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给予改良斜扳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3疗程,疗程间相隔3d。[结果]69例患者中痊愈45例(65%);好转19例(28%);无效5例(7%)。总有效率为93%。[结论]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琨  袁艺  罗志勇  林建  余自力  李金 《西部医学》2012,24(6):1165-1166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改良腰椎斜扳法组(改良组)76例和常规斜扳法组(常规组)66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改良组VAS评分由(7.85±1.61)分降至(1.06±1.03)分(P<0.001),治疗前后常规组VAS评分由(7.54±1.48)分降至(1.68±1.39)分(P<0.001);治疗后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斜扳法与常规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临床疗效,但改良腰椎斜扳法疗效优于常规斜扳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于以牵、扳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及治疗临床适应症。方法随机把200例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均采用牵引床牵引30min,然后治疗组采用手法推拿斜扳法,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结暴治疗组在腰痛功能和近、远期疗效都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仰卧牵拉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治疗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疗效,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腰腿痛病人的1/5,也是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我们采用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根据报道其发病率为2·5%~13·5%[1]。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牵引、循经点揉穴位、肘压背腰及改良左右斜扳法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这些疾病的推拿治疗过程中。要应用多种于法,如滚法、按法、揉法、拿法等,而扳法往往在腰部疾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我们采取腰部扳法为主要手法治疗腰部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详细了解扳法的作用原理、操作方法,进一步增强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晶石  赵长伟 《当代医学》2010,16(25):71-72
目的评价牵、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疗效,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50例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牵扳法治疗,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5例占10.00%,显效92例占61.3%,有效31例占20.7%,无效12例占8.00%,总有效率为92.00%。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牵扳法治疗后疗效满意,由此可见,牵扳法对解除突出组织对神经根或马尾的压迫、降低其张力有很好的作用。为临床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规范和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立体定位斜扳法结合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的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及微波治疗,疗程2周。实验组采取侧隐窝注射、微波及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JOA功能量表(JOA评分)改变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疼痛及功能受限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姚怀国  陈博来  林定坤 《广东医学》2008,29(6):1046-1047
目的观察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对照组60例,牵引及予服扶他林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1·7%,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方法简单,无需治疗仪器,安全性高,值得规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便有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后扳拔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突症患者3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试验组运用基础推拿手法加后扳拔伸法,对照组运用基础推拿手法加斜扳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第3d、第10d、第20d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腰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存在明显优势,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12.
定位扳法及按摩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椎定位扳法及按摩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手法按摩、定位扳法及中药外敷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优18例,良8例,差2例,总优良率达92.86%。且年龄越大,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结论腰椎定位扳法及按摩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肾阳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肾阳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对照组60例,牵引及予服扶他林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温通胶囊配合提拉斜扳法治疗肾阳虚衰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方法简单,无需治疗仪器,安全性高,值得规范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维牵引加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牵引加定点斜扳法,配合药物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28例患者中痊愈102例,占79.7%;显效13例,占10.2%;有效9例,占7.0%;差4例,占3.1%;总有效率达96.9%。6-12个月后随访,复发者6例,占4.7%。结论使用三维牵引加定点斜扳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治疗后疗效差者较少,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引按抖法治疗初次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纳115例初次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牵引按抖法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组中,总有效率均达80%以上,且复发率较低.结论:牵引按抖法对初次发作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腰椎斜板法治疗后效果不佳患者改用下肢后伸定点按压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入选患者采用腰椎斜板法治疗,观察疗效并探讨疗效与年龄性别病程的相关性,后将治疗失败患者43例改用肢后伸定点按压法,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时,56例患者有效率约23.21%,其与年龄性别病程无相关性,43例疗效不佳患者再经下肢后伸定点按压法治疗后约79.07%患者有效,其中尤以左后、右后和极外侧突出类型的患者改善明显。[结论]下肢后伸定点按压法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具较好的临床疗效,未来可借助生物力学以及影像学方面探究下肢后伸定点按压法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杠杆定位手法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与其对骨盆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LDH患者随机分为杠杆定位手法组(观察组)和斜扳法组(对照组),分别将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骨盆左右倾斜度、左右髂嵴距离差、髂后上棘距离差进行评估比较。[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骨盆参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骨盆参数均转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骨盆参数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杠杆定位手法对骨盆参数的调节更佳。[结论]与斜扳法相比,杠杆定位手法能更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骨盆参数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指推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β-内啡呔和P物质的影响。方法对60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腰椎牵引法(对照组)、腰椎牵引加常规推拿治疗(治疗A组)、腰椎牵引加四指推法(治疗B组)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外周血浆中β-内啡呔和P物质的含量;同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浆中P物质均有下降、β-内啡呔均有上升,各组患者疼痛均有缓解。但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治疗组B组腰椎牵引加四指推法治疗效果更优于A组腰椎牵引加常规推拿治疗(P<0.01)。结论四指推法能够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外周血浆中P物质含量、提高β-内啡呔含量而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索维普、万方、CNKI数据库,进而探讨近10年内文献中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效应的机制研究,并加以归类综述。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生物力学""有限单元模型""整复"等为关键词,通过万方、CNKI、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10年文献进行检索,首先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20种手法,后逐一检索该手法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现况。结果现国内外有实验研究报道的手法:法、拿法、压法(松解类手法),腰部斜扳法、腰部拔伸扳法、骨盆牵引法、直腿抬高扳法(运功关节类手法)。结论手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机制在于对软组织和对骨关节结构的双重作用。软组织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调节微循环、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为主。骨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对髓核形变、椎间盘还纳和内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人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腰椎牵引,观察组行双人定位斜扳法。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JOA评分为(18.84±6.62)分,观察组为(25.08±5.52)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为(4.06±1.05)分,观察组为(2.24±1.02)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人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