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小儿脾虚腹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蒙脱石混悬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1%,对照组治愈率为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间(4.67±1.24)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5.34±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小儿泄泻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以大便次数频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便,且伴有不消化乳食与粘液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为多,2yr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鉴于婴幼儿内服药颇为困难,故我们采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小儿泄泻56例,疗效较好,简便易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泄泻是指脾胃功能失调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本病四季均可发病,尤多发于夏、秋两季。一般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近几年,我们采用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在5个月一5岁之间,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对天。证见:大便稀清,水样便或完谷不化,气味清腥,每于食后作泻,纳呆,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色淡。2治疗方法2.1针灸疗法:取中院,足三里,天枢等穴,均用豪针针刺补法,不留针,针刺后…  相似文献   

4.
小儿消化性溃疡以学龄儿童最为多见,我科自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12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口服蒙脱石粉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9,(5):994-999
目的:探讨益气通督手法治疗脾虚泻的作用机理及益气通督手法中4种操作手法最佳治疗组合的筛选。方法:将90只幼年SD大鼠(SPF级)按体质量随机分为9组,即益气通督组、百会龟尾组、百会捏脊组、气海百会组、龟尾捏脊组、气海龟尾组、气海捏脊组、模型组及正常组,每组均为10只。应用L_8(2~7)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分组设计,1个模型组和7个推拿组均灌胃番泻叶煎剂(20 mL·kg~(-1),0.5 g·mL~(-1))配合乙酸溶液(8%,0.5 mL)灌肠进行脾虚造模,7个推拿组均采用不同推拿方法干预(即在每日灌胃结束4 h后进行推拿治疗处理)。1个正常组采用灌胃生理盐水(20 mL·kg~(-1))和生理盐水(0.5 mL)灌肠进行对照。每日治疗1次,治疗7 d后检测幼鼠的血清D-木糖水平、淀粉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益气通督组对脾虚泻模型大鼠血清D-木糖水平、血清淀粉酶活性及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其他手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交设计分析看,各因素对大鼠血清D-木糖水平、血清淀粉酶活性及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益气通督手法"治疗脾虚泻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液淀粉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促进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实现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证实了益气通督手法全组合不可分割,反映了按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确定的手法组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6.
严晓慧  王君  黄纬 《中医学报》2019,34(5):994-999
目的:探讨益气通督手法治疗脾虚泻的作用机理及益气通督手法中4种操作手法最佳治疗组合的筛选。方法:将90只幼年SD大鼠(SPF级)按体质量随机分为9组,即益气通督组、百会龟尾组、百会捏脊组、气海百会组、龟尾捏脊组、气海龟尾组、气海捏脊组、模型组及正常组,每组均为10只。应用L_8(2~7)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分组设计,1个模型组和7个推拿组均灌胃番泻叶煎剂(20 mL·kg~(-1),0.5 g·mL~(-1))配合乙酸溶液(8%,0.5 mL)灌肠进行脾虚造模,7个推拿组均采用不同推拿方法干预(即在每日灌胃结束4 h后进行推拿治疗处理)。1个正常组采用灌胃生理盐水(20 mL·kg~(-1))和生理盐水(0.5 mL)灌肠进行对照。每日治疗1次,治疗7 d后检测幼鼠的血清D-木糖水平、淀粉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益气通督组对脾虚泻模型大鼠血清D-木糖水平、血清淀粉酶活性及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P0.05);其他手法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交设计分析看,各因素对大鼠血清D-木糖水平、血清淀粉酶活性及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益气通督手法"治疗脾虚泻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液淀粉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促进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实现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证实了益气通督手法全组合不可分割,反映了按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确定的手法组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7.
时宏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29-2229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由于小儿脾胃虚弱、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本病。我院采用推拿手法,以健脾祛湿为主治疗本病,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患儿120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2年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科收治乙型肝炎所致的肝硬化6例,均为男孩,年龄2~7岁,随机抽样3例为治疗组,3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岁。  相似文献   

9.
对 8 0例小儿泄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采用艾灸结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结果 4型全部治愈 ,总有效率 1 0 0 % ,平均治疗次数为 2 .75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小儿体质的生理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使用参苓白术散配合思密达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纯口服思密达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疗效,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可达91.1%,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参苓白术散可以改善患儿脾虚体质,使泄泻得到痊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脾饮加中药敷脐治疗脾虚泄泻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8例脾虚泄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饮加中药敷脐.结果两组患者腹泻、腹痛、腹胀症状,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饮加中药敷脐可明显改善脾虚泄泻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多发病证 ,发病多较急 ,西医药对有明显胃肠道感染因素的小儿腹泻 ,疗效较好 ,但对中医辨证属于脾虚泻者疗效较差。中医药治疗此类迁延性腹泻 ,具有较好疗效。近年来我们将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有效临床验方 ,制成口服液 ,治疗本病 2 0 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药新药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1 .1 .1 西医诊断标准 病程在 2周以上 ,大便次数较多 ,每日 3次以上 ,伴有大便量或性状的改变 (大便量多 ,多为不成形…  相似文献   

13.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常青 《中外医疗》2008,27(19):90-90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减治疗脾虚型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脾虚型小儿腹泻患者采用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为主,配合口服或静脉补液,药用莲子肉8g,薏苡仁8g,砂仁3g,桔梗3g,炒扁豆8g,白茯苓8g,党参10g,炙甘革3g,炒白术8g,山药8g,陈皮3g. 结果在改善脾虚型腹泻惠儿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等方面达到95%的有效率.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对辟虚型小儿腹泻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荣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36-1736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是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良方。笔者临床治疗儿科疾病20余年,应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各种小儿泄泻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临床接诊泄泻患儿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个月~2岁。  相似文献   

15.
罗玲  赵继斌 《中原医刊》2005,32(6):45-45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对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水痘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 组34例,用阿昔洛韦注射液10ml/(kg.d);对照组32例,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两组均每日1次静 脉滴注,疗程5d,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 治疗组热退及结痂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 随机抽选患儿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阿昔洛韦对小儿水痘有显著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资料与方法 临床诊断为小儿腹泻的急性腹泻患儿,病程在7天之内,大便呈稀水或蛋花汤样便者。2003年10月~2005年2月小儿急性腹泻150例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痢特灵对照组治疗。治疗组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6个月者50例,~1岁62例,~2岁38例。对照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者12例,~1岁30例,~2岁8例。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2004年4月,笔者采用胸腺肽配合常规疗法(下称治疗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下称毛支)30例,并与常规疗法(下称对照组)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秀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135-135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择门诊伤食泄泻患儿85例,治疗组55例,男17例,女38例;3~12个月13例,13—36个月24例,37个月-5周岁18例;病程1—2天9例,3~5天20例,6~7天24例。对照组30例,男9例,女21例;3—12个月7例,13—36个月13例,37—5周岁10例;病程1—2天5例,3~5例11例,6~7天1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症候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止嗽散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9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止嗽散口服,对照组静滴红霉素,疗程均为10d。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止嗽散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小儿髋关节错缝是儿童的多发病,好发3~10岁,因患儿年龄偏小,主诉多不清,在诊断上存在一定难度,有时会误诊。本人采用手法治疗本病2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共25例,男16例,女9例,2~5岁4例,6~9岁20例,10岁1例;病程2天~1周,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