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被引用到医学中.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具有热的、动的、轻的、向上的等等特性属阳,与此相反则属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脏腑经络学说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即内部脏腑为阴,外部躯体为阳。然就内部脏腑而言,则“脏者为阴,腑着为阳”。再就每一脏而言,又各有阴阳.即它的物质基础为明.功能活动为阳。气血和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赖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活动,又是靠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是通过经络来运行,而经络也需要气血律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是以中医气血阴阳和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肢体运动和气息的调理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养生保健体育运动。它通过肢体的运动来平衡气血阴阳,调理脏腑经络,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渊源,内涵及其重要性三方面阐述了手足阴阳同气理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祖国医学的脏腑经络学说,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脏腑点穴治病其本质就是运用推拿按摩之术,以不同的手法直接作用于人体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或穴位,通过调理脏腑气分,恢复和增强脏腑机能,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运用脏腑点穴,不仅能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对其他许多疑难杂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1通过脏腑点穴,着力于打通任脉,贯通"三焦",意在调气活血,引气归元 人体生病皆因七情所伤,邪气所侵造成脏腑气分紊乱失调,清浊之气升降无序.气血运行不畅,身体阴阳失衡而成病.脏腑点穴治病就是通过按摩脏腑相关穴位,引导调理脏腑气分,使之归于和顺,以改善气血运行,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笔花医镜》与脏腑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涵暾及其《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学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其辨证思想以脏腑、阴阳为要,以表里虚实寒热划分脏腑证型,与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等病因辨证相结合,并归类疾病、归纳脏腑用药及处方。《笔花医镜》对脏腑辨证用药的简要而全面的概括对中医辨证学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构建。其构建的理由主要是现行脏腑气血阴阳理论体系存在问题较多 ,某些藏象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以及藏象理论创新发展的需要 ;其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历代文献的有关论述 ,尤其是《内经》的脏腑藏精、精化为气等理论以及临床上脏腑精气阴阳病证的客观存在 ;其构建的理论支撑主要有结构与功能结合的藏象理论、藏动相合的精气理论以及古代哲学气分阴阳思维对藏象理论的渗透等。同时 ,讨论了脏腑精气阴阳的生理学体系和病理学体系的框架结构 ,以及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某些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依据《黄帝内经》中关于肛肠疾病辨证的论述,分析其辨证思路。《黄帝内经》关于肛肠疾病的辨证内容,主要涉及五运六气、脏腑传变、经络、内外因、气血、阴阳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辨证思路是其创新点,将肠腹疾患与自身气血阴阳经络以及五运六气、外邪、虫疾等外在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通过对《黄帝内经》中关于肛肠疾病的辨证思路解析,为临床诊疗肛肠疾病提供较为全面的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肌体经络疏通,气血调达,脏腑调和,阴阳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则经络壅滞,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疗疾病,就是通过刺激腧穴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把局部病情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病变和与之直接相关的脏腑、经络,又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腑、经络产生的影响。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辨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区域内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如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通。文献中有“查诸脏腑图,脾、肝、肺、肾无不系根于心。核诸经络,考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与舌。则知脏腑经络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临证验舌法》)的记载。故口舌生疮一证,不仅要观察口腔的病变,还要注意有无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甚至尿道疼痛或尿血等小肠实热之证。因心开窍于舌,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研究经络穴位与脏腑相关问题,是研究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选用了经络示波器、探测脏腑病证在经络穴位上,重点是耳部穴位上反映的波型。大量的临床实践,包括我们自己的工作,证明经络穴位与脏腑是密切相关系的,脏腑病证在耳部定位穴位的波型反映有45.9%是相符合的。符合率这样比较集中再一次证明经络学的客观存在和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眩晕患者根据疾病归经分为肝经组25例,心经组12例,脾经组8例,肺经组8例,肾经组22例,采用自拟"眩晕十针(百会、神庭、太阳、头维、四关)"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并观察有效率。结果根据阴阳学说和脏腑经络辨证理论,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出的"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脏腑眩晕7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眩晕十针"结合脏腑经络辨证治疗眩晕,可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血压变异性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作用影响,对疾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中医学认为,血压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外在体现,随人体阴阳平衡及气血津液调节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异常血压变异性多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等引起。血压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布联系密切,血压的异常变化不仅能够提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还能体现脏腑功能盛衰及阴阳气血的动态变化规律,指导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3.
经脉、穴位与脏腑相关,或称体表与内脏相关,是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经络学说对人体表各部位与内脏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作用规律的全面揭示和系统总结。内脏器官生理或病理性的改变,可在体表有所反应;反之,外界环境改变或人为地刺激体表某些部位或穴位,也能引起相关内脏功能的改变,从而起到治疗和调整作用。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实质构成是各有所属的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经穴是通过躯体神经联系体表,通过自主神经联系内脏,在体液因素的参与下,起到联系脏腑、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的作用[1]。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已成为经络研究的重点和核心。经穴-脏腑相关不是脱离经络而独立存在的,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出发,对气血、脏腑,经络、筋骨受损而引起的功能失常做了论述。指出骨伤病虽属局部伤损之病,但与整体密切相关。由于气血.脏腑、经络.筋骨之间相互联系,一但局部受拍,常可导致它变。  相似文献   

15.
导言 人体汗液与阴阳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正常的汗出是机体阴阳调节谐和的表现。在外感病病理上,可看作是感邪后脏腑阴阳气血营卫失调反映在体表上的征象。故观察排汗的正常与否,可以了解阴阳脏腑经络营卫的功能是否协调,气血津液是否充沛,气机是否流畅。因此,汗的表现又可作为判断疾病性质、  相似文献   

16.
同为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在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中曾经相互影响。脏腑阴阳属性的认定和脏腑相合关系的确立,都与经脉学说的影响密不可分。脏腑的阴阳属性和阴阳之气的多少,起初是用“二阴二阳”来标定的。当“三阴三阳”命名了经脉,进而经脉络属了脏腑之后,才架设了脏腑与“三阴三阳”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经脉表里关系和经脉脏腑络属关系的影响下,脏腑相合学说逐步成熟,《灵枢·经脉》的脏腑经络学说最终得以建立并占据了中医学术的主流地位,与之相左的其他“异说”则渐渐游弋于学术边缘而日趋湮没。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脏腑经络与三阴三阳的内在联系、三阴三阳的时空布局及实际意义。用阴阳垂直相关定律证明了:三阴三阳时空轴对称是脏腑经络表里相合的来由。指出脏腑经络表里相合的实质是阴阳的相反相成、互制互用。  相似文献   

18.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引发多种疾病。历代医家有关痛证的论述,分为虚实两大类。实性疼痛是由于邪滞经络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须采用通利之法(如通下、疏利、活血、消滞等);虚性疼痛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以至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去营养、濡润所致,治疗上与前者则异,当于补虚治痛。  相似文献   

19.
中医"升降理论",就是根据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总结出的人体生命活动中机体的气化运动规律,它涉及阴阳、气血、脏腑多方面。升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医理论,并对后世医家理论的产生和临床理法方药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阴阳、气血、脏腑方面论述了中医升降理论,并结合病案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运动损伤中后期不仅损伤部位的肌肉组织的功能受到影响,还会导致身体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各脏腑功能失调后,不能各司其职,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之气不通,加重运动损伤病症。因此脏腑功能调理在治疗运动损伤病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