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5例(45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晶状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采用晶状体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晶状体囊膜的混浊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56个月,矫正视力≥0.5者37例(82.2%),人工晶状体位置无偏位,无后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和顽固性色素膜炎并发症。结论:对于晶状体后囊膜有较大破孔,前囊膜存在的病例,用前囊膜夹持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利于固定人工晶状体和阻止后发白内障形成的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90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人工植入术后晶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膜形成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结果:膜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为炎症反应及易患因素。290眼经治疗,2眼人工晶状体残留岛状膜状物,其余病例前膜均在10d内吸收。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前膜形成是人工晶状体术后严重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是目前我国致盲率最高的眼病。白内障摘出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白内障、提高术后视力的最佳办法。由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并发症少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现在绝大多数白内障摘出后都是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作为首选。但是,在白内障摘出术中因各种原因出现晶状体后囊膜有较大面积破孔时,就不能  相似文献   

4.
我院地处湘西南边远山区 ,1998年 11月在“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医疗队帮助下开展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至今已对 116例 ( 118眼 )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116例中男 5 5例 5 5眼 ,女 61例 63眼 ,年龄 10~ 83岁 ,平均 62岁。白内障类型 :老年性 94例 96眼 ,外伤性 11例 ,并发性 8例 ,先天性 3例。术前视力光感至 0 0 8,光投射正常 ,可辨红绿色光。手术方法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作球后及球周麻醉 ,间歇压迫眼球 10~ 15分钟。作以上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2~ …  相似文献   

5.
吴强  陈国辉  马晓昀 《上海医学》2004,27(9):666-669
目的 探讨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7例 37眼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式切口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随访 5~ 2 8个月 ,平均 18.4个月。结果  37只无晶状体眼均顺利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前矫正视力为 0 .1~ 0 .6 ,术后 3个月达 0 .2~ 0 .8,2 7眼≥ 0 .5(73.0 % ) ,35眼 (94 .6 % )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以上。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 (194 7± 5 81)个 /mm2 ,术后 3个月平均为 (1871± 4 6 2 )个 /mm2 ,手术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葡萄膜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无晶状体眼二期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一体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白内障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以往的治疗一般采用单纯晶状体摘除术,再对残留晶状体囊用YAG激光造孔,术后患眼产生高度远视、双眼物象不等,而失去双眼单视功能,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9例(34眼)3-14岁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前房型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后产盲率88.24%,脱残率58.82%。葡萄膜炎是术后主要并发症,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虹膜后粘连和形成后囊混浊。结论: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有效的方法,但应选择度数适当的人工晶状体,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 ,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对恢复视力意义重大。现将在我院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易患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供临床参考。1.1一般资料1995年8月~2001年8月我院共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术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96例712眼 ,共发生人工晶状体前膜59例59眼 ,占8.28 %。其中男性31例31眼 ,女性28例28眼 ;年龄6~86岁 ,平均 (52.0±8.9…  相似文献   

9.
谢涛 《广西医学》2005,27(11):1851-1852
白内障是人类致盲的首因,但由于眼科手术技巧和显微器械的发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已成为复明手术。可是术后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如“日出”、“日落”、“挡风玻璃擦拭器”综合征和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也日渐多见,而后者会直接导致IOL半脱位、全脱位。本文总结8年来出现的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红娣 《河北医学》2002,8(8):697-698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出和人工晶体植入的适应症,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68例。结果:术中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最终视力62%大于0.6,结论:只要经适当控制饮食,或应用适量的降糖药物,使血糖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而无全身或眼部严重并发症,施行囊外摘出和人工晶体植入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黄洪强  陈保安  廖飞 《广西医学》2004,26(6):823-824
目的 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 2种不同的截囊方法的术中术后效果。方法 将 14 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72例 82眼 ,采用开罐式截囊白内障囊外摘除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B组 6 8例 74眼采用信封式截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 12~ 2 4月 ,比较 2组视力恢复情况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A组囊袋放射状撕裂 6 3眼 ,占A组的 76 % ,术中B组囊袋放射状撕裂 37眼 ,占B组的 5 0 % ,2组比较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A组后囊膜破裂6眼占 7 3% ;B组后囊膜破裂 4眼占 5 4 % ,2组比较P >0 0 5 ,无显著性差异。A组人工晶状体固定于囊袋内 5 9眼 ,占A组的72 % ,B组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 6 5眼 ,占B组的 88% ,2组囊袋内固定率比较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 1周视力无显著性差异 ;术后 12~ 2 4个月视力 :≥ 0 5者A组 5 1 2 2 % ;B组 85 14 % ,2组术后远期视力比较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信封式截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优于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2.
任百超  杨建刚  权彦龙 《医学争鸣》2002,23(16):1470-1470
0 引言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 ,性能稳定 ,手术操作简单 ,损伤轻 ,手术效果好 ,尤其适用于术中后囊膜完全破损 ,不失为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良好的补救措施 [1 ] .自 1 999- 0 3以来 ,我们对 2 4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中后囊膜完全破损者 , 期施行了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囊膜完全破损不能 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2 4 (男 1 9,女 5)只眼 .右眼 1 3只眼 ,左眼1 1只眼 .年龄 2 6~ 84(平均 64)岁 .均为 期植入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1 8只眼 ,并发性白内障 6只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57例白内障病人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46例,术后Ⅱ期植入11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结果:术后视力达0.5以上43例(占75.4%),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一过性眼压高,前房内玻璃体残留,瞳孔轻度上移,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对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者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方法简洁,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张建军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31-932
目的探讨晶状体前囊膜在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降压效果及对功能性滤过泡维持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的方法 ,实验组:10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将自体前囊膜衬垫于巩膜瓣下;对照组:10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实验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存留高于对照组。结论晶状体前囊膜应用于青光眼伴白内障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眼压,长期保留功能性滤过泡,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常见眼病,而人工晶状体前膜是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恢复。作者自1998年至2001年施行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76例(176眼),术后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34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唐忠鲁  郝小波 《广西医学》2001,23(5):1051-1052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囊Ⅰ期截开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 6 0例 6 5眼随机分为截开组和非截开组 ,术后观察后囊和裸眼视力 ,随访时间 6月至 2年 ,平均 11 5月。结果 :术后视力 3月、≥ 6月分别是 :截开组 0 88±0 2 2、0 89± 0 2 5 ,非截开组 0 6 7± 0 2 2、0 6 5± 0 2 3,P <0 0 5 ;后囊混浊截开组 6 2 %、非截开组 5 4 5 % ,P <0 0 1。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囊Ⅰ期截开对预防后囊混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中不放液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78例(80眼)RRD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眼RRD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3.8%,视网膜下液在术后1-2d吸收为51.3%,3-7d吸收为3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在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10例276眼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结果 经手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视力0.3以上者239眼(86.6%),0.1~0.3者28眼(10.1%),小于0.1者9眼(3.3%);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葡萄膜反应、角膜水肿、前房少量积血、暂时性高压眼等,经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20.
自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来,对9例术中出现后囊膜破孔者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晶体植入成功,瞳孔、眼压、视力均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为单纯性老年白内障,近熟期6只眼,老年白内障伴糖尿病者2只眼,外伤性白内障1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