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的感染性疾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达10%。目前已经证实其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该文就SFTS的临床特征、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研究和SFTSV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复制特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人类引起的一种病死率较高的新发传染病.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报告新发病例,该文从流行特征、传播媒介及宿主、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方面对该病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新出现的由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叮咬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可通过人-人接触传播。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较快,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胃肠、肝肾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平均报告病死率约10%。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近年来该病的流行分布特点以及传播媒介、宿主动物、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基因组特征。方法 通过参考文献并对引物进行矫正,获得SFTSV全基因组序列。应用DNAstar 7.1、MEGA等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位点、遗传进化、同源比对分析,建立L、M、S片段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 成功获得7株济南市SFTSV全基因组序列,每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1 490 bp,其中L片段6 368 bp, M片段3 378 bp, S片段1 744 bp。济南市SFTSV属C基因型C3分支。与湖北、河南及山东省泰安和青岛市基因序列同源性高,呈现出明显地域性特点。核苷酸变异以碱基转(颠)换为主,2018年SFTSV分离株共存在0.03%氨基酸突变位点,2019年存在0.02%氨基酸突变位点,2020年存在0.11%氨基酸突变,2020年较2018、2019年明显增多。结论 利用测序方法测定的济南市SFTSV,其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与我国流行的SFTSV相近,氨基酸序列突变有增多趋势,需密切关注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连市2012~201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流行病学特点及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进行血清标本的检测,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资料整理及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测标本83份,2012年、2013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04%(10/27)、58.93%(33/56),合计为51.81%(43/83),经显著性检验x2=3.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核算检测阳性率2012~2013年保持稳定。病例以农民为主,发病无性别差异,年龄以50~79岁为主,6~10月份为高发季节,瓦房店、庄河、普兰店为高发地区。结论: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流行地区,农民是主要宣传保护对象,本地病毒宿主等病毒相关研究需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血小板是一种独立的血液成分,既履行生理止血和维持血管壁完整的任务,又参与凝血和多种炎症反应,在疾病的发展变化中起重要的作用。机体正常的凝血和止血功能依赖于一定数量、功能正常的血小板,临床上,血小板减低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调查六安市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的感染率,探讨六安市存在自然疫源地的可能性,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六安市病例较多的3个县,按照1∶1配比的方法确定4个病例村和4个对照村,调查测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SFTSV血清流行病学情况,并比较不同地区间感染率有无差异,同时调查蜱等吸血媒介的种类和带毒率。结果 共采集血清标本371份,SFTSV总抗体阳性111份,阳性率为29.92%,其中健康人群166份标本,检出阳性14份,阳性率8.43%;宿主动物205份标本,检出阳性97份,阳性率47.37%。不同县间、病例村和对照村间阳性率以及不同家畜的宿主动物SFTS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安市部分地区的健康人群和宿主动物均有较高的 SFTSV 的感染率,属SFTS的流行区域,因而需加强监测报告、诊断识别和临床救治等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段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Gn和Gc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了SFTSV Gn和Gc基因上三段相互重叠的基因片段Gn1、Gn2、Gn3、Gc1、Gc2、Gc3,将PCR产物分别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经酶切、PCR、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将其分别转化感受态菌BL21,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鉴定Gn1、Gn2、Gn3、Gc1、Gc2、Gc3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8a-Gn(Gn1)、pET28a-Gn(Gn2)、pET28a-Gn(Gn3)、pET28a-Gc(Gc1)、pET28a-Gc(Gc2)、pET28a-Gc(Gc3),Western blot可见Gn1、Gn2、Gn3、Gc1、Gc2和Gc3编码蛋白的成功表达。结论 Gn和Gc蛋白的分段表达成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FTSV的Gn和Gc蛋白结构与功能及精确定位其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2010年Yu等[1]从类似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布尼亚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并进一步确认该病与此种病毒的感染有关。2010年6月,东海县一名64岁男性农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江苏省2010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进行核酸检测并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江苏省2010年SFTSV感染病例进行核酸检测,将所有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取8株代表性毒株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序列结果用DNA Star和MEGA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中,20例SFTSV核酸检测阳性.1例狗标本SFTSV检测也为阳性.8株SFTSV毒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其他地区流行株的序列高度同源,其中M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5.8%~98.7%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8.7%~99.7%之间;而与汉坦病毒属和白蛉热病毒属的相关序列相比差异较大,M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27.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7.3%.与一代病例密切接触后发病的二代病例序列与一代病例序列完全一致;狗携带的SFTSV序列与病人序列高度同源.结论 SFTSV江苏株与国内参考株序列无明显差异,与布尼亚病毒科的其他属序列差异巨大;SFTSV存在人传人的可能性;狗可能是SFTSV的传播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20年4月11日,浙江省兰溪市MJ镇MW村村民胡某某出现耳后肿块,自觉发热,就诊于兰溪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后续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4月18日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经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后,仍救治无效,于4月18日23时死亡.该病例发病前有野外作业史,就诊时有耳后肿块...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NSs重组蛋白。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SFTSV毒株提取的病毒总RNA中,扩增NSs全长基因,将其克隆至pET22b(+)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NS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表达菌BL21(DE3),IPTG诱导,通过Western Blot鉴定NSs蛋白的表达。结果 酶切、测序证明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2b-NSs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可见NSs基因编码蛋白表达。结论 实现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重组NSs蛋白的原核高效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NSs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波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布尼亚)流行状况。方法在宁波市2家县级医院和2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监测哨点,采用卫生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个案调查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进行调查,对监测区患者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M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报告1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1例。156只蜱均未检测出携带新布尼亚病毒(SFTSV),检测健康人群血清265份,SFTSV抗体阳性率为6.14%;人群抗体阳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5株宁波分离株与日本、舟山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变异很小,序列相似性在96%以上。结论宁波市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的流行地区,应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症状监测。  相似文献   

1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来在我国流行并不断引起重视的一种新发传染病。本文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特点、危险因素等方面,对近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问题提出展望,以便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1例病情急骤变化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诊治经过,总结对于病原体检测阴性但症状典型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经验教训,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阳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在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抗体水平,为制订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宁阳县的鹤山乡、伏山镇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574份,利用间接法ELISA-IgG抗体方法检测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状况和抗体水平[4]。结果本次调查574份血清样本,SFTSV总抗体阳性血清11份,阳性率为1.92%,提示宁阳县存在SFTSV的流行及隐性感染。SFTSV总抗体阳性率不存在地区、年龄及性别差异。结论宁阳县是SFTSV的流行区域,需加强SFTSV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及快速诊断能力[2]。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感染来源,为疫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例患者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史,并对其居家周围的宿主动物(鼠、羊、犬)和蜱进行监测,对采集到的鼠形动物肝、脾标本和蜱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特异核酸,对采集到的鼠形动物血清和羊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SFTSV抗体。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病例乙可以确诊为SFTS新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例无蜱接触史,很可能是在护理期间接触病例甲的分泌物被感染;患者同村居民的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村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而且该村家畜和野生动物(鼠)携带蜱,提示该村可能存在SFTSV的疫源地。结论 SFTS可以经接触传播,密切接触者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舟山市普陀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普陀区六横岛和登步岛健康人群静脉血清各300份,用双抗原ELISA方法作抗体检测.检测3例实验室确诊患者的急性期静脉血清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后做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总阳性率3.5%(21/600),其中发病区与无疫情地区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1.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67,P<0.01).3例确诊病例血清中病毒L、M、S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为99.8%~100.0%,与来源于岱山长途岛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舟山普陀六横岛健康人群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登步岛.普陀六横岛的病毒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与本市岱山长途岛流行的病毒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与国内的江苏JS6、辽宁的LN3及宁波的也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舟山市流行的优势病毒序列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毒在人群及动物中的隐性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东海县SFTS发病地区与非发病区采集不同年龄健康人群及牛、鸡、猪、犬、羊等动物血,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STFSV总抗体。结果人群血清中未检测到SFTSV抗体,在发病区与非发病区的牛、鸡血清中检测到SFTSV抗体。结论与人密切接触的牛、鸡能够感染SFTSV并可能携带病毒,要加强对牛、鸡的SFTSV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