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变化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试剂盒检测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一)和15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二)的NT-proBNP水平,并与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NT-proBNP水平分别为(850.5±325.0)、(434.3±135.7)和(112.3±29.4)ng/L,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的NT-proBNP水平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767.9~925.6、368.0~520.4和93.1~119.8ng/L;NT-pro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为120ng/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87.6%;心功能Ⅰ、Ⅱ、Ⅲ和Ⅳ级时NT-proBNP水平分别为(429.8±129.6)、(638.7±237.5)、(878.9±320.8)和(1033.7±545.9)ng/L,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23,P〈0.01),与原发病不相关(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浆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采取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收录的12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观察组),选取同期的68例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结果通过检测分析,其中观察组中的血浆NT-proBNP水平浓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浓度,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不同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水平浓度也不相同,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升高,患者的血浆中NT-proBNP水平浓度也呈现升高的趋势,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NT-ProBNP水平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而且这种检测指标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敏感性高以及特异性强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心功能级别中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入选96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心功能Ⅰ级22例;心功能Ⅱ级24例;心功能Ⅲ级26例;心功能Ⅳ级24例及20例对照组患者,测定血浆中尾加压素Ⅱ、NT-proBNP含量及心脏彩超查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 尾加压素Ⅱ浓度在对照组、心衰组、心功能1级、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Ⅳ级分别为(5.05±0.80)ng/ml、(3.15±0.60) ng/ml、(4.65±0.82)ng/ml、(3.25±0.69)ng/ml、(2.35±0.49)ng/ml、(1.45±0.49)ng/ml;LgNT-proBNP浓度在对照组、心衰组、心功能1级、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Ⅲ级、心功能Ⅳ级分别为(1.60±0.23) pg/ml、(2.82±0.15)pg/ml、(2.02±0.13) pg/ml、(2.85±0.28) pg/ml、(3.25±0.76) pg/ml、(4.25 ±0.47)pg/ml.结论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随心功能级别的增高,尾加压素Ⅱ逐渐减低,NT-proBNP逐渐增高,两则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可以通过联合应用来诊断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4.
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分析尿酸水平与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利尿剂的使用及肾功能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在不同病因和不同性别及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别,未用利尿剂和用利尿剂者尿酸、尿素氮、肌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Ⅰ~Ⅱ、Ⅲ、Ⅳ级心力衰竭血尿酸浓度分别为285.5±34.6μmol/L,352.6±98.6μmol/L,612.2±114.5μmol/L。治疗前后尿酸浓度也有差别,即EF值≤0.4时治疗前后尿酸浓度分别为598.3±75.6μmol/L和448.5±65.7μmol/L(P<0.01);而EF值>0.4时治疗前后血尿酸浓度分别为382.6±56.8μmol/L和295.5±35.7μmol/L(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升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并比较146例CHF组及92例对照组血清PAB、NT-proBNP、hs-CRP水平。结果CHF组PA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下降。CHF组NT-proBNP、hs-CRP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NYHA心功能分级升高而上升。PAB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02,P〈0.05),NT-proBNP、hs-CR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430,0.530,P〈0.05)。血清PAB与NT-proBNP、hs-CRP分别呈负相关(r=-0.246,-0.256,P〈0.05),hs-CRP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54,P〈0.05)。结论血清PAB、NT-proBNP、hs-CRP在指导CHF的诊断和心功能分级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据血浆NT-proBNP浓度,给予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康复运动指导。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根据传统方法,依据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制定运动的方式和强度的标准;观察组依据患者入院48h测量的NT-proBNP指数,制定运动的方式和强度的标准,收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及出院12个月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显效率64.3%,有效率34.3%;对照组显效率为54.4%,有效率为32.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自理能力、食欲、睡眠评分均显著提高。结论根据NT-proBNP指数,为患者做运动指导更具有科学性且直观,对临床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胜国 《河北医药》2010,32(13):1717-1718
目的探讨血尿酸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10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另选同期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0例,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尿酸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控制病情后,再次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尿酸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心功能3个级别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其心功能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尿酸作为评价心功能指标和炎症反应激活标志。治疗过程中考虑能够影响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各种因素,积极开展治疗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在入院、治疗48h和出院时血NT-proBNP浓度,观察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级数的增高,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Ⅳ级组显著高于Ⅱ级组、Ⅲ级组,P<0.01;治疗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出院随访6个月,发生心脏事件者入院时血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者(P<0.05);3例死亡患者临终前24h内血浆NT-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浓度增高,提示近期预后差;NT-proBNP浓度降低幅度大的患者近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尿酸(UA)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CHF患者,按CHF严重程度分为A组轻度29例、B组中度26例、C组重度23例,以UA氧化酶法测定并比较三组血尿酸(BUA)浓度,并随访了解和比较三组预后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前、治疗后B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前、治疗后BUA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A、B、C三组再入院率分别为13.79%、42.30%、82.61%,再人率明显逐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再入院率明显高于A组(P<0.05);HUA并发率分别为3.49%、23.07%、73.91%,发生率明显逐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UA并发率明显高于A组(P<0.05);A、B、C三组死亡率分别为0.00%、3.85%、13.04%,逐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病症严重程度与BUA水平成正比,且BUA水平越高,CHF患者再入院率、HUA并发率及死亡率越高,故临床建议对CHF患者进行BUA水平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晚期患者进行家庭体质量监测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并指导其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利尿药剂量的方法,从而达到减少其门诊就诊和入院治疗频率的目的。方法 24例CHF晚期患者在抗心力衰竭治疗及低钠盐饮食的同时,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其利尿治疗。结果 CHF晚期患者通过根据体质量变化调整其利尿药剂量,能显著性减少(P<0.01)患者就诊和住院次数。结论针对CHF晚期患者,通过指导其在家里进行体质量监测,及时调整利尿药剂量,能减少患者门诊就诊和住院次数,此为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选择CHF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4周,随访l8个月。治疗前后对比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在改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减少住院次数和心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减少CHF患者临床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测定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于我科诊断为CHF并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为实验组,并以6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将对照与实验组治疗前后CRP、cTnI水平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①治疗前实验组患者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各心力衰竭组患者随着心力衰竭水平的升高CRP、cTnI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实验组患者CRP、cTnI水平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并且可以通过CRP、cTnI水平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功能改善1级45例(75%),改善2级或以上11例(18.3%),所有观察对象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需要停药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心脏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病情危重、变化大,需要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左旋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腹膜透析慢性心衰患者13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同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每天1次,每次1.0g,连续用14d,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衰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两组前后心衰症状及心功能指标均得以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8%;对照组总有效率67.7%,以上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慢性心衰临床疗效高于即往采用洋地黄等对症式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在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对照组24例,以利尿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ARB)为基础的治疗。均维持治疗4个月,观察心率、BNP、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6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心心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能显著改善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定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数值水平,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COPD呼衰患者和COPD非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数值水平高于COPD非呼衰患者。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数值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早期和(或)轻度右心功能不全,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吴玥  戎佩佩  彭燕  谢诚 《中国药师》2013,(12):1876-1878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重点和方法。方法:临床药师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出发,针对应用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和洋地黄等药物进行阐述,分析和总结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药学监护的重点和方法。结果:临床药师应从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着手,包括随访患者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其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下的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为切入点,通过监护疗效、规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开展个体化的药物监护。结论: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在药物合理安全运用、治疗及给药方案的优化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30)在常规化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起始量为5mg/d,3d后加至10mg/d。对照组(n=30)接受常规药物标准化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和利尿剂),均20w后结束。比较治疗前后的两组的差别,观测指标包括心功能指标与生化指标。结果合用辛伐他汀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CRP、LDL和T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LVEF,缩小了LVDD。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病,能明显提高非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