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大伯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老伴周大妈善良体贴、能干,老两口恩爱相处,相依相伴从未红过脸。他们生有一儿一女,如今都已在同一座城市成家生子。虽然儿子女儿成家后先后独自生活,但他们对父母都非常孝顺关心,隔三差五,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不是相约到父母家团聚,就是把父母接到自己的小家住上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这对夫妇称他们的女儿叫小娇。小娇刚过了15岁生日,上初三,还有一个月即将参加中考。小娇从小聪明伶俐,性格天真活泼,喜欢唱歌,非常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特别值得父母骄傲的是,小娇从小学一年级开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三口之家,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为了让唯一的女儿生活和学习满意幸福,他们平时非常宠爱已上高中的“千金”。父母自认为了解女儿,女儿平时有什么话都会向他们述说。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父母一方的心理控制教养对一年后儿童焦虑的影响作用是否受另一方父母与儿童亲子亲密程度的调节,以及这一调节作用在儿童性别上的差异。方法: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和亲子亲密度量表对971名三至五年级的儿童间隔一年进行两次问卷调查。结果:(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一年后的儿童焦虑;(2)在女生群体中,父母一方与女儿的亲子亲密均可以缓冲另一方父母心理控制对女儿焦虑的正向预测作用,但在男生群体中未发现亲子亲密的缓冲作用。结论:父母心理控制能够引发儿童焦虑;父母一方与女儿的亲子亲密能够缓解另一方父母心理控制对女儿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静静今年16岁,上高一,她从小就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年前成绩优异的她考上了重点高中。最近几个月,父母发现静静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学习不上心了,也不爱和伙伴们出去玩,整天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开始他们以为女儿适应不了高中生活,就安慰她不要太紧张,劝她多放松休息,但父母的关心并没发挥多大作用,后来,他们发现女儿越来越"懒"了,早上不愿意起  相似文献   

6.
李丹 《心理与健康》2011,(12):76-76
Q:我今年30岁,是一名中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单亲妈妈。两年前丈夫车祸去世后,我就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平时我既要上班又要带孩子,日子过得挺辛苦的。好在女儿非常的乖巧懂事,我的心里很安慰。我原想就这样和女儿相依为命过一辈子,但父母都认为我还很年轻,总是催着我快点找男朋友,让我很烦恼。  相似文献   

7.
苏碧洋 《校园心理》2009,7(6):399-400
<正>以为女儿慢慢长大,不需要父母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怕她跌倒,怕她受伤,可以松一口气了。未曾想随着女儿青春期的到来,"吾家有女初长成"的烦恼和困惑也跟着增多。面对几乎和自己一样高的"小大人",为人父母者能为孩子心理  相似文献   

8.
为人父母之初,曾在一本书中读到,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中问题多发的年龄段。当我女儿一进入初中,我便时刻提高着警惕,谨防孩子走上邪路。 起初,我以为要把握住孩子的心理活动状况,就得从侦探她的隐私入手。于是每当有外来电话或信件过来时,我都设法偷听(看),以便及时发现孩子心中的秘密。一次,我怀疑女儿早恋,要女儿从实招来,但倔强的女儿  相似文献   

9.
白丁 《校园心理》2007,5(2):35-36
<正>菲儿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知书识礼,乖巧伶俐。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菲儿的第二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后,父母顿感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于是搬出“女儿经”,谆谆教导女儿:女孩子对男孩子不能过分亲近,否则就会变坏;女孩子在学生时代对男孩子产生感情,就要成为坏女孩……菲儿牢牢记着父母的训示,小心地守护着那块神圣的净土不被玷污。  相似文献   

10.
黄杰 《心理与健康》2006,(10):16-16
有一对年青男女正处在恋爱之中。女孩儿的父母得到消息,对男孩儿进行了仔细的考察。考察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男孩儿的家庭条件一般,也没有过人的能力和智慧。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想拆散女儿与男孩子的恋爱关系。结果,在闹得沸沸扬扬的情况下,女儿与男孩子却越走越近了。女孩儿的父母非常焦急,但又束手无策。一天,他们把苦恼对一位研究物理的教授说了。教授听完,微微一笑,说:“我和你们俩做个游戏!”他拿出两个用细线牵着的轻质塑料球,两球之间隔了一小段距离,他对女孩儿的父母说:“你俩往两个小球吹气,努力把两球吹开。”“那还不简单,往两个…  相似文献   

11.
当家有女儿初长成时,父母要意识到年轻女儿的爱情观可能存在一些误区。父母要主动与女儿经常探讨爱情话题,让她了解什么是爱情关系,弄清爱情中情与性的关系,纠正脱离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2.
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孩子不是从婚姻表面的形式上学会爱情,他们是从父母的关系模式中学会爱情的。这句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爱情不是看书学来的,是从父母的关系模式中学来的。  相似文献   

13.
车广秀 《校园心理》2008,6(4):18-19
<正>一封学生来信老师:我现在很烦恼,希望您能开导开导我。我的父母是农民,他们忠厚老实,每天在田地里辛苦劳作,又节衣缩食地供我和弟弟读书。为了不辜负他们,为了将来有能力让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我来到学校后,拼命地读书,努力地发展自己,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让父母满意。  相似文献   

14.
正直面"心理咨询师杀手"这次咨询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一家三口都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似乎跟父亲比较亲近(关注宠物跟谁亲近,以及孩子跟谁亲近,有助于咨询师了解这个家庭的内部结构)。当我询问女儿在谈话过程中,是否愿意让父母在场时,女儿一连说了好几个"无所谓"。在"无所谓"中,父亲带着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但当孩子提出要求时,他们都会满足,哪怕那些超出自身能力的要求,他们也会去满足。讲一个大家熟悉的真实故事。一位父亲为了女儿能见刘德华一面,并得到他的签名,把借的几千元花掉后,又把自己不足40平方米的住房卖掉了,这些并没有让女儿达成愿望。最后,这位父亲表示,他愿意卖掉自己的一个肾。  相似文献   

16.
17岁,她考上了技校;17岁,她也走进了人生的峡谷。这一天,班主任见她独自躲在教室走廊的拐角处低声啜泣,便把她领到办公室与她促膝谈心。班主任是位年长的女教师,和谐可亲,几句推心置腹的开导后,她就像女儿似的倾吐了内心的痛苦。 “我父母喜欢我姐姐。她比我漂亮、聪明、嘴又甜。我长得不美,又不会讨人喜欢。所以,父母不把我放在心上。他们不断地给姐姐买新衣裳,而我  相似文献   

17.
是爱还是害?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漫长的工作生涯里,我接触了许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心中百感交集,文中记录的点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以此献给普天下的孩子和为人父母者…… 是奉献还是依赖? 一位母亲带着12岁的女儿霏霏来找我咨询,原因是她发现霏霏只要和她在一起就不跟外人说话,这个现象让母亲很着急。  相似文献   

18.
女儿能行     
现代都市里的家庭成了独生子女的天下,在家里,他们享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权,从小学到中学,直至读高中上大学,诸多的孩子生活依赖父母,不能自立。其实,这本身怨不了孩子,多是我们做家长的由于宠爱剥夺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尝试。甚至是扼煞了他们对劳动的创造。 在我女儿刚上学那阵,因年纪小,每天早餐都是由她妈妈亲手为她烹制,饭做好了端到桌上才喊女儿起来吃。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年复一年,日  相似文献   

19.
记得女儿上小学时,我们和许多父母一样,不能容忍孩子在学习上的失败。我们要求女儿每次考试都尽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对她的每一次失误——特别是那些所谓“重要考试”的失误痛心疾首。女儿在同样苛刻的老师和父母的双重夹攻下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我们却视而不见。 1994年6月,终于到了小学毕业统考的“最关键时刻”。统考的头天晚上,才满12岁的女儿失眠了。第二天早上,吃不下饭的她神情惶惶地走进了考场。在语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幼儿父母养育态度的中日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养育环境对脑性瘫痪幼儿父母的养育态度的影响。方法 :以中日两国 5~ 6岁脑性瘫痪幼儿和他们的父母 (中国 40组、日本 1 8组 )为研究对象 ,应用田研式亲子关系检查量表测定了父母的养育态度。结果 :中日两国脑性瘫痪幼儿的养育环境有显著差异 ,表现为中方多为独生子女、散居在家者多 (P <0 0 0 1 ) ;而日方则全体均入托。中日两国父母均见到“保护”和“服从”的过保护养育态度 ,但中国父母更加显著 (P <0 0 5~P <0 0 0 1 )。而且中国独生组和散居组过保护养育态度显著高于非独生组和入托组 (P <0 0 1~P <0 0 0 1 )。结论 :过保护养育态度是中日两国脑性瘫痪幼儿父母共同的特征性的态度 ,是父母对孩子身体残障状况的反应。独生残障儿童又使中国父母过分保护养育态度的出现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