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热瘀滞”病机在男科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科疾病发病有其自身特点,其中湿热和瘀滞是两个重要病理环节。就具体病症阐述湿热瘀滞病机在男科病症中的重要性及其对治法治则、遣方用药的指导意义,并附以验案说明。  相似文献   

2.
清热祛湿化瘀汤治疗结节性红斑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局限于皮下组织和真皮深层的血管炎,主要由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在体内变异导致发病,亦可由结核菌所致。此外,病毒、衣原体、真菌、类风湿性关节炎、肠道疾病、肿瘤或药物均可成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其临床多见于青年女性,多发于春秋两季节,我院自拟处方井制成汤剂,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气血瘀滞所致的结节性红斑,经近五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肾瘅的中医诊疗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湿热蕴肾证治法:清热利湿;肝经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肝经湿热证治法:清利肝经(湿热);下焦瘀滞证治法:活血行滞.  相似文献   

4.
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两种病理产物,痰、瘀同属阴津为病,二者均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引起疾病或导致疾病加重。同时,这两种致病因素以其胶着、黏滞之性而缠延难去,并易于或先或后相继产生而成为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历代对此多有论述。多数医家根据其性质、致病特点,认为痰瘀同源、痰瘀同病,且痰瘀可以同治。文章从文献、临床症状、舌苔脉象以及治疗原则、方剂等方面对痰、瘀进行论述,提出痰之产生在瘀之前,即痰为瘀之先。  相似文献   

5.
认为肝郁肾虚,湿热瘀滞是阴痛的发病机理。治疗用清经导滞汤加减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臁疮又叫“老烂腿”和“老烂脚”等,是静脉疾病的一种并发症,缠绵不愈,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多与久站及负重有关,外有湿热邪毒侵及,内因气血虚弱,湿热内蕴。由于负重下肢气血运行受阻,气血瘀滞,湿热毒邪蕴聚,蕴蒸肌肤,瘀热肉腐,形成臁疮,以经络阻塞、气血凝滞为主.  相似文献   

7.
刘健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脾肾亏虚、湿热痹阻是本病活动期的病理机制,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湿热痹阻是致病之标,虚实夹杂、痰瘀互结贯穿疾病始终。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重标本兼治、攻补兼施,以健脾化湿、祛痰化瘀、通经活络之法贯穿始终。验案体现了刘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从脾论治”的临床经验,其应用健脾益肾清热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8.
湿热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因素,其致病具有黏腻、胶着的特点.炎症细胞与炎性介质构成了局部炎症微环境,肿瘤的形成、侵袭与转移以炎症微环境的持续存在为背景.湿热胶着难解的特性,提示湿热可能是炎症微环境的持续存在、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同时,湿热邪气成毒的过程与炎-癌转化的进程具有相似性,两者关系密切.肿瘤的主要致病物质如痰、瘀等...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 UC)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无湿不成泻”“泻痢皆本于脾”的前人经验,结合“湿邪致病”理论,魏玮教授认为UC的病机涉及内湿和外湿,内外湿邪合而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司,湿久化热,湿、热久羁肠腑不去,损伤肠膜脉络。因此,“湿热致病”是UC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关键环节。在对UC认识过程中,“湿热”不论是在UC的发病还是治疗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临证中魏玮教授以清热化湿为基本治则,辅以健脾祛湿,而健脾又细分为健脾消食、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灵活选用,效如桴鼓,将其总结如下,以期为中医治疗UC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沈洪教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认为本病发病多在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失健的基础上感受湿热之邪,或是恣食肥甘厚腻,酿生湿热,或寒湿化热客于肠腑,导致气机不畅,通降不利,血行瘀滞,肉腐血败,脂络受损而成.病位在大肠,病机根本在脾.肝与脾、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治疗上应注重调肝护肝,灵活运用治肝之法,可减轻患者痛苦,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疾病,现代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是瘀滞,临床常见气滞血瘀、痰湿瘀阻、湿热瘀滞、气虚血瘀、阳虚血瘀诸证,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医外治法,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息肉复发率,提高妊娠率。本文将近十年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干祖望教授运用化瘀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祖望教授运用化瘀法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即注重全身辨证与局部体征辨证的相结合,又注重辨证与辨病的相结合。对肥厚性喉炎、慢性鼻炎、耳鸣耳聋等疾病提出了“瘀滞致病”的见解,创立了“破瘀攻坚”的治疗原则,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受术者术前身体健康、计划生育术后有发烧、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则为盆腔器官或组织炎性改变所致。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散见于中医的月经不调、带下,瘀瘢等病之中,常因处理流产,阴道手术清毒不严或术后不注意卫生、不禁房事造成。其病机是术伤冲任、正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湿热瘀毒、潴留下焦而为病:日久则气血瘀阻、络脉失和、甚则结成瘀块(瘀瘢)。一.辩证施治: 既然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为下焦湿热瘀毒、故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瘀为治疗大法;慢性盆腔炎则为气血瘀滞、湿热未除、治疗需以行气活血为主、兼以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把其归纳为肾阴虚,湿热下注和气血瘀滞3个证型治疗,并注重其相互联系,提出综合治疗方案,其中预防护理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肠疾病的产生皆与气血不和有关,尤其是痔病更应重视气血论治。陈教授将气血辨证与痔病的病因病机相结合,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是痔病的常见病机,故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内治外治并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气血瘀滞证治以行气活血凉血,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兼行气,术后"瘀"证治以活血止血。陈民藩教授认为固脾胃即调气血,防治痔病时要重视对脾胃之气的固护;气血辨治应贯穿痔病治疗的始终,包括痔病的保守治疗、术后调养以及未病先防。气血辨治是陈民藩教授治疗痔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肛肠疾病使督脉受阻后营卫不行,阳气不布,血液瘀滞,瘀血灌背,督脉之血气进一步受阻.临床上常取穴腰俞、长强穴二穴,电针治疗以疏通经脉,散结瘀滞,祛除病气而治疗肛肠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卢芳教授认为湿热血瘀型银屑病关节炎为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内因血分燥热,内生湿热瘀毒,闭阻经络,气血瘀滞肌肤关节而发病,以清热利湿通络,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以法统方,自拟抑免汤治疗湿热血瘀型银屑病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痰瘀相关理论,即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浊与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络病学说认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凡久病、久痛之疾病,皆可由于络脉瘀滞引起。痰瘀相关理论对于阐述络病的病因病机,指导络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前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IL-8在UC发病中和大肠湿热导致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60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其中3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湿热组)、30例非大肠湿热证UC患者(非湿热组)及1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IL-8的水平,并将大肠湿热证UC患者按UC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比较UC组与健康组,湿热组、非湿热组与健康组及大肠湿热证轻度UC患者与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湿热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组(P<0.01)及健康组(P<0.01),非湿热组血清IL-8水平稍高于健康组(P>0.05);在大肠湿热证的UC患者中,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结论 IL-8在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为活动期UC诊断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CPS)以实证居多,实证中最常见的证型为湿热型、血瘀型和湿热瘀滞型,通过观察三种证型患者的尿流曲线的变化,探讨不同证型与尿流曲线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湿热型与血瘀型、湿热瘀滞型二者之间尿流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湿热型的主要尿流指标均优于后二者,而血瘀型与湿热瘀滞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作为一个量化、客观化、科学化程度较高的指标,对CPS的病因、诊断、分型、治疗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