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俊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0):629-629
目的 :探讨强化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 2 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12 0例 ) ,对照组 (12 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针对性药物注射治疗及强化训练。评定方法采用 :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WeeFIM量表 )。结果 :经过三个疗程 (2 0天 /疗程 )的康复治疗后 ,两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强化训练配合药物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云杰  王玉俊 《当代医学》2021,27(13):61-62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Bobath疗法和肌电反馈系统规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应用10 m步行速度(MW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站立位)、E(行走、跑、跳)评估患儿步行能力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患儿10 m速度和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PT技术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的尖足、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治疗、生物反馈等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两组均康复治疗3个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MT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 经3个月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踝关节MTS角度R1、R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康复治疗前后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及ADL得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尖足症状,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期常见的致残性疾病,患病率为0.2%~0.6%,痉挛性脑瘫占脑性瘫痪的60%-70%。对痉挛性脑瘫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康复手段,包括Bobath手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高压氧疗法加针炙及穴位药物应用。部分患儿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再加上田疗法,取得理想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全球患病率0.15%~0.4%[1]。痉挛型脑瘫是所有脑瘫分型中占比最高的一型。姿势异常及运动功能障碍是痉挛型脑瘫特征性表现。目标导向性训练为患者设定目标导向式任务,重复训练以达到目标,当目标实现后,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继而进入一个新的目标训练过程,从而使运动动机强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充分调动积极主动性[2]。  相似文献   

6.
覃章平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1-273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以神经发育技术为基础的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力训练。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评分的五区水平相当,治疗后2个月,所有患儿五区的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A区、B区评分水平基本相当(P〉0.05),C区(P〈0.05)、D区(P〈0.01)和E区(P〈0.01)试验组均要高于对照组。至治疗6个月时,康复水平进一步提高。组间比较仍以C区、D区和E区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尤其对患儿的爬、跪、站、走、跑和跳能力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生物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改善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生物电刺激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中D、E功能区进行站立和行走的功能评定,应用日常生活评分(ADL),同时应用肌电图对肌张力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电刺激治疗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明显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90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手法组和联合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中医手法、运动疗法及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得分(MA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运动组、手法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2.1±0.4)分比(3.3±0.6)分,(2.0±0.5)分比(3.4±0.5)分,(1.3±0.4)分比(3.5±0.5)分,P0.05],运动组、手法组及联合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50.87±11.50)分比(39.07±11.02)分,(51.43±10.56)分比(38.94±11.85)分,(58.62±10.25)分比(39.12±10.49)分,P0.05),治疗后运动组MAS得分及GMFM评分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与运动组及手法组比较,MAS得分明显下降(P0.05),GMFM评分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与运动组、手法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7%比86.7%、83.3%,P0.05)。结论中医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或中医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残联定点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磁圆梅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两组均干预治疗3个月。采用肌张力Ashworth量表(MAS)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价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改善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MAS评分为1.67 (1.00,3.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 (1.83,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评分为69.47 (24.09,9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9 (5.15,8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综合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和儿科生活质量调查表(Peds QLTM)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D、E区)和Peds QLT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D、E区)和Peds QLT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在痉挛型脑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接受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88)、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GMFM-88百分比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儿干预后GMFM-88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分别为71.43%(25/35)、91.43%(32/3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有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抗痉挛治疗对脑性瘫痪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以上田法为主的抗痉挛治疗并神经发育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发育疗法,采用大运动评价表(GMFM)进行功能评定及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运动功能评分及痉挛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痉挛治疗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将这110例患儿随机分为给予针刺治疗的对照组,和在给予针刺治疗基础之上联合运动训练治疗的实验组,每组55例,然后将对照组患儿与实验组患儿的GDS(Gesell发育量表)评分、MAS(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指标进行比较,然后分析其治疗作用。结果:实验组患儿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患儿好,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运动训练的方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作用明显,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7月共收治脑瘫患者 15 8例 ,其中痉挛型脑瘫伴有一上肢或双上肢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及畸形者 86例 ,通过下肢手术矫形后 ,患者上肢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4例 ,女 32例 ,年龄 3~ 15岁 ,平均 7 6岁。下肢双侧马蹄内翻足、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内收畸形 6 1例 ,偏瘫型一侧马蹄内翻足 2 2例 ,马蹄外翻足 3例 ,一上肢上举高过头顶但不能平举和下垂者 1例 ,一上肢不能平举 18例 ,患腕下垂 6例 ,手指活动不利抓拿不稳 4 7例 ,写字时部首与主体分离 14例。1 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联合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TP)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SC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NDT治疗,观察组给予NDT联合ITP治疗,两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后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NDT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ITP治疗可有效改善SCP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Bobath治疗)31例及治疗组(温针灸联合Bobath治疗)30例,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独立功能评定(Wee FIM)和格赛尔发育量表(GD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的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GMFM、Wee FIM和GDS中的个人-社交、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Bobath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医治疾病的同时,不仅要治好病还要求整体功能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现代医学康复在疾病的恢复中显得愈来愈重要。我院自2001年起采用现代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符合脑瘫(痉挛型)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肌筋膜牵伸放松的治疗手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通过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GMFM-88)里的D区与E区、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估两组患儿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GMFM-88的D区评分(31.77±3.05)分、E区评分(36.63±9.53)分、10 mWTS值(16.70±1.47)cm/s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2.405、6.909,P<0.05)。治疗后,研究组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8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结论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能够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缓解痉挛,改善粗大运动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功能训练联合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功能训练及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2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干预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评分及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各项评分。结果与同组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GMFM88评分及Gesell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功能训练联合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