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发梗死性痴呆46例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桂根  邓志敏  罗友根  伍吉云 《医学争鸣》2007,28(18):1659-1659
0 引言 多发梗死性痴呆(MID)是血管性痴呆(VD)中最常见类型,占VD的39.4%[1],除以智能障碍外,有生活能力障碍合并精神症状,如空间记忆障碍、外出迷路等行为、情感异常、幻觉、妄想等,加重社会和家庭负担.为此我们收集46例患者加以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赖新生  黄泳 《医学综述》2005,11(11):1044-104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各种脑血管因素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认知能力、记忆力、判断和思维力、视空间技能、计算力、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以及情感、人格的改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分为多灶梗死性痴呆(MID)、单发性梗死性痴呆、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低灌注性痴呆、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性痴呆、出血性痴呆及其他病因引起的痴呆。欧美地区Alzheimer痴呆占老年期痴呆的发病首位,但是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VD的发病居老年期痴呆的第一位。除高发病率外,还因其预后相对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预防,故而引起的临床和实验关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3.
老年期痴呆是一种没有意识改变,但获得性全面皮质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常指由智能的异常恶化而影响认知功能如抽象思维、定向判断和记忆力等多个方面。目前国际分类分为:①老年性痴呆:主要指阿尔茨海默氏病(AD),有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②血管性痴呆(VD):有多种类型,如多发梗死性痴呆、多发腔隙性痴呆、宾斯旺格病、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痴呆以及出血性痴呆。  相似文献   

4.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多发梗性痴呆(MlD)、单发梗性痴呆、出血性痴呆、伴痴呆的小血管疾病、脑低灌注状态引起的痴呆等.VD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和伴随症状的治疗,对VD常见的抑郁状态和睡眠障碍需要对症处理.具体药物治疗应按照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进行[6].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包括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恢复两方面.本文现将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痴呆综合征,是脑血管病变后,出现的大脑智能损害的慢性衰退性疾病。它包括多发梗死性痴呆、血管进行性皮质损害或皮质下病变,以及大脑特殊部位如额叶、颞叶、丘脑、海马回等梗死或出血引起的痴呆。  相似文献   

6.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征.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症,引起痴呆的病因很多.西方国家以Alzheimer型老年痴呆(AD)多见,而东方国家则以脑血管性痴呆(VD)发病率高.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亦有所增高.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血管性痴呆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在血管性痴呆中,以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发病率最高,且有不断增高的趋势.对于本病的深入研究,业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梗死及白质病变临床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梗死及白质病变患者120例,收治年限为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对梗死及白质病变患者的梗死位置、类型、有无白质病变的程度进行分类,并对梗死及白质病变患者的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皮质下病变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管性痴呆及非痴呆性血管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明显高于皮质病变组及混合型组,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皮质病变组及混合型组(P0.05)。结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皮质下关键位置梗死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给予重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MRI显示的脑梗死的病变部位、数量及脑白质疏松的部位和程度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分析VCIND影像诊断的特点.方法 采用成组设计对照研究,VCIND组40例,认知功能正常脑梗死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入组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颅脑MR I等检查.结果 1.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 所示的梗死灶,以基底节及额叶多见(P<0.05),梗死灶的数目多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P<0.01).2.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MRI表现除梗死灶外,还多合并脑白质疏松,白质疏松程度重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组.结论 1.VCIND患者其梗死的部位以基底节、额叶多见,梗死灶的数量与认知功能有关,多发梗死灶可能是VCIND的一个特征.2.VCIND患者多伴有白质疏松,白质疏松是引起VCIND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脑梗死患者,常在发病早期即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本文试图探讨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管性痴呆(CVDD)、梗死灶部位、大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相互关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4~1997年住院的12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5-18
目的探讨不同梗死病灶对急性脑梗死相关血管性痴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分为认知正常组、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组和血管性痴呆(VaD)组。收集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梗死病灶部位,采用MoCA量表比较认知正常组和VaD组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共入选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三组患者梗死部位在额叶、颞叶、顶叶、丘脑以及基底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认知正常组比较,VaD组患者梗死部位在额叶、颞叶、丘脑的发生率较高,在基底节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V-CIND组比较,VaD组患者梗死部位在额叶、顶叶和基底节的发生率较低(P0.05)。VaD组梗死部位在额叶的患者在视空间、命名、注意、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的MoCA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VaD组梗死部位在颞叶的患者在视空间、记忆、注意、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MoCA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VaD组梗死部位在丘脑、基底节和胼胝体的患者记忆等方面MoCA得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同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障碍特点有所影响,梗死部位在额叶、颞叶、丘脑、基底节和胼胝体等部位时,易引发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是由于多次发作的脑梗死所致的脑组织累积性损害.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形式.因本病是不可逆且不能治愈,故认识并预防其危险因素极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常见的危险因素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建国  李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6):694-695
目的探讨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比分析MID和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死(MultipleInfarct,MI)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检查结果。结果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与痴呆呈正相关,中风次数、梗死的数量越多,容积越大,其智力障碍发生率越高,双侧大脑半球多梗死灶比单侧多梗死灶更易产生智力障碍;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与智力障碍关系密切。结论多梗死性痴呆与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中风次数、部位、梗死数量、容积、脑白质疏松和脑萎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影像学改变特点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MRI技术测定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脑叶和海马体积.采用CT技术测定30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和30例缺血性卒中对照患者脑室和脑沟线性指标.应用MMSE、BSSD和RSPM评定受试者认知功能.结果血管性痴呆组与卒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额叶和颞叶体积显著较小(P<0.05),海马结构、顶叶和枕叶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额叶和颢叶体积减小的程度与MMSE、BSSD评分的降低呈正相关.病灶位于额叶和颞叶、多发病灶以及病灶总体积大于50 mm3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更加显著(P<0.05).结论额叶和颞叶萎缩是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关键部位病变、病灶数量和病灶体积是影响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在欧洲和北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在欧洲和北美,阿尔茨海默病(AD)与VD的病例数之比约为2:1,  相似文献   

15.
朱建忠 《当代医学》2012,18(22):100-101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67例,用瑞文测验联合型(CRT)及临床记忆量表(CMS)评定认知障碍程度,评定分析其与同期未应用小脑顶核电刺激的对照组之间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后CRT及CM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19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中文版蒙特利尔量表(Mo CA)评定存在VCI者41例(VCI组)和不存在VCI者78例(非VCI组),比较两组患者VCI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70岁、文化程度、吸烟史、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发病灶、左侧病灶、大面积梗死、白质病变、脑萎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多发病灶、左侧病灶、大面积梗死、脑萎缩为腔隙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VCI较为普遍,其认知功能下降与年龄≥70岁、糖尿病、多发病灶、左侧病灶、大面积梗死、脑萎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他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对于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缓疾病.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梗死病变特点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②方法对VCIND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最终将患者分为仍为VCIND组和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D)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前临床确诊为VCIND时在梗死数量及梗死部位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以探讨促使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影响因素。③结果进展为VD组患者总梗死数量多于仍处于VCIND组,在进展为VD组中,额区、丘脑、基底节区梗死数量均高于仍处于VCIND组。额区、丘脑、基底节区的梗死和脑白质稀疏均可加重VCIND患者进展为VD。④结论研究梗死数量和梗死部位的特点对预测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风险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1例老年脑梗死(60岁以上)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化验结果及神经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与痴呆的相关关系,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诊断为痴呆者51例(发生率为28.2%)。分析显示,高龄、脑卒中史、糖尿病、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左半球脑梗死、前循环脑梗死、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病变部位等因素为血管性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脑梗死后约1/4患者出现痴呆,其临床危险因素包括:梗死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脑卒中史)及患者的特征(如高龄、低教育水平)等。  相似文献   

20.
<正>血管性痴呆属于高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疾病类型,临床症状主要是以执行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为主。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在严重时患者还会丧失自我生活能力,从而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负面影响[1]。当前临床中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因素非常多,其中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年龄以及血管性因素影响比较突出,但是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并无准确定论。对此,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具备一定医学价值。1 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