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整理归纳了《伤寒论》小柴胡汤应用范围,从治少阳肝脾不和证、外感表证初入少阳、太少两感轻证,治阳微结,少阳阳明同病,三阳同病,热入血室,黄疸,功能性发热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孔祥梅,赵习德,刘鹤香关键词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何谓“经”,历来看法不一。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指出的“仲景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相似文献   

3.
整理归纳了《伤寒论》小柴胡汤应用范围,从治少阳肝脾不和证、外感表证初入少阳、太少两感轻证,治阳微结,少阳阳明同病,三阳同痛,热入血室,黄疸,功能性发热等9个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98条是展示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及进一步明辨柴胡汤证性质和掌握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的重要条文。针对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对该条所作诠释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认为此条是在阐明小柴胡汤临床适应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小柴胡汤的禁忌证,并由此也昭示了阳明病之实和太阴病之虚及太阴病之虚和少阴病之虚的二种鉴别诊断,从而强调了临证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少阳病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少阳病篇的内容,应该综合全书的内容来考虑,不要仅囿于宋本的内容,对于散见于太阳、阳明及三阴篇的内容,既要从传变的角度来分析,更要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提纲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仅是从胆火上炎的角度揭示其病理表现,并不能概括少阳病所有的证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即揭示了一方多证的特点,更示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抓主证的辨证方法,同时须知小柴胡汤证并不等同于少阳病。  相似文献   

6.
讨论《伤寒论》中“和法”的传统概念,提出张仲景并未明确指出治疗少阳病的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而是成无已的一家之言。认为仲景明示的“和法”应为较缓和的祛邪方法,半非单用于少阳经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胡证以指导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遵照张仲景提出少阳病治疗禁忌是以条文中脉症乃少阳病为前提进行分析。结果:柴胡证包括诸多小柴胡汤相关条文中的脉症。结论:张仲景提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由于少阳病具有枢机不利的病机特点,涉及的病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旨在说明小柴胡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伤寒论》中之六经病所涉及的调和之法,分别加以剖析论述,指出仲景所称的和解之法,非独小柴胡汤一剂而言。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柴胡制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伤寒论》中柴胡制剂的特点及剂群范围,以小柴胡汤及柴胡桂枝汤两方为主线,结合陈宝田教授之临证治验心得并整理临床及现代研究文献,从适应病、合方应用、现代研究进展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0.
11.
清末著名医家雷丰在外感时令病诊治中,很重视对伏气病证的研究。伏气学说最早即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形成多种不同观点。雷丰代表著作《时病论》中阐述了伏气的发病机理、形成条件等问题。他对伏气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对六淫伏邪发病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13.
《伤寒论》与《汤液经法》药物剂量溯源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伤寒论>12方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记载<汤液经法>方剂的组成、药物剂量、主治、煎服法等,初步探讨<伤寒论>药物剂量与<汤液经法>的关系:<伤寒论>继承了<汤液经法>的药物剂量,二书成书年代虽不同,但两个年代的医用度量衡制度基本一致,均为秦汉之制.  相似文献   

14.
金东明教授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经验中,对如何讲好课,从开头与结尾、内容与时间、教材与己见、讲课与讲演、板书与 PPT、集中与展开、安稳与热烈、掌控与应激、传授与演练、直叙与出彩、教师与导师、医技与医德、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等方面,首次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系统探讨《伤寒论》教学针对各专业、博硕本三级讲课;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5.
浅析《伤寒论》中针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伤寒论》中涉及针灸的条文,总结《伤寒论》中针灸应用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强调“治未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倡导阳证宜针,阴证宜灸;腧穴选用注重循径取穴、特定穴和局部穴;提出针灸的临证禁忌。充分说明《伤寒论》对针灸学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桂枝配伍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围绕《伤寒论》中有关条文从桂枝配芍药,桂枝配麻黄,桂枝配甘草,桂枝配茯苓4个方面对桂枝的配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中辨证论治体系也包括外治法的内容 ,《伤寒论》中的外治法有针、灸、温覆、熏、导、温粉等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用于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固涩、祛湿、预防传变等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从发汗解表而汗出、调和营卫而汗出、化气行水而汗出、和解少阳而汗出、清热行滞而汗出和祛风化湿而汗出六个方面,分析了《伤寒论》中服药治疗后的汗出,认为其汗出可分为:发汗而汗出和未发汗而汗出两类。发汗而汗出者意在解表祛邪,通过发汗使邪气随汗而外解,属汗法治疗的结果。而未发汗而汗出者,虽各有不同的发生机理,但皆为正气康复,气血周流,升降出入协调,水津布化的结果,是为机体康复的佳象。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胃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之"水气",既为病因,又为病机。疏理《伤寒论》原文398条中水气为患占26条,约占7%;原文对水气为患的论治,不仅适用"伤寒"变证,更可治各科水气为患诸疾,所述证冶方药,均已成为指导临床的有效经方;研究《伤寒论》原文水气为患的证治特点和治法方药,是研究《伤寒论》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