞍区空间狭小,解剖结构复杂,与下丘脑、垂体、视神经、视交叉、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毗邻,手术视野较狭小,显露受限制,因此手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治疗经鼻内窥镜鞍 区肿瘤切除术并发尿崩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鼻内窥镜下鞍区肿瘤切除术。9例患者中,6例为垂体腺瘤,2例颅咽管瘤,1例囊性畸胎瘤。结果:6例垂体腺瘤中,1例发生轻度尿崩症,服用双氢克尿塞后痊愈。2例颅咽管瘤和1例囊性畸胎瘤发生较重尿崩症,先静点垂体后叶素,后口服双氢克脲噻、卡马西平治疗痊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切除鞍区肿瘤组织,尽量减少对垂体前后叶、柄、下丘脑等的损伤、牵拉,可以预防尿崩症的发生,减轻其症状;并发尿崩症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点垂体后叶素,口服双氢克脲噻、卡马西平可以控制尿崩症症状,以待下丘脑-垂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鞍区解剖部位深在,毗邻关系复杂,涉及许多重要的组织结构,因而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视力视野下降、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等,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手术并发症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也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只有熟悉鞍区解剖,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才能减少、减轻并发症,有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鞍区肿瘤包括垂体肿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异位松果体肿瘤等,常需手术治疗。因鞍区内含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以及解剖的关系,手术难度较大。肿瘤本身及手术过程中可对丘脑下部一垂体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体温异常,尿崩症、癫痫、意识障  相似文献   

13.
俞佳 《中国医刊》2006,41(8):25-27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15%,但在尸检中发现率为20%~30%。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垂体腺瘤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危害人体:①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②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靶腺的功能低下;③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第三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颞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4.
探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对垂体柄保护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经额下入路显微外科垂体瘤切除术后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镜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10例垂体柄在术中得到保护.3例患者因肿瘤大,向下丘脑和鞍旁发展,手术时间长,操作多,术后出现较严重尿崩.认为在手术中注意保护垂体柄和丘脑下部,可有效降低或减轻术后尿崩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低场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低场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特征。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病人,使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open0.2T常导磁共振仪,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T1WI冠状位、矢状位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瘤易向鞍区多个方向侵犯,其中以海绵窦和颅底骨质侵犯为主要特征,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入蝶窦,颈动脉包绕,海绵窦受累,鞍隔突破等,肿瘤多为等T1等或长T2信号,可伴有坏死和出血,增强扫描多呈均匀强化。结论:MRI可清楚反映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侵袭特征,为术前诊断垂体瘤的侵袭性提供依据,对选择手术方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下丘脑综合征(hypothalamia syndrome)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发病原因复杂~([1]),现报告1例因垂体瘤术后致下丘脑综合征。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9岁,工人。因"垂体瘤术后12年,乏力伴烦躁10天"于2015年12月15日入院。患者12年前无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诊断为中枢性尿崩症,垂体肿瘤,同年转神经外科行"开颅鞍区病变———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阴毛脱落,有乏力伴有低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中青年垂体瘤经鼻蝶术后尿崩症(D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肿瘤疾病诊疗中心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中青年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经鼻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手术时间、出血量、原发肿瘤、术前及术后垂体功能、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肿瘤性质。结果 67例垂体瘤患者发生DI 23例(34.3%),非DI 44例(65.7%)。经单因素分析得出性别、手术时间、出血量、首次切除肿瘤、术前及术后垂体功能、病理类型与术后D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所占比例高于非DI患者(P<0.05)。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为术后发生D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的中青年患者,术后发生DI危险因素为肿瘤突破鞍隔、肿瘤直径、肿瘤全切、肿瘤侵袭性,临床工作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及其治疗情况。结果并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42例,垂体前叶机能减退32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中枢性高热12例,持续昏迷3例,视力、视野恶化3例,脑出血2例,脑梗塞3例。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以尿崩症、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较常见,以下丘脑广泛性损伤是最为严重;术中规范、轻柔的手术操作,保护穿支血管,预防术中、术后的脑血管痉挛,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明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69-1770
近年来随着CT、MRI等先进仪器的问世和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颅内肿瘤的诊断已日趋完善明确,对鞍区肿瘤特别是颅咽管瘤、垂体腺瘤等良性肿瘤施行全切除术已完全可能。但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性,手术操作可能产生对下丘脑和脑垂体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尿崩症的诊断治疗等处理仍是棘手难题,神经外科医生加强对此症的认识实属必要。任何原因破坏下丘脑即可产生尿崩症,损伤视上核和正中隆突以上的神经束,可发生永久性尿崩症,损伤在正中隆突以下或垂体后叶只发生暂时性尿崩症。另外有资料证实维持垂体柄的完整性很重要,一旦破坏程度>85%,可出现部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显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巨大垂体腺瘤的全切率不断提高,手术死亡率亦明显下降。但同时因手术对鞍区组织结构的牵拉和损伤,使鞍区肿瘤特别是巨大垂体腺瘤术后早期易并发较严重的尿崩症及低钠血症,其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2001年7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巨大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尿崩症及低钠血症病人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