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筋病,现泛指运动神经系统类疾病,为针灸科常见病。长期以来,其选穴多崇古训,即“以痛为腧”。“以痛为腧”一词,首见于《灵枢·经筋》篇。该篇在叙述十二经筋的病候后,提出其“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后杨上善进一步阐述道:“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从筋所痛之...  相似文献   

2.
对古医籍中针灸取穴方法的研究发现,取穴理论主要分为以痛为腧、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按时取穴等方面.1)以痛为腧:孙思邈对《内经》中的"以痛为腧"的理论进行发挥提出阿是穴理论,王执中提出了"按之酸痛是穴"的学说,这是对以痛为腧的选穴内容进一步的完善.2)辨证取穴: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记载了数百种病症的针灸选穴处方,确立了辨证取穴的规范.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用经络理论论述了病机,丰富了辨证取穴的内容.3)循经取穴:李梴的取穴学说重视经络学说的指导作用,主张取穴即取经络之气,以未病部位为主.4)按时取穴:金代何若愚提出了子午流注法,窦汉卿总结出了"流注八穴"的主治病症,元代医家王国瑞提出十二经"夫妇相合逐日按时取原说"和飞腾八法的理论,徐凤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完善了子午流注法和倡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软组织外科学的"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和中医的"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理论,"以痛为腧"、"以松治痛"、"去痛致松"的治则,笔者应用小针刀疗法实行穴位松解术,治疗臀上皮神经痛50例.经6个月~3年随访,结果优35例(70%),良10例(20%),尚可3例(6%),无效2例(4%).无感染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纪青山教授针刺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青山教授认为,颈椎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颈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病.临床上治疗应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主要原则.并提出,以压痛点为代表的局部病症是人体气血阻滞的典型病理表现,临床上当遵循“以痛为腧”的原则,针对压痛点取穴,并通过配合五腧原穴以增强疏通经络的效果.针刺治疗效果的好坏,重点在于是否获得针感,纪教授强调在行针时应注意基本手法的运用,尤其是提插捻转手法的配合使用,快速使其得气,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中医"以痛为腧"学说为依据,从临床镇痛的角度,选择60例单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压痛点治疗组和斜扳法对照组(n=30)。对其镇痛作用进行临床评价和外周疼痛相关物质进行检测。并得出结论:"以痛为腧"按揉法和斜扳法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以痛为腧"按揉法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镇痛作用的血清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血清p物质含量明显降低,而斜扳法的作用结果与之相反,提示这2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镇痛作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6.
痛证是多种疾病的一种表现,其辨证大法乃宗“八纲”之准绳,素有“通则不痛,不痛则通”之说。通法乃基于中医治法的“八法”。不能见痛止痛,见痛就活血。一定要遵循《内经》:“治病必求于本”的训言,去认识和治疗痛症。下面是本人治疗痛症治疗经验介绍。1肾绞痛(疏肝化湿论治)裴某某,男,33岁。1998年6月27日就诊。自述左侧腰痛10小时,疼痛剧烈,床上滚动,呈绞痛状,呕吐一次,汗多。查尿常规示隐血 ,红血球 蛋白 体检左肾区有叩击痛。B超示“左肾集合系统分离1·9公分左侧输尿管上端0·6公分,下端显示不清。”诊断:“左肾轻度积水”。视舌…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针灸穴位的起源时期,曾是“以痛为俞”的。如《灵枢·背腧篇》就有“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的记载。这种扎刺病痛处而收到缓解疼痛的效果,乃是属于对抗刺激(Counterirritation)的性质。在国外古代有用电鱼放电作为刺激而治疗疼痛疾患的方法,我国流传于民间的刺络放血、皮肤发疱、火罐拔灸、割治、挑刺等方法,也多属这一范畴。而今针灸学的内容极其丰富,其刺激方法也决不限于这种形式。但在临床针刺止痛和针刺麻醉手术中,却常有利用“以痛制痛”的方  相似文献   

8.
银质针是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陆氏伤科的治伤工具,以“循经取穴”、“以痛为腧”和“功能运动中的痛点”为取穴原则,在软组织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介绍银员针疗法的发展应用概况、银质针的规格和特点、银质针疗法的取穴原则和银质针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温添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29-129
目的:利用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方法:采用“以痛为腧”的针刺封闭法和推拿旋转理筋手法相结合,重在解除疼痛,快速缓解症状。结果:两种方法相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总有效率为91.8%。结论:痛点封闭合推拿旋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不通则痛”作为实痛的基本病理,早在《内经》中就已基本确立。后世医家如李东垣、张景岳、高士宗等,在对痛证的治疗上,相应地提出了“痛随利减”、“通则不痛”的基本原则并加以具体化。这些理论有力地指导着临床.根据前人的理论和经验,爰将个人对痛证以通为治的常用方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痛证为临床所常见.大致包括头痛、胸痛、胃脘痛、腹痛、胁痛、腰痛、四肢痛等.临床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治疗以消除疼痛为目的.其不包括其它疾病中出现的疼痛表现,如咳嗽中的胸痛、泄泻痢疾中的腹痛,伤寒中的头痛身痛,热性病中的咽痛等. 中医对痛证有一个基本概念“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不通”是指机体的气血在某种因素作用下,运行障碍,产生郁滞、冲逆,瘀滞等病变,因而形成内脏、器官或肢体局部的疼痛.对痛证的治疗,历代均以“通”为原则辩证施治.根据临床观察,在诊治痛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辩证上全身情况的八纲辩证与痛证局部上表现的不一致性[1];二是治疗时疼痛消除缓慢,病人痛苦较大.本文的通过复习文献资料,认真分析,结合临床得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素问·举痛论》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前贤指出了痛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产生郁滞、瘀结以致脏腑经络局部发生疼痛,在治疗上主要运用通法。但这种“不通则痛”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痛证,有一定的片面性。 关于痛证,历代前贤尚有“不荣则痛”的论述,说明痛证也有虚证。如因邪气侵袭或气血不足,或  相似文献   

13.
癌痛“三阶梯疗法”的药物使用方法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陈佩锦为减轻癌症病人的疼痛,我国正大力推行“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疗法”,以实现WHO提出的到20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我院巳逐步实施之。癌痛三阶梯疗法是应根据癌症病人疼痛程度选用...  相似文献   

14.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的意义不仅在于不问病而可知病位。更重要的是遵照中国古人“以痛为腧的原则”发现了这些穴位,从而可以在这些穴位上针刺或按摩以治疗相对应部位的疾病。一、方法 1.取穴取穴方法与前面所述第二掌骨侧速诊法的穴原则相同。只不过在这里是倒过来,不是  相似文献   

15.
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腹满”与“腹痛”的含义基本一致 ,腹满的虚实分类及治疗大法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二条 ,原文为“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 ,下之黄自去。”本条虽仅 2 7个字 ,但包含了腹满的虚实 2证及治疗法则的运用 ,兹分别讨论如下 :1 “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明确提出了辨别腹满虚实的关键 ,在于医家触按病者腹部时痛与不痛。腹满属实证的 ,或宿食停滞于胃脘 ,或燥屎积结于肠道 ,使腑气阻塞不通 ,为有形之实邪 ,故按之则痛 ;腹满属虚证的 ,脾经虚寒 ,气虚不…  相似文献   

16.
“通”即通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大法。其应用范围甚广,非单指通泄也。人体气血以通为和,气血不通而壅滞则诸痛纷呈。祖国医学“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理论乃依此而立。临床病证痛证虽多,然其因则———不通,其治则———通也。因此,不论调气、活血、散寒、除湿、滋阴、助阳等,凡能使脏腑功能恢复气机调畅,经络血脉通利而痛止者,均可视为通法。正如医家高士宗所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活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1头痛1.1外感头…  相似文献   

17.
中医采用推拿、针刺、中药外治、穴位注射、封闭疗法、小针刀及物理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中医学“以痛为腧”,无痛张力下推拿方法既满足了患者无痛的要求,又达到了分解黏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腹满”与“腹痛”的含义基本一致 ,腹满的虚实分类及治疗大法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 2条 ,原文为“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 ,下之黄自去。”本条虽仅 2 7个字 ,但包含了腹满的虚实分证及治疗法则的运用 ,分别讨论如下 :( 1 )“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明确提出了辨别腹满虚实的关键 ,在于医家触按病者腹部时痛与不痛。腹满属实证的 ,或宿食停滞于胃脘 ,或燥屎积结于肠道 ,便腑气阻塞不通 ,为有形之实邪 ,故按之则痛 ;腹满属虚证的 ,脾经虚寒 ,气虚不运 …  相似文献   

19.
既往对推拿镇痛的研究多集中在脊髓或中枢水平对疼痛的调制方面,而中医经筋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以痛为腧",在患者的局部给予推拿治疗后,其疼痛往往能够得到减轻或消除,而其局部的某些物质究竟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值得研究者进行观察,本研究就是探讨推拿手法与局部镇痛物质和致痛物质之间的关系,为中医"以痛为腧"的理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痛也叫“痛性痉挛”,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和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素有“天下第一痛”之称。此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居多。三叉神经痛常会发生在单侧面部,以右侧面部发病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