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首次发病后患者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发2次或3次出血大大增加死亡率。为了减少SAH再出血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增强SAH病人及家属的自我保健意识及提高遵医行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自我保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整体、全面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评分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消除不良因素给病人带来的病痛,从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的统称。在临床实践中发现。SAH病人呕吐、头痛症状较为突出,尤其是头痛常成为病人的主诉。为减少病人呕吐、头痛症状,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冰帽持续头部物理降温。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劈裂样剧烈头痛及痫性发作.其特点为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检查脑脊液为均匀血性.本组58例病人全部进行CT检查,55例经CT确诊,3例经腰穿检查确诊.对本组58例病人实行了急性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原因致脑底或脑表面的血管自发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脑蛛网膜下隙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5/10万~20/10万,病死率为25%.  相似文献   

6.
于新荣 《全科护理》2009,7(23):2098-2098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治愈32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治愈32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结论]加强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是一种具有潜在灾难性后果的病变。有报道高达75%~85%的病人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发的,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而再出血是aSAH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可高达70%。因此,观察aSAH再出血的先兆表现,及时去除诱发因素,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是aSAH护理的重要内容。2005年2月~2007年2月.我科收治aSAH病人208例,均经DSA检查证实,其中再出血1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丽 《全科护理》2013,11(19):1758-1759
[目的]分析老年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护理难点,总结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老年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护理难点,采取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病情好转出院43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分析老年tSAH生理特点、护理难点及时采取对策,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隙出血(SAH)为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10%~15%[1].由于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易复发出血,绝对卧床时间长,死亡率高,病人极易出现种种心理障碍,我们根据不同病人的心理障碍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系统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护理研究》2006,20(5):413-414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自发产生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隙,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60岁。SAH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有再次出血的危险,病死率较高。随着人们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病人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2]。为了提高病人对SAH的认知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对SAH病人进行全程系统健康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3月—2004…  相似文献   

12.
13.
14.
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中85%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1,2].SAH后急性脑积水是指SAH后1周内发生的脑积水,是SAH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7%.可导致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常加速病情进展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6.
王玉兰 《全科护理》2011,9(13):1131-1132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7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堵管、渗漏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堵管、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静脉炎、渗漏、堵管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健康教育前两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健康教育后3个月随访观察,两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向晶王波  马志芳 《护理研究》2006,20(5):1232-1234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出血危险因素,设计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病人自我保护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出血危险评估表对189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病人出血危险分为平均、中度、高度3组,设计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时与3个月随访时评估病人相关知识、应对能力的变化。[结果]生活不能自理、营养状态不佳厦无工作的病人具有较高出血危险,经个体化教育后观察出血能力和相关注意事项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让病人掌握相关知识,学会观察出血倾向,提高自我救活能力.是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出血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向晶  王波  马志芳 《护理研究》2006,20(14):1232-1234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出血危险因素,设计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提高病人自我保护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出血危险评估表对189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病人出血危险分为平均、中度、高度3组,设计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时与3个月随访时评估病人相关知识、应对能力的变化。[结果]生活不能自理、营养状态不佳及无工作的病人具有较高出血危险,经个体化教育后观察出血能力和相关注意事项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让病人掌握相关知识,学会观察出血倾向,提高自我救治能力,是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出血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