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迪  马永娟  王彬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5):131-134
目的探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1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给予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治疗后,150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治疗3、6、9及12个月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无药物漏服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23 kg/m~2及有药物漏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且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BMI、治疗时机及服药依从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省首次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治疗1年后CD4+T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江苏省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治疗随访1年时均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患者资料,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31日。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基线和随访1年时均有CD4+T检测结果记录的HIV/AIDS共3 290例。81.4%为江苏省籍,男女比例为4.36∶1,平均年龄(39.7±12.1)岁。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入组时基线CD4+T细胞计数均数为185.81个/μl。治疗1年后的CD4+T细胞均数为312.20个/μ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基线CD4+T高、在疾控中心治疗和临床Ⅰ期的HIV/AIDS患者,其CD4+T较基线增长值≥100个/μl的比例低。结论:江苏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对免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应继续规范、早期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6,(5):510-5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期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对HAART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进行HAART的188例艾滋病患者,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甲组(<100·μL-1,102例)及乙组(≥100·μL-1,86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对两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HAART启动后36个月内总体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4~+T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HAART后免疫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艾滋病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提示处理与时间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治疗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治疗组病人ALT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艾滋病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医药方剂(免疫Ⅰ号)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治疗艾滋病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HAART治疗(TDF+3TC+EFV,既替诺福韦300 mg+拉米夫定300 mg+依非韦伦400 mg,每日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免疫Ⅰ号方剂,早晚服用。两组治疗30 d为1个疗程,均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测定CD4+计数,以及用药后对不良反应症状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病毒载量。结果 治疗组皮肤瘙痒、失眠、头痛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D4+绝对计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绝对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毒载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治疗在HIV-1疾病进程中对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并探讨Treg细胞频率在HIV-1疾病进程中的作用.方法:抽取114例(男96例、女18例)HIV-1阳性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并分析其表达水平(频率和绝对数)在 HIV-1疾病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其与CD4+细胞绝对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HIV-1感染者病情进展,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绝对数趋向下降并且与CD4+T细胞绝对数呈正相关,而Treg细胞频率趋向升高并且与CD4+T细胞绝对数呈负相关.Treg细胞频率及绝对数在ART治疗无症状HIV-1阳性感染者中显著降低,而在AIDS患者中却显著升高.结论:Treg细胞参与艾滋病免疫发病过程,并且在HIV-1感染的不同阶段,ART治疗对Treg细胞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通过控制Treg细胞的水平可能有助于HIV-1感染疾病的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初步探讨 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与长期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进行 HAART 的202例艾滋病患者,按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 A 组(≤100?μL-1,104例)及 B 组(>100?μL-1,98例),定期观察两组艾滋病患者的 CD4+、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 两组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后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优于 A 组。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在抗病毒治疗后9个月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 组的CD4+T 淋巴细胞计数回升较 A 组更快,但在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 CD4+T 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 两组 CD8+T 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T 淋巴细胞基线值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免疫重建速率,CD8+T 淋巴细胞计数的恢复则更为缓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市11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婚姻状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年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患者、 漏服药物与未漏服药物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效控制HIV复制,加快免疫功能重建,延缓病情发展,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韦东煦 《中外医疗》2022,41(3):13-16
目的 探讨抗免疫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脂代谢及血清CD4+、CD8+、CD4+/CD8+水平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0月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病毒、抗结...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XY  Li W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097-3098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最早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一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它对HIV复制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许多感染者在治疗12周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出现病毒载量的反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非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得到发展,用于临床的药物种类也增多,开始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抗病毒作用加强,同时耐药性的比例也有所减低,但仍然不能维持长期疗效。1996年,美籍华人何大一提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即3种药物联合应用,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HAART治疗的优点是抗病毒活性进一步提高,使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降低到可以检测的水平以下,明显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至今仍然是抗HIV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HIV/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严重程度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预测、评价患者免疫状态的可行性. 方法 对345 例首诊确诊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92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表现,153例无皮肤黏膜表现. 记录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观察H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分析皮肤病的种类、严重程度与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HIV 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55.65%(192/345),皮肤黏膜损害的原因复杂,以真菌、病毒感染为主,分别为43.77%(151/345)、11.59%(40/345),其中以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率最高,达36.23%(125/345) ,其他包括马尔尼菲霉病、梅毒、单纯疱疹、颈部淋巴结核等都有较高的发生率. 无皮肤黏膜表现、出现1种和2种以上皮肤黏膜改变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47 ±119)个/μl、(84 ±59)个/μl、(36 ±23)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HIV/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多样,感染者免疫功能越差,越易并发皮肤黏膜疾病,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作为预测和评估HIV感染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兰州市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017-2019年新确证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疫苗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雁飞  李怀慧 《医学综述》2010,16(16):2457-2459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高、传播范围广的传染性疾病,且尚未发现有效的治愈方法。目前,大多数感染者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对经济落后地区来说,研发艾滋病疫苗,对于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工作进展和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progressive decline in the CD4 count in HIV patients leads to a more general decline in immune functioning. Th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decline in CD4 count in HIV patient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at Maharashtra. The information on baseline CD4 count was gathered from positive patient records registered in the central disease registry. The baseline CD4 count was the first count of CD4 obtained when the patient is diagnosed as HIV positive and further two subsequent readings. The time from baseline (t1) till the last CD4 count (t2) was divided into the different quartiles and the median decline in CD4 count in each quartile was determined. As the time between the two CD4 count measurements was not uniform the rate of change in CD4 was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time as [X (t2) − X (t1)/(t2 − t1)]. Correl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sults

As the CD4 counts were following skewed distribution, the normality was achieved by cuberoot transformation. The overall rate of decline in CD4 count was estimated to be 35 cells/μL per year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as (17.01, 85.04).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decline in CD4 and the initial CD4 count in the four time quartiles was (r = −0.51; p = 0.001, r = −0.79; p = 0.000, r = −0.48; p = 0.015 and r = −0.80; p = 0.000) respectively. The median decline in the CD4 count in 0–6 months was 3 cells/μL, in (6–11) months was approximately 26 cells/μL, in (11–21.5) months was 30 cells/μL and in more than 21.5 months the median decline was 52 cells/μL.

Conclusions

There was a progressive decline in the CD4 count following HIV infecti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decline in CD4 count in HIV patients not on ART is important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of HIV disease.  相似文献   

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性受损,从而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HIV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可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但CD4+T淋巴细胞是HIV攻击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450例HIV/AIDS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特征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住院期及出院随访6个月的主要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和再入院率。结果 (1)2013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HIV/AIDS患者4328例中,合并肾功能损害450例,急性肾损害90例(20%),慢性肾病360例(80%),发生率10.4%,HAART率62%。临床预后监测指标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9.3%、终末期肾病率12.2%、再次住院率30.4%,全因病死率11.8%。(2)病理、病因及影像学异常表现分类:肾小球疾病136例,血管疾病123例,肾小管间质疾病105例,囊性疾病58例,浸润性疾病及其他28例。(3)36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分级越高,HIV-1 RNA定量、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CysC、CA-125指标升高,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白蛋白定量下降。结论 HIV/AIDS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形式多样,病因复杂,常出现病理、影像学异常,以慢性肾病为主。HIV-1 RNA定量、CD4+ 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定量、血清胆固醇、CysC、CA-125指标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治疗上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HAART治疗及透析治疗可降低终末期肾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601例HIV/AIDS患者标本用中性改良罗氏(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和BacT/ALERT 3D 240全自动培养仪同时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用硝基苯甲酸(PNB)培养基、噻吩-2-羧酸肼(TCH)培养基进行菌种初步鉴定和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8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16例,检出率为19.30%;其中结核分枝杆菌93株,检出率为15.41%,非结核分枝杆菌23株,检出率为3.89%;93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6.88%,耐多药率(MDR-TB)为7.53%,广泛耐药率(XDR-TB)为1.08%;2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100%。并且多数呈多重耐药。结论HIV/AIDS患者并发分枝杆菌感染率及其耐药率较高,尤其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更高,对HIV/AIDS患者疑为分枝杆菌合并感染时,应对相关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北京佑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1例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临床表现为发热10例、体重下降8例、皮疹7例、咳嗽6例、淋巴结肿大7例、肝脾肿大7例.11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50个/μl.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阳性6例,皮肤活检或皮损渗液培养阳性3例,骨髓培养阳性3例,肠黏膜活检培养阳性1例,腹水培养阳性1例,痰培养阳性1例,培养阳性时间2~7 d.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治疗8例,伊曲康唑单药治疗2例,1例未抗真菌治疗.最终治愈9例,死亡2例.结论 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以发热、消瘦、皮疹、咳嗽、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好发于既往有该菌流行地区旅居史的AIDS晚期患者,皮肤活检及骨髓培养阳性率高达100%.两性霉素B是治疗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具有较好疗效,但如延误治疗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