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推拿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最早的医疗活动之一,同时又是一门独立而有发展前途的医疗学科.在如今的骨伤临床中,推拿手法仍是治疗筋伤疾病的首选方法.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及对推拿的不断思考,基于先贤对筋特性的认识,对推拿手法与筋伤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推拿手法学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中医临床学科,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推拿疗法是一种非药物性的中医特色医疗方法,没有手法也就称不上推拿。要想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的推拿专业人才,就要着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临床推拿实践应用方法,明确最佳推拿疗效的应用价值,促进临床推拿实践发展.方法应用临床偱证医学理论指导,临床推拿实践.结果2011年至2012年对60例肩周炎患者根据分期辩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法治愈39例,显效19例,无效2例.结论推广偱证医学的应用,按偱证医学步骤建立现有推拿学科特色方法,进行推拿实践,提高推拿临床医疗质量,注重病人现状改善,最终才能达到提高推拿临床疗效和医疗质量目的.  相似文献   

4.
《推拿手法学》实践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拿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特色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和保健康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正确掌握推拿基本手法,是保证推拿疗法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因此,自古以来,历代推拿传授者都非常重视对推拿手法的考核.  相似文献   

5.
传统中医推拿是指医生通过手法诊治患者筋骨病变、脏腑虚实、气血盛衰等。而这种观察与判断是建立在推拿医生医疗实践的积累之上的,且这些多着眼于软组织、骨关节、神经等层面。这些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是这些软组织、骨关节等研究毕竟属于宏观层面的研究,没有微观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按摩经》等文献,现代中医推拿临床实践,论述了传统武术功法对提高推拿工作者整体体质和素质及局部力度,并丰富推拿具体手法的作用。认为练习传统武术功法对中医推拿学科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1任务和现状 1.1任务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科人才教育培养任务具有两重性,一是一般目标;即培养高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是普通教育的延续.二是特殊目标,即适应社会医疗市场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首先是攻本科教育,其次是中医药理论和推拿医疗技术的教育,即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医疗需求的高级推拿人才.  相似文献   

8.
倪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9):211-212
中医推拿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正规的推拿医疗服务机构的业务却面临着萎缩的局面。本文通过对中医推拿医疗服务的供需差距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供需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推拿手法是推拿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合理化运用直接影响着推拿的临床疗效.手法的规范化研究与临床运用决定了推拿学科的生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拿手法的规范化研究与运用及手法生物学效应的规范化研究,是推拿手法临床规范化运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国家医疗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王羽 《中国医院》2005,9(9):1-6
在审视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上医疗管理的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国家层面的医疗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体系.国家医疗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体系由准入体系、控制体系、评价体系、检查监督体系、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和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等构成.指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我国卫生政策目标之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要牢固树立医疗质量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医疗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体系应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体现长期效果,建立医疗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推拿作为中医治病的一种技能,教学责任是非常重大的。注重推拿手法基本功训练,手法是推拿治病的主要手段,手法技术水平的高低是推拿治疗效果的关键,所以在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与其他学科重复,突出强化手法的基本功练习,人体各部位操作练习及模拟临床,变换受术者等方法,让学生体验推拿医生之工作培养推拿概念。PBL教学模式,此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可鼓励学生建立批判思维,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临床模拟病案的操作考核,通过病案诊断,治疗操作程序,手法基本功要领,站立基本姿势及时间分布等方法进行评价,既在传统基础上,又给了学生更大的个性及潜能的发展空间,改变了单纯以考卷决定成绩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曹仁发名中医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为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现有工作室成员7人,主要开展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膝骨关节炎、慢性胃肠炎、失眠、小儿厌食症和颞颌关节紊乱病等疾病的临床研究。曹仁发,男,1931年出生,浙江宁波人,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从事中医推拿医疗、教育半个多世纪,是我国现代推拿事业发展承上启下的主要人物之一,对我国推拿学科建设、推拿理论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3.
《推拿手法学》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本科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学科,它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传统医学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推拿手法流派众多,临床应用涉及学科较多,理论权威及行业标准尚未形成,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辨别水平较低,依葫芦画瓢的盲从者颇多,若教师引导不利,学生则容易在今后的执业过程中出现手法意外甚至医疗事故,所以很有必要在《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推行规范化手法教学。基于上述原因,笔者针对《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彤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59-1260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结合医疗体操治疗胃下垂的效果。方法:采用推拿手法加医疗体操治疗胃下垂56例。结果:痊愈35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5例;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1.1%。结论:该法治疗胃下垂疗效可靠,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建设的永恒主题,本文旨在探讨我院具体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思路.我院通过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完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推广临床路径试点管理工作等有力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及各项指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宏志  白文启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0):1104-1105
医疗管理是医院的核心业务.医疗管理的职责是保证完成医疗任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了适应公立医院改革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内部竞争公平有序、分工合理的业务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带组组长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学科建设水平,根据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结合我院外科、内科、放疗三大临床系统工作特点和运行实际,配合重点人群监控及绩效考核,对我院传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改.  相似文献   

17.
?法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的范畴,它是通过手法作用于机体以达到防病,治疗,保健的作用,如《医宗金鉴》云"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推拿手法的优秀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因此?法推拿手法教学的简洁化,规范化学习,是推拿学科发展的基础。但是,推拿教材中?法操作要领的繁琐化,致使学习者练习手法时顾此失彼,难成其形。基于此,笔者就自己?法教学方法,介绍与同道参考,望?法推拿手法教学更加简洁化。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中医学院《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动手能力的强与否直接反映出《推拿手法学》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从客观上讲,既往和目前我校学生在该课程结束后推拿手法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临床要求略显不足,针对这一事实,和为了配合《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诸环节的改革研究,笔者对本校《推拿手法学》实践教学现状加以分析,并简要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供参考。1总体课时不足与课时分配不合理我校历届针灸推拿本科、中医医疗本科等专业《推拿手法学》的课时总数为40学时左右。例如,2002级针灸推拿本科专业《推拿手法学》的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2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并运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愈率为75%,治愈75例,显效23例,无效2例.结论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明显,具备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利于推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曹俊兰  金磊  杨莎 《新疆医学》2014,(9):140-141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疾病诊疗的重要工具.医疗设备质量与医疗质量和医患人员安全密不可分.控制医疗设备质量是医院的职责和能力体现.伴随着医院现代化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本人结合多年的相关工作经历,对如何建立与完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总结如下.1 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应用质量和病人安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医疗设备采购质量控制;医疗设备临床使用质量控制;医学工程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