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加味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VEGF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2.
蓝艳 《西部医学》2013,44(1):21-2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予以控制颅内压,降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局部微循环等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补阳还五汤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连用2周。结果治疗2周后,2组血浆MMP-3和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补阳还五汤组下降的幅度优于常规组(P<0.05);同时补阳还五汤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作用与降低血浆MMPs水平,产生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以气虚毒瘀立论辨证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以气虚血瘀辨证,常规给予补阳还五汤、阿司匹林、康复,并予降颅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和治疗基础疾病.治疗组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加毒邪积留的辨证思路,给予补阳还五汤加栀子10g,黄芩10g.疗程30天.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于入院时、治疗后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采用治疗后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的百分数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1、P<0.05),且两组治疗后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则分别为23例、14例和8例,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95%可信区间为0.6558~0.5020.结论:从气虚毒瘀立论,以补阳还五汤加栀子、黄芩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可提高疗效,对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1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补阳还五汤+常规西医治疗),每组各71例,对患者在入院时及2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DNS),通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变化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73%)明显高于对照组(5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是治疗脑卒中理想的方剂,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51-54
目的 评估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住院的72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0 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抗血小板、他汀降脂、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联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分析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并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 评分明显升高,且联用组NIHSS 评分和ADL 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联用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1)。治疗后联用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联用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6%,对照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与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经过确诊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脂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Hcy、CRP、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疗效确切,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脂、降低炎性水平达到提高脑神经功能水平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五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针刺“百会五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观察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百会五针”结合放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经秩和检验,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还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 汤加减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和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表明补阳还五汤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中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中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12周后观察疗效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HCT和Fib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能够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穴组40例予穴位按压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FMA、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点穴组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其临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夏邑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疏血通治疗。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疏血通+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检测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检测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快速修复神经功能缺损,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予急性脑梗死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煎剂(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显著进步率53.33%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变化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疗后治疗组D—Dimer和FIB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奉化区中医医院医共体针推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补阳还五汤及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及康复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VA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38.64±8.68)分]高于对照组[(34.00±7.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3.10±1.45)分],低于对照组[(4.37±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65.57±8.96)分]高于对照组[(57.40±8.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型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药治疗,对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运动、减轻疼痛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丹红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各95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日,丹红注射液组予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ml/日,30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疗效.结果:丹红注射液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61%;丹红注射液组、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6±14、24±13,治疗后分别为11±7、7±5,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1%;心电图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8.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69%.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川芎嗪联合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血塞通治疗,治疗组给予川芎嗪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C反应蛋白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反应蛋白值较治疗前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联合血塞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估)、ADL(日常生活能力评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疗效84.44%高于对照组总疗效66.67%,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9.8±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88.6±2.9)分、Fugl-Meyer评分(31.9±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后遗症患者应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满意,不仅能改善神经功能,还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