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职业性噪声致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的联系。方法 通过“国家职业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20年北京市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1 987名噪声作业工人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者1 907人,异常检出率为5.96%;检出高血压5 697人,高血压检出率为17.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的影响后,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OR=1.137)及接触噪声工龄有关(P<0.05)。与接触噪声工龄1~4 a者相比,接触噪声5~9、10~14、≥15 a者检出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064、1.113、1.208)。结论 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对噪声作业工人尤其是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工人的血压监测及高血压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机械加工行业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企业加强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某机械加工厂9 44例噪声作业者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作为观察组,46 8例同期进行岗前体检的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接触过噪声及其他毒物),分析血压、心电图和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压增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纯音气导听阈测定结果显示:观察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 d B、观察对象、轻度噪声聋、中度噪声聋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工龄≤20年组中观察对象的检出率与工龄≤10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20年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 d B之间、轻度噪声聋、中度噪声聋的检出率与工龄≤10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对作业工人血压的影响较大;接噪工人听力的损失随接噪工龄增加而加重,但重度聋和全聋的较少,而接噪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在26~3 9d B之间者检出率较高,应予高度重视,建议企业加强噪声危害控制及个人防护,避免发展为职业性噪声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英德市某水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和卫生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英德市某水泥企业296名在岗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特征的在岗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状况和纯音测听异常情况。结果 296名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血压异常、血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等指标检出率分别为19.26%、21.28%、16.22%和22.97%。男性血压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听力损失、血压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均升高(P值均0.05)。296名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高频听阈提高、语频听阈提高、较好耳语频加权值25 dB的检出率分别为19.26%、64.53%、7.09%和1.35%。男性的高频听阈提高和语频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值均0.05);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高频听阈提高、语频听阈提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P值均0.05);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语频听阈提高的检出率随着工龄增加而升高(P值均0.05)。结论英德市某水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损害较严重,有关部门需督促企业加强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职业噪声接触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常州市武进区职业噪声接触在岗职工健康体检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双耳高频平均听阈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2020年常州市武进区共46 545名噪声作业在岗工人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9.90±10.20)岁,其中高频听力轻度损失9 418人(占20.23%),高频听力重度损失4 738人(占10.18%)。正常听力、高频听力轻度损失、高频听力重度损失3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37%、33.30%、35.99%。多元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与正常听力组相比,高频听力轻度损失和重度损失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逐渐增加,OR(95%CI)分别为1.31 (1.25~1.38)和1.44 (1.35~1.54),其中男性分别为1.31 (1.24~1.39)和1.47 (1.37~1.58),女性分别为1.33 (1.19~1.49)和1.27 (1.08~1.50)。结论 职业噪声接触工人双耳平均高频听阈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应关注高频听力损失工人的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通市电焊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情况,对其防控提供建议。方法将南通市177家企业接触噪声的3 265名电焊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7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相关资料,分析电焊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情况。结果 2017年3 265名电焊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率为13.94%。不同年龄、不同接触噪声工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企业经济类型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工人年龄的增长或接触噪声工龄的增加,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检出率存在递增趋势(P0.01)。结论职业噪声可造成电焊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伤,应当引起重视,需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噪声对职业接触人群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择某五金制造厂打磨岗位97人为实验组[平均接噪强度为87.4±1.9 dB(A)],某电子厂装配流水线接触噪声强度低于噪声职业接触限值112人[平均接噪强度为82.5±2.0 dB(A)]为对照组,测定不同噪声接触强度作业人员血清中总SOD活力、T-AOC、MDA水平。同时对两组接触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接触噪声强度高的实验组总SOD活力比接触噪声强度较低的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T-AOC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触噪声强度高组比对照组MD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语频听力与高频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MDA与总SOD活力水平呈负相关,与双耳高频听力损失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期接触噪声对劳动者的抗氧化系统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海上石油平台这一特殊的生产环境及工作制度下,噪声对海上石油平台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生产规模相近的海洋石油平台上的615名作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定点测量的方法,对作业工人接触的噪声情况进行调查和测量,并跟踪调查615名调查对象连续3a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按照工龄及工种的不同进行分组,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听力的受影响程度。结果不同工龄组3a的双耳低频听阈值分别为(19.9±2.7)、(20.5±3.2)、(22.4±4.5)dB,双耳高频听阈值分别为(23.0±6.5)、(26.7±10.0)、(31.9±11.8)dB,低频听阈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9%、3.3%、16.0%,高频听阈升高发生率分别为4.1%、9.3%、20.0%;工龄长组高于工龄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是低频听阈升高、高频听阈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OR1);其他因素与低频听阈升高、高频听阈升高的相关性不大(P0.05)。结论海上石油平台作业工人的个体噪声防护是有效的。在有效个体防护的前提下,工龄对听力的影响与噪声的累计效应的关系不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和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机械厂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厂的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定义为噪声组;随机选择该院进行健康检查不接触职业性噪声暴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噪声组吸烟情况分为不吸烟组,主动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对比噪声组和对照组的听力结果,噪声组中不吸烟组、主动吸烟组及被动吸烟组听力结果及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结果噪声组双耳语频平均听阈及双耳高频平均听阈[(21.9±3.9)d B,(40.6±5.3)d B]高于对照组[(18.6±1.9)d B,(31.2±4.8)d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中不吸烟组、被动吸烟组和主动吸烟组的高频平均听阈有增高趋势,分别为(32.2±6.8)、(39.5±7.4)和(46.5±8.9)d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组、吸烟组及被动吸烟组CNE结果基本相近,分别为(95.4±8.6)、(96.2±7.1)和(95.8±8.7)d B·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会造成噪声暴露工人的听力损害,噪声暴露人群应该减少烟草暴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塑料注塑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注塑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45家塑料注塑企业的260名注塑作业工人为接触组,220名办公文员、生产管理人员(非注塑接触)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其自觉症状,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纯音测听检查以及其他内科检查。结果 1接触组头痛(17.3%)、头昏(20.0%)、烦躁不安(28.5%)、记忆力减退(21.5%)、睡眠障碍(12.3%)、咳嗽(27.3%)、咳痰(21.5%)症状检出率以及肺功能减退异常率(6.9%)明显高于对照组;2接触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水平以及AL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接触组高频听阈提高(单或双耳)、语频(单或双耳)听阈提高和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 BHL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注塑作业工人神经系统、肺功能、肝功能和听觉系统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应加强其职业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10.
某锅炉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拟通过对某锅炉厂作业环境生产性噪声暴露的测量以及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探讨锅炉生产行业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某锅炉厂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观察组105名工人和对照组109名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次调查检出高频听力损失者61人,检出率为58.10%;观察组在语频及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大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工人的双耳听力损伤基本一致,听阈的平均值在3000~4000 Hz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χ2趋势检验,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接触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P=0.0001);随着日噪声接触量(8 h等效A声级)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有升高趋势(P=0.0017);随着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也有增加的趋势(P=0.0004)。结论该厂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已经产生了明显影响,应采取积极的综合预防措施来控制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稳态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发生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接触非稳态噪声≥1年的无耳病史的571名男性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噪声接触史、吸烟与饮酒等情况。对噪声接触者测定500、1 000、2 000、3 000、4 000和6 000 Hz 6个频段的听阈,并进行作业环境8 h等效声级检测,分析影响听力损失的因素。结果非稳态噪声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的患病率为52.54%,单耳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71.98%(按人数计)。不同的现场噪声8 h等效声级、接噪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者之间听力损失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8 h等效声级、接噪工龄和累积噪声暴露量与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均0.01)。结论非稳态噪声接触对作业工人高频听力造成损害,具有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声级≥80分贝(d B)并85 dB噪声环境中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此类人群听力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2家作业环境噪声等效A声级≥80 dB并85 d B的企业中,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360名作业工人,按噪声接触工龄分成2组进行听力检查,并对作业工人年龄、性别进行校正。【结果】噪声接触工龄≤20年组未发现明显的听力损失(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40 dB)者,接噪工龄20年组工人经年龄、性别校正后,有4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值≥40dB,其中2人同时伴有语频听力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精确法=3. 10,P0. 05)。【结论】声级≥80 dB并85 dB噪声环境中作业人员接噪工龄与听力损失尚无关联。鉴于接噪工龄20年组有听力损失的个例发生,建议将接噪工龄20年的工人作为听力监护的重点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点,为评估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状况,改善职业性噪声聋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了2021年1月至12月在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的职工3 224人为研究对象,收集职业健康档案资料,计算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结果 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4.2%(137/3 224),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1.5%(27/1 818)。男性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的检出率大于女性。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检出率呈现随年龄、工龄增长而增高趋势。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不同企业规模的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结论 福州地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以及在岗期间、离岗时疑似噪声聋的筛查,加强噪声行业的防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准确评价工作场所中使用个体听力防护的噪声接触人群的听力损失。方法对50家企业的3 432名接触噪声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并对50家接触噪声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结果50家噪声接触企业进行职业流行病调查显示噪声强度(92.1±4.9)dB,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为(103.43±6.66)dB(A).年;在3 432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听阈检查中,高频损失1 272人(37.06%),语频损失133人(3.88%);高频和语频损失的发生率随累积噪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其发生率与CNE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1)。结论高频和语频的发生率随累积噪声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11—2014年南通市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合格的764名新入职工人为调查对象,跟踪分析该职业人群入职前和入职后2年内,先后3次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对听力损伤、血压及心电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1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3.40%,筛查检出4名职业禁忌证,其中1名为噪声敏感者[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纯音听力检查各频率听力损失均≤25 dB(A),但噪声作业1年之内,高频段3 000Hz、4 000 Hz和6 000 Hz中任一耳,任一频率听阈≥65 dB(A)];职业性噪声暴露2年后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损失[25 dB(A)]的检出率为4.87%,筛查检出1名职业禁忌证工人,1名疑似职业病工人。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后1年和2年的听力损失检出率均较入职前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高血压现患率在全体人群及性别分层中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职业性噪声暴露工人入职2年后心电图检查较入职前,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其他异常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ST-T段改变等)检出率显著上升,其中女性工人心电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噪声暴露对新入职工人的听力损失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岗噪声作业人员体检听力检查结果,为职业卫生分类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市某镇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的体检结果,按照GBZ188-2014和GBZ49-2014标准对受检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受检者听力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在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提高328名,疑似职业性噪声聋17例。(2)3040名在岗噪声作业人员分布企业以小型企业、私营经济及制造业为主(P<0.05)。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制造业从业者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企业(P<0.05)。(3)不同年龄、工龄、单独接触噪声与接触多种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听力检查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越高、接噪工龄越长、接触的危险因素数量越多,则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和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越高(P<0.05)。结论 噪声污染能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用人单位应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切实减少职业性噪声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强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听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某集装箱厂环境噪声强度和作业工人的听力状况。方法对该厂噪声环境进行监测。用纯音听力计检查接触组100名工人和对照组103名工人的听力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2007年所有环境噪声监测点均超标。接触组工人的双耳听力损伤基本一致,从听阈提高耳数的检出率、听阈的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6000Hz)(P〈0.01),左右耳在4kHz的听阈平均值最高[左耳(31.80±1.12)dB,右耳(32.05±1.17)dB]。结论该集装箱厂生产过程的噪声对工人听力有影响,作业工人双耳在4kHz范围的听力损伤最大。厂方应加强改善噪声环境和对工人耳部的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分析铁矿井下采矿工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听力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某铁矿井下噪声环境下[噪声≥85dB(A)]作业的411名男性采矿工为研究对象,选择无噪声接触和身体健康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依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进行检查。结果 411名井下噪声作业环境的采矿工测听结果为听力正常155名,高频听阈下降194名,低频听阈下降62名;283名对照组听力正常272名,高频听阈下降11名,无低频听阈下降者;两组损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6,P0.05),噪声组轻度、中度、重度听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长期处于井下噪声环境中,会对工人听觉系统造成不可逆伤害。应积极改善矿井下环境,减少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噪声环境中的时间,降低噪声对劳动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对2017—2019年某热电企业噪声检测与工人体检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2017—2019年噪声接触组整体听力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异常以双耳高频(3 000、4 000、6 000 Hz)平均听阈≥40 dB、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伴语频任意频率听阈>25 dB两种情况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19年该企业噪声作业人员整体听力异常率变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5)。提示应加强针对噪声危害风险制定和采取管理控制措施,预防接噪人员听力损伤和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6家机械与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场所进行调查、检测,对4 908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显示,作业场所噪声声级62.8~115.7 dB(A)、平均89.6dB(A);作业工人双耳纯音听阈P50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耳各频率纯音听阈分布不同,随着噪声声级增大、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呈增大趋势。提示机械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职业禁忌证和噪声聋。采用纯音听阈测试水平评价更有利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