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陈春燕  许秀凤 《河北医学》2008,14(4):488-489
脑卒中是中老年病症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断与抢救治疗护理水平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存活患者仍有70~8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除了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运动疗法,观察并采用Fugl-Meyer评定( 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 MBI)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确的体位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褥疮、坠积性肺炎、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以及各种废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体位转移训练治疗.结果158例脑卒中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褥疮,其中2例发生坠积性肺炎.治疗后步行恢复率为85%.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推拿治疗脑卒中后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中风后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表现为阴急阳缓的症状:上肢的手指、腕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并旋前,肩关节内收,下肢的髋关节内收、内旋,髋和膝关节痉挛性伸直,足内翻下垂,脚趾屈曲.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以疏通经络、放松肌痉缩为治则,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放松痉挛肌肉,活血舒筋通络,使肢体阴阳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跨理论模型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结果: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情...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天和治疗后6周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能力(ADI)。结果:经6周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ADL(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期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1、3个月,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障碍、明显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运动评分、下肢Berg平衡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DL各维度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C评分、6 min步行距离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其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宗涛 《辽宁医学杂志》2005,19(4):201-202
本人自2003年8月~2004年8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采用不同康复时期选用不同针法和处方进行治疗,并与传统针法组50例进行对照,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2003年8月~2004年8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出100例,全部符合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2 0 0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 0例 )。治疗组在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 6周进行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结果 经 6周治疗后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FMA)、ADL(Barthel指数 )两组均有明显改善 ,其中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探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定期疾病知识讲座、心理康复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结果经康复护理患者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能增强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期间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张娜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3):2365-2367
目的探讨肌肉牵张辅助治疗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4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肌肉牵张辅助治疗组,各12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肌肉牵张辅助治疗组患者接受肌肉牵张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肌肉牵张辅助治疗组患者VAS、RMS、FMA和MBI评分分别为(2.8±1.4)、(8.8±4.2)、(22.8±3.1)、(57.7±5.6)分,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1±1.1)、(12.8±3.7)、(19.8±4.8)、(49.7±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在常规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接受肌肉牵张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肩痛症状,提高上肢运动和日常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物理因子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90例患者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患者应用超短波物理治疗,B组患者应用中频物理治疗,C组患者应用超声波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物理因子治疗方法后,根据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三组患者肩痛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肩痛均得到明显改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根据Fugl-Meyer(FMA)评定法评价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C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物理因子在脑卒中偏瘫肩痛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其中中频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在我国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相当高,存活者中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重症者多伴有偏瘫,以致发生自理缺陷,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我科运用orem自护理论的完全补偿性护理、部分补偿性护理和支持教育3种方式以满足患者的自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白雪芹 《中外医疗》2011,30(20):137-139
中风偏瘫以其高发率、高致残率,日益引起人们载视,偏瘫后的恢复成为世界康复学的一大难题。目前针对中风后偏瘫的治疗,现代医学的方式是药物、手术和功能训练;中医中药针灸的疗效己经得到普遍认同。目前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方法包括传统针灸及现代针灸。传统针灸包括体针、头针、固定取穴(醒脑升窍、华佗夹脊穴等)、透刺、腹针等,现代针灸有电针、分期取穴以及现代CT、MRI定位取穴法等。此外,针灸结合其它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的临床、实验研究也越来越多。例如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推拿以及现代医学的功能训练等。  相似文献   

18.
19.
脑卒中后抑郁对偏瘫早期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0.
吴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0):621-622
<正> 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对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但由于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患者消极地对待锻炼,直接影响康复训练效果。本文通过对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观察,提出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康复治疗,使患者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参与锻炼,促进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以期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