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病原菌,并就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症、肿瘤分期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100株,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4.0%、18.0%、12.0%、9.0%、9.0%,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切口裂开,分别占24.0%、21.0%、12.0%、9.0%,体质量指数、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肥胖、糖尿病以及Dukes分期均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对此类患者应作出正确评估及相关预防性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45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5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82例,感染率为17.86%,以手术部位感染最多见,占65.85%;主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3.795,P=0.001)、Dukes分期为D期(OR=8.505,P=0.001)、侵入性操作>3种(OR=3.901,P=0.001)、陪护感染(OR=6.682,P=0.001)和手术持续时间>4h(OR=9.626,P=0.001)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发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来减少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加快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370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症类型、临床分期、感染例数、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对感染影响因素总结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82例,感染率22.16%,均感染于术后311d,平均(6.97±3.11)d;82例感染患者中直肠癌37例占45.12%,结肠癌45例占54.88%;肛门至肛门至会阴切口感染13例占15.85%,腹部切口感染69例占84.15%;器官腔隙感染1例占1.22%,深部切口感染16例占19.51%,浅表切口感染68例占82.93%;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80.77%;革兰阳性菌占19.23%;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因素有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容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影响因素有合并糖尿病、肥胖、长时间手术等,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筛查项目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制定相关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的浦东新区新发结直肠癌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的住院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总费用及各部分住院费用中位数的分布,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2 9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未参与筛查的2 761例新发患者与169例参与筛查的患者住院总费用(Z=-2.491,P=0.013)、医疗综合服务费(Z=-6.310,P<0.001)、诊断费(Z=-3.920,P<0.001)、治疗费(Z=-2.045,P=0.041)、康复费(Z=-2.173,P=0.030)、中药费(Z=-4.831,P<0.001)和材料费(Z=-2.074,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支付性质、住院天数、筛查状态和医院等级与患者诊断后第一年内总住院费用有关,住院天数少(t=35.52,P<0.001)、参与筛查项目(t=-3.05,P=0.002)、全自费支付(t=2.85,P=0.004)及在高等级医院诊疗(t=-5.98,P<0.001)的患者住院费用支出较少。结论 参加筛查项目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6.
戴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32-3533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96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为16.9%;共检出6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57.8%,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32.8%,真菌6菌株,占9.4%;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为24.1%,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率较无糖尿病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Dukes分期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伤口感染与患者体质肥胖、糖尿病及Dukes分期有重要关系,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未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的性别、手术方式、合并糖尿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直肠前切除术联合腹会阴切除术、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 男性、直肠前切除术联合腹会阴切除术、合并糖尿病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排尿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腹腔镜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7)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28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有49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07%;患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8.78%、22.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6.6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风险高,影响感染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戒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等相关措施,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结直肠手术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ERAS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167例因结直肠癌行结直肠切除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共89例病人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设为传统方案组。从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共78例病人采用ERAS围手术期处理方案,设为ERAS组。对两组病人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术后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RAS组和传统方案组相比,两组的基线数据如年龄、性别、BMI、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学分级及分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情况比较,ERAS组更多的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方式,术中需要输血的病人比例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术后结局比较,ERAS组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ICU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方案组,且术后I级并发症以及II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腹腔镜的手术方式是保证ERAS实施效果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33,95%CI=0.22~0.47,P=0.005),而术前CRP水平则是影响ERAS实施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97,95%CI=3.26~4.35,P=0.016)。结论:本研究再次证实在结直肠外科中,ERAS方案的实施可以缩短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ICU住院时间。同时,ERAS可以降低术后I-II级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对于结直肠手术病人,腹腔镜的应用以及术前病人CRP水平关系到ERAS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防治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364例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发生感染61例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30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1例,感染率为16.76%;共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7株占64.38%,革兰阳性球菌20株占27.40%;体重指数≥23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是结直肠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和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膳食纤维相关饮食因素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以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与之在年龄、性别、地区等相匹配的健康居民200人作为对照组。运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最近1年摄入甘薯纤维量(0.030~0.313 g/d OR=0.159,95%CI=0.042~0.608)、10年前摄入甘薯膳食纤维量(0.091~0.904 g/d OR=0.050,95%CI=0.009~0.269;>0.904 g/d OR=0.186,95%CI=0.043~0.809)、地瓜干膳食纤维量(>0.002 g/d OR=0.336,95%CI=0.177~0.628)、豆制品膳食纤维量(0.966~1.481 g/d OR=0.233,95%CI=0.079~0.681;>1.481 g/d OR=0.043,95%CI=0.011~0.169)、性格类型(非A非B型性格OR=0.089,95%CI=0.025~0.319;B型性格OR=0.253,95%CI=0.080~0.800)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牛羊肉(1.645~14.247 g/d OR=10.025,95%CI=1.970~51.020;>14.247 g/d OR=9.178,95%CI=1.386~60.791)、静态时间长(6~10 h OR=7.968,95%CI=1.901~33.402;>10 h OR=21.225,95%CI=3.966~113.600)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膳食纤维具有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膳食与炎症被认为是结肠癌重要危险因素。本次研究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膳食炎症指数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方法研究包括1225例结肠癌患者,728例直肠癌患者以及医院住院的非肿瘤患者4154例作为对照。膳食炎症指数计算依据一份包括78个项目食物频率问卷表。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用于鉴定校正后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BM I指数、饮酒、体育活动和结直肠癌家族史的 OR值。结果膳食炎症指数较高的参数为结直肠癌患病高风险因素,膳食炎症指数为连续性变量的 OR值1.13,95% C I:1.09~1.18;膳食炎症指数为分类变量的 OR值1.55,95% C I:1.29~1.85。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促炎饮食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湖州南浔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以及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3年12月湖州南浔地区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记录患者发病性别、年龄、确诊时间发病部位,并对患者的结局情况(死亡、存活和失访)进行记录。然后对确诊病例按1:1比例进行配对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状况、饮食习惯、毒物接触史、消化系统疾病史以及家族史等,从而对影响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分析。结果在200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年平均发病率7/10万。其中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3.47%和46.53%。结肠癌和直肠癌所占比例分别为39.80%和60.20%。2000-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3年三个时段肠癌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10万、5/10万、10/10万。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结直肠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饮酒史、吸烟史、精神刺激、蔬菜和肉类摄入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000年-2013年年间,湖州南浔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且有年轻化的倾向,饮酒、吸烟以及肉类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结直肠癌择期手术的208例病例,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发生SS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占88.24%;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5 h(P=0.001;OR=9.231)、术前空腹血糖>6.1 mmol/L(P=0.032;OR=2.555)、高密度脂蛋白<1.03 mmol/L(P=0.023;OR=2.098)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腔镜手术(P=0.011;OR=0.092)则是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手术时间、术前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和是否腔镜手术是SSI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几十年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的增长,使其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结直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机体的内因和环境的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了解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对于结直肠癌的预防、筛查和治疗都是十分重要的。文中对结直肠癌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一期吻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以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0月择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12例,统计患者感染率,并分析术前、术中、术后中切口长度、吻合方式、污染等因素对感染影响,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1例,感染率为9.91%;BMI≥25kg/m2、切口保护方式、肠内容物外溢、切口长度≥20cm、开腹手术、吻合方式、营养不良是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开腹手术、BMI、纱垫保护、肠内容物外溢是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开腹手术、BMI、纱垫保护是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明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治的经病理结果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收集病例基线资料并进行5年生存期随访。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病例特征进行描述,分别进行1年、3年、5年生存率的统计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生存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结直肠癌患者5 016例进行分析,患者年龄39~84岁,其中39~59岁占69.14%,男女性别比为1.63∶1,发生部位为远端占72.01%,手术方式为根治术者占79.92%,原发肿瘤浸润深度为T3占63.00%,肿瘤直径4~8 cm占54.88%,病理分期为中分化占41.96%。平均生存期为35.54(15.54,60.00)个月,1年生存率为60.61%,3年生存率为56.86%,5年生存率为41.8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992)、手术方式(HR=1.737)、原发肿瘤浸润深度(HR=3.522)、肿瘤直径(HR=3.673)、病理分期(HR=2.301)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原发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病理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应该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膳食及营养素摄入水平对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居民高血压的膳食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膳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南阳地区辛店乡40岁及以上居民共6151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膳食调查和血压测量,采用SPSS9.0软件分别从食物和营养素水平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食物因素中腌制蔬菜和油脂类食物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0和1.08),新鲜水果和水产品摄入多对高血压患病有保护作用(OR值分别为0.71和0.78);从营养素角度来看,高能量摄入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为1.14),抗氧化维生素(视黄醇、维生素E和维生素C)、维生素B1、钙和钾与高血压患病明显负相关(OR值0.61-0.90)。结论 食物和营养素中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并存,合理膳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