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在肝癌无水乙酸化学消融术中麻醉的可行性。[方法]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丙泊酚+芬太尼,B组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质量,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较好,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下降,但B组下降程度大于A组,术中心率B组明显慢于A组。两组术中呼吸暂停率皆为100%,呼吸抑制明显,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慢于A组。B组术后清醒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均明显快于A组。[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应用于肝癌无水乙酸化学消融术中均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都可引起明显呼吸抑制,麻醉中均需要辅助呼吸。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起效更快,苏醒更快,但对血压、心率影响大,心动过缓发生率高,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2.
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的效果和经验。方法: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交替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68例。结果:随访5-15个月,经皮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联合治疗的31例原发性单个小肝癌(≤5cm),甲胎蛋白阳性14例,术后降至正常11例,影像学疑复发2例;9例转移性肝癌(≤5cm)仅作单纯的经皮射频治疗,治疗后1例复发;28例大肝癌(>5cm)病人全部首先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然后再作经皮肝穿射频毁损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其中甲胎蛋白阳性15例,术后降至正常7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5例,无下降或上升3例;影像学随访显示病灶好转或稳定21例,病情进展7例。联合治疗副作用不大,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合对小肝癌的治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大肝癌的补充治疗,两者联合治疗可望提高癌局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8月至2005年5月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9例肝癌中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1天及第25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后1例死亡,1例好转。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一次性消融的组织太多有可能会并发致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发生原因的可能与原有慢性肾损害、肝功能损害、肝肿瘤较大治疗后广泛坏死、坏死物质吸收、继发感染、血压降至太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一体部伽玛刀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I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小肝癌按患者意愿分成A组19例、B组14例、C组20例,各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AFP水平、肝功能情况无显著性差异。A组给予伽玛刀治疗后再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B组单纯行伽玛刀治疗,C组单纯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及治疗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CT:A组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7例、稳定(SD)1例,总有效率(CR+PR)94.7%(18/19例)。高于B组的85.7%(12/14例)、C组的75.0%(15/20例)。A组CR率为57.9%(11/19例),高于B组的42.9%(6/14例)和C组的30.0%(6/20例)。A组2年和3年生存率为73.7%(14/19例)和57.9%(11/19例),分别高于B组、C组的50.0%(7/14例)和35.7%(5/14例)、55.0%(11/20例)和35.0%(7/20例)。结论:伽玛刀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联合治疗小肝癌比单纯的伽玛刀治疗或单纯的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8月至2005年5月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9例肝癌中2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结果:有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21天及第25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经治疗后1例死亡,1例好转.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一次性消融的组织太多有可能会并发致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发生原因的可能与原有慢性肾损害、肝功能损害、肝肿瘤较大治疗后广泛坏死、坏死物质吸收、继发感染、血压降至太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射频消融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RFA-PEI)与单纯射频消融(RFA)治疗单发小肝癌的疗效。方法随机应用RFA—PEI和RFA分别治疗小肝癌45例和41例,并按病灶大小分为A组(最大直径≤3.0cm)和B组(最大直径3.1~5.0cm),以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RFA-PE组和RFA组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9%、84.0%、80.6%、73.9%和87.6%、78.3%、73.7%、61.4%(P=0.6181),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5.4%、95.4%、87.8%、73.7%和94.9%、72.7%、68.4%、57.0%(P=0.0393),其中A组为95.7%、95.7%、79.1%、79.1%和923%、83.2%、81.3%、65.9%(P=0.3679);B组为95.0%、95.0%、95.0%、72.6%和100.0%、583%、45.4%.45.4%(P=0.0440)结论RFA-PEI治疗肝癌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提高RFA治疗的疗效, 特别是对于肿瘤直径为3-5cm的病灶,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乙酸化学灭活在肾上腺肿瘤灭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注射乙酸(PAI)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肾上腺肿瘤病人均在CT引导下,用50%乙酸和造影剂注入肿瘤内进行化学灭活治疗。[结果]PAI后9例病人中有6例血压恢复正常,1例血压明显下降,2例低血钾恢复正常。[结论]PAI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是肾上腺良性肿瘤不宜外科手术或手术风险大时的一种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0.
1994年 2月以来 ,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疗法 (PEIT)治疗中晚期肝癌 138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38例 ,男 79例 ,女 5 9例 ;年龄 2 8~ 70岁。 40岁以下 11例 ,40~ 5 0岁 38例 ,5 0~ 6 0岁 6 8例 ,6 0~ 70岁 2 1例。其中原发性肝癌 131例 ,7例为转移性肝癌。 138例病人均经B超、AFP、CT等检查定诊 ,大部分病人治疗前经肝活检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确诊。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 ,其中发热 14人 ,腹部胀痛 10 1人 ,纳差乏力 88人 ,少量腹水 2 6人 ,黄疸 …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治疗肝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原发弥漫性肝癌及98例转移性肝癌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1例周围静脉化疗,B组51例肝动脉化疗,C组52例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肝动脉灌注。治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A、B、C三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1.4%、78.4%、86.5%。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50.9%、35.3%、17.6%,B组分别为76.5%、45.1%、21.6%,C组分别为86.5%、65.4%、36.5%。三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与治疗前比较,A、B组下降,C组增高。治疗后A、B组与C组比较,差别明显(P<0.05)。[结论]化疗联合艾迪注射液肝动脉灌注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启东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其一级亲属及对照者血糖水平。[方法]肝癌患者448例(肝癌组)、肝癌患者一级亲属1282例(亲属组)及健康体检人员1236例(对照组),均作HBsAg、空腹血糖检测,以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癌组的高血糖检出率显著性高于亲属组和对照组(χ2=16.64、64.80,P均〈0.01);亲属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χ2=24.33,P〈0.01)。肝癌组HBsAg阳性检出率显著性高于亲属组和对照组(χ2=382.91、726.61,P均〈0.01);亲属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χ2=91.04,P〈0.01)。[结论]高血糖和HBsAg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独立或协同危险因素,肝癌患者的一级亲属也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易感人群,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陈珏  肖建军 《肿瘤学杂志》2014,20(9):746-750
[目的]分析小肝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9%、69.30%、56.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血清AFP水平等是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则显示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肝硬化及门静脉癌栓是独立预后因素(RR=3.07,4.43,7.05,14.02,P均〈0.01)。[结论]小肝癌具有与大肝癌相同的肝病史,门脉癌栓是最有价值的预后指标,早期发现及手术切除,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区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结局。[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患者的32个肿瘤接受了35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结果]26例患者初次射频消融第二肝门区肿瘤30个,22例患者的25个肿瘤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84.6%。<3cm、3~4cm和>4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3%、66.7%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27)。26例中的9例因局部肿瘤残留、复发、新生等原因接受多次射频消融,26例患者共接受35次射频消融,32个肿瘤中完全消融29个,总体完全消融率90.6%(29/32)。无射频相关死亡发生,2例发生明显胸水,1例发生胆脂瘤并发肝内感染,3例发生局部复发。全组5例死亡,总体存活率80.8%。1年总体生存率86.7%,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结论]在熟知第二肝门区解剖特征、射频消融操作水平较好的情况下,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三氧化二砷瘤内注射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三氧化二砷(As2O3)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肝癌64例,其中TACE联合瘤内注射As2O3组(A组)34例,TACE组(B组)30例。[结果]联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2%、63.3%、42.1%,近期有效率73.5%。TAC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44.4%、25.0%,近期有效率43.3%。两组间在生存率和近期有效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As2O3注射治疗疗效优于单纯TACE,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 2R) 在原发性肝癌(PLC) 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对照组40 例,健康献血员和疾病组105 例PLC患者血清sIL- 2R水平( 其中Ⅰ、Ⅱ、Ⅲ期肝癌患者分别为22 例、41 例、42 例) 以及18 例手术切除肿瘤后和18 例栓塞化疗(TAE) 后动态检测观察。结果 PLC患者血清sIL- 2R平均水平(759.7 ±250.9 u/ml) 明显高于对照组(269.7 ±58.6 u/ml) ;Ⅰ、Ⅱ、Ⅲ期PLC患者sIL- 2R水平依次增高( P<0.01) ;sIL- 2R水平>1000 u/ml、500 ~1000 u/ml 和< 500 u/ml 者一年生存率分别为33% 、64 % 和100 % 。手术切除肿瘤后和TAE治疗后肿瘤缩小的患者sIL- 2R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 检测sIL- 2R水平对了解PLC患者体内肿瘤体积大小、病程发展、免疫状态和疗效评价及其预后估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癌的病因及预防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已确定肝癌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 ,丙型肝炎病毒、遗传病因及饮水污染问题也得到重视 ;激素、糖尿病等因素备受关注。围绕主要病因开展人群干预已取得较大进展 ,化学预防研究中采用补硒、吡噻硫酮和叶绿酸等业已证明有良好的效果 ,癌前期患者的诊治对肝癌的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肝癌发病水平的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对包括香港及台湾在内的中国肝癌发病水平进行估计并作分析,为肝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Ni=Ii·Pi的算式,采用资料合并的方法,用全国14个癌症登记处(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哈尔滨、磁县、林州、启东、嘉善、扶绥、长乐、临朐,香港及台湾)提供的癌症登记处的年龄别发病率(Ⅰ)及人口数(Pi)估计各登记处的年龄别发病数(Ni);根据各登记处的发病数汇总得到全国肝癌年龄别发病率的样本率;根据样本率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及年龄构成得到各年龄组发病的估计数.[结果]全国14个登记处合计的发病率为30.3/10万,肝癌发病的男女性比例为2.85:1;肝癌占所有癌症的13.13%,居第3位;大陆13个登记处(包括香港,台湾除外)的发病率为24.6/10万.根据全国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用总发病率估计的全国(包括台湾)2000年肝癌发病数为34.7万人.用年龄别发病率估计的发病数为26.3万人.[结论]考虑"高估"及"遗漏"的因素,估计2000年中国大陆的肝癌发病在28万例左右,全国的肝癌发病水平可能为29万例(范围在26万~32万之间),其中男性为21.5万例,女性为7.5万例.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o evaluate efficac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n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Methods: During January 2010 to April 2012, 56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underwent RFA. CT scans were obtained one month after RFA for all patients to evaluate tumor response. (CR+PR+SD)/n was used to count the disease control rates (DCR). Survival data of 1, 2 and 3 years were obtained from follow up. Results: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10 to 40 months after RFA (mean time, 25±10 months).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27 months. The 1, 2, 3 year survival rate were 80.4%, 71.4%, 41%, 1 % respectively. 3-year survival time for patients with CR or PR after RFA was 68.8% and 4.3%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number of CR, PR, SD and PD in our study was 13, 23, 11 and 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RFA c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and prolong survival time, especially for metastatic lesions less than or equal to 3 cm. But this result should be confirmed by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