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国外实验动物细菌质量监测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标准中实验大、小鼠细菌检测项目的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国现行实验动物微生物国家标准中小鼠和大鼠涉及的微生物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考量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谱,病原对实验动物自身的危害,病原对科学研究的影响水平以及国内外病原微生物的流行情况,以期为我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培养法和PCR法对实验大、小鼠的细菌检测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结合生化鉴定方法和PCR方法, 对78只SPF级大鼠和422只SPF级小鼠进行检测, 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8只SPF级大鼠均未检测出阳性。422只SPF级小鼠, 培养法检测阳性率7.11%(30/422),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只, 绿脓杆菌22只, 肺炎克雷伯杆菌2只。PCR法检测阳性率7.58%(32/422),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只, 绿脓杆菌25只, 肺炎克雷伯杆菌2只。结论 PCR法的敏感性高于培养法, 操作简便、快捷, 适用于实验动物细菌的快速诊断和大规模的质量筛查。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检测实践,笔者建议:1我国国家标准参照国外实验动物质量标准设置我国特有的核心检测项目及备选检测项目质量标准。即:将现行国家标准检测内容设置为核心检测项目,核心检测项目中保留原有的必检项目(即●)及必要时检测项目(即○);将国家标准中未涉及的病毒检测内容设置为备选检测项。2目前核心检测项目中大鼠HV及小鼠Ect由必检项目调整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大鼠增加对LCMV的检测要求,设置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取消核心检测项目中对TMEV病毒的检测要求,将该病毒调整为备选检测项目清单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上海市实验动物生产设施大鼠、小鼠细菌携带状况。方法比较国内外实验动物细菌监测方案,选取螺杆菌、啮齿柠檬酸杆菌、牛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作为检测项目,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收集样品共计848份,采用PCR方法对上述6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SPF级设施均无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清洁级设施2014年无肺炎克雷伯杆菌污染,其它病原体在不同级别设施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所有清洁级设施均存在螺杆菌和牛棒状杆菌污染。螺杆菌、啮齿柠檬酸杆菌和牛棒状杆菌在不同级别动物上均检出阳性。螺杆菌、绿脓杆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而啮齿柠檬酸杆菌、牛棒状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则呈上升趋势。结论本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上海地区实验大鼠、小鼠细菌携带状况,为提高实验动物质量和饲养管理水平起促进作用,为我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的检测实践,笔者建议:① 我国国家标准参照国外实验动物质量标准设置我国特有的"核心检测项目"及"备选检测项目"质量标准。即:将现行国家标准检测内容设置为"核心检测项目","核心检测项目"中保留原有的"必检项目"(即"●")及"必要时检测项目"(即"○");将国家标准中未涉及的病毒检测内容设置为"备选检测项"。②目前"核心检测项目"中大鼠HV及小鼠Ect由"必检项目"调整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大鼠增加对LCMV的检测要求,设置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取消"核心检测项目"中对TMEV病毒的检测要求,将该病毒调整为"备选检测项目"清单中。  相似文献   

7.
浅谈实验大、小鼠的汽车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离使用单位的实验动物社会化生产基地,要通过运输系统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几年来,我们在10万余只大,小鼠运程5万多公里的销售过程中,体会到,妥善的运输是确保动物顺利供应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统计和分析了1989年~2013年我国部分省市实验大、小鼠肠道寄生虫病的阳性检测率,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清洁及以上大、小鼠的寄生虫感染状况比过去有所好转,部分地区SPF级实验动物的寄生虫感染率降到10%左右,但对鞭毛虫的控制仍不容乐观。为实验动物生产、管理及使用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应用改良PPLO培养基对开放饲养的实验大鼠、小鼠进行肺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同时用ELISA法对小鼠进行了血清抗体的检测.其结果:大鼠肺支原体的分离率为97%,小鼠肺支原体的分离率为30%,小鼠血清抗体阳性辜为31.5%,并对培养基的配方、采样技术提出讨论,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对实验动物肺支原体的监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实验动物质量直接影响科研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定期微生物检测,可对实验动物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是对检测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的有效和必要的手段。实验室通过总结近年检测工作经验,对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探讨,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提供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分别对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开放饲养的昆明小鼠、BALB/c小鼠、NIH小鼠、C57BL小鼠、DBA小鼠以及Wistar大鼠、SD大鼠共7个品系的实验动物进行了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抗体的检测。70只被检动物血清中LCMV抗体均为阴性。结果证实,该中心所饲养的七个品系的实验大、小鼠均未受到LCM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防治细菌脓毒症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大肠埃希菌引起的细菌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昆明种小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30只.姜黄素组腹腔注射姜黄素固体分散剂,每天1次,连续3 d.第4天,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尾静脉注射041184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悬液建立细菌脓毒症模型.8 h后,每组处死小鼠20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肝、肾、肺和肠等脏器病理改变,余下小鼠观察24 h生存率. 结果 姜黄素组血清AST、ALT、TNF-α和NO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病理检查见脏器损害亦明显减轻;24 h存活率90%,明显高于模型组(50%). 结论 姜黄素可减少细菌脓毒症小鼠TNF-α、NO和氧自由基的产生,减轻其脏器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常用实验动物的品质,我们对成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繁殖用鼠单位,就大、小鼠的寄生虫自然感染率、感染虫种、易感鼠龄和寄生部位以及不同品系小鼠对寄生虫的感染差异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常用动物寄生虫的检测方法作了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小鼠管状线虫是我国标准化实验动物清洁级大、小鼠应排除的寄生虫,而实际工作中发现:清洁级大,小鼠经常单纯性感染管状线虫。这严重地影响了清洁级大、小鼠的质量,史克肠虫清(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在药量达100mg/只大鼠(10只小鼠),溶于250ml饮水中让自自由饮水3d,每隔2周一次,连续3次时,既可达到驱虫作用,也不影响种鼠的繁殖功能,在引种困难的情况下可作为种群净化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应用甲基胆蒽5mg和2mg进行诱发大、小鼠胃癌实验,并比较了大、小鼠诱发胃癌的发生率。以巨观、镜检、钡剂造影和病理检查了胃腔、胃粘膜情况。  相似文献   

17.
实验动物是冠状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它可以引起小鼠的病毒性肝炎(MHV),大鼠冠状病毒病(RCV)感染,大鼠涎泪腺炎,猫传染性腹膜炎,还能引起犬和兔的感染。因此,调查目前实验动物的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对探究SARS病的起源和开展SARS病的防治以及模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 材料和方法11 大小鼠血清的采集 用摘眼球采血方法对各有关单位的实验大、小鼠进行采血,分离血清并置-20℃以下冰箱保存待检。12 MHV和RCV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该试剂盒由抗原包被板、稀释液、阴性血清对照、阳性血…  相似文献   

18.
小鼠痘病毒急性感染可导致实验小鼠脱脚病 (鼠痘 )发作 ,临床症状明显 ,发病动物短期内大量死亡。近 10年某地区鼠痘发生次数依次为昆明小鼠 (7次 )、NIH小鼠 (3次 )、ICR小鼠 (2次 )和BABL c小鼠 (1次 )。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持续性感染 (隐性感染 ) ,是病毒传播或转化成急性感染主要原因 ,用免疫荧光技术 (IFA)可检测到病毒抗体 ,鸡胚病毒培养意义不大。流行病学调查证实IFA抗体阳性小鼠群体脱脚病发病率显著高于IFA抗体阴性小鼠群体 (P <0 0 0 1)。  相似文献   

19.
严格认真做好实验动物细菌质量检测,保障实验动物质量,为医、教、研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实验动物.以国家标准GB/T14926-2001<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检测方法>为依据,制定与严格执行SOP;不断提高检测工作者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全面加强实验室管理等.将这三方面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认真严格做好,才能把整个检测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小鼠腿部创伤后海水浸泡实验模型并检测海洋细菌对其感染能力。方法:45只CD-1(ICR)VAF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浸泡于含有海洋细菌的人工海水)和阴性对照组(浸泡于不含微生物的人工海水)。致伤后浸泡45min,放入动物洁净饲养柜中饲养,观察浸泡后6h、12h、24h、48h、72h的生命指标及白细胞计数、血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3d活杀或死亡后立即取心,肝,肺等脏器压印培养,病理检查及核酸指纹图分析。结果:实验组致伤浸泡后小鼠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弓背竖毛,但症状轻重及持续时间因菌种不同而有差异。12h内两组白细胞升高,实验组明显,24h后两组均渐恢复,48h后缓慢接近伤前水平。实验组伤口分泌物培养阳性率100%,副溶血弧菌组12h血培养阳性。实验组小鼠心,肝,肺压印培养分离出的细菌,经DNA指纹图分析证实与相应浸泡菌一致。病理学检查实验组皮下及横纹肌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肌纤维破坏,蜂窝组织炎形成,对照组少量中性粒细胞散在浸润,横纹肌组织正常。结论:该模型对探讨海洋细菌致病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