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HPV感染和p5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组织中有很高的检出率,是宫颈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p53蛋白是重要的抑癌基因,HPV感染时在病毒基因的作用下降解和失活,从而失去抑癌作用,导致肿瘤的发生。p53基因多态性是否能作为宫颈癌的易感因素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本文阐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p5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并重点讨论了p53基因多态性在宫颈癌发生作用上引起争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p53基因72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探讨两者在食管癌患者中发生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收集安阳肿瘤医院食管癌病例110例、安阳对照20例与郑州对照25例,用PCR方法检测HPV,用PCR-RFLP方法分析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HPV感染和p53基因72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结果]PCR检测结果,安阳食管癌病例组织中HPV检出率(49.1%)高于安阳对照(15.0%)和郑州对照(16.0%,P<0.05);食管癌组Arg/Arg基因型频率(42.7%)高于郑州低发区对照(20.0%,P<0.05);HPV16阳性者中,Arg/Arg基因型的频率为55.6%,阴性者仅30.4%(P<0.05)。[结论]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食管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Arg/Arg基因型可能是安阳地区食管癌的易感基因型,携带p53Arg/Arg基因型的个体更容易发生HPV相关的食管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53基因多态性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食管癌患者204例(食管癌组)与健康对照者102例(对照组),取活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对提取的DNA样品,用PCR方法检测HPV,PCR-RFLP方法分析p53基因多态性,对照分析其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和对照组HPV16检出率分别为59.3%(121/204)和11.8%(12/102) (P< 0.05),食管癌组和对照组p53 Arg/Ar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5%( 105/204)和19.6%( 20/102 )(P< 0.05);食管癌组中p53 Arg/Arg基因型在HPV16阳性者中占66.9%(81/121),在HPV16阴性者中占28.9%( 24/83) (P< 0.05).结论 高危型HPV 16感染可能是食管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p53 Arg/Arg基因型可能是食管癌患者的易感基因型,个体携带p53 Arg/Arg基因型更容易发生HPV相关的食管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p53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温岭市食管癌患者204例与健康对照组102例,取活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对提取的DNA样品,用PCR方法检测HPV,PCR-RFLP方法分析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对照分析其与食管癌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组和对照组患者HPV16检出率分别为59.3%及11.8%,食管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53基因72密码子Arg/Ar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5%及19.6%,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食管癌患者中,p53 Arg/Arg基因型在HPV16阳性组中占66.9%,在阴性组中占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rg/Pro和Pro/Pro基因型在HPV16阳性中占33.1%,在HPV16阴性中占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温岭市食管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Arg/Arg基因型可能是该地区食管癌患者的易感基因型,个体携带p53 Arg/Arg基因型更容易发生HPV相关的食管癌. 相似文献
5.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PV主要型别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致癌机制、协同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宫颈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河南安阳地区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阳肿瘤医院食管癌病例110例,用PCR方法检测HPV, PCR-RFLP方法分析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病例病例对比研究方法分析在食管癌病例中HPV感染与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PCR检测结果表明,河南安阳地区食管癌组织中HPV检出率为59.1%;HPV阳性者中,Arg/Arg基因型的频率是60.0%,HPV阴性者中仅为17.8%,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可能是安阳地区HPV相关食管癌的易感因素之一,携带p53 Arg/Arg基因型的个体更容易发生HPV相关的食管癌。 相似文献
7.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生物学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提高 ,对HPV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基因特征和致癌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HPV主要型别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致癌机制、协同因子、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宫颈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HPV16和p53蛋白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和p53蛋白在国人鼻腔鼻窦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8例鼻腔鼻窦肿瘤标本进行HPV16和p53蛋白检测。结果内翻性乳头状瘤(IP)中无p53蛋白阳性反应,HPV16感染率为62.5%;恶性肿瘤和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6.0%和44.4%,HPV16感染率为24.0%和66.7%;HPV16和p53蛋白同时阳性者在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占33.3%,明显高于恶性肿瘤(8.0%)和IP(0例)。结论HPV16感染可能是鼻腔鼻窦IP的主要致病因素,p53基因突变可能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二者可能协同使鼻腔鼻窦良性肿瘤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HPV16多态性和宫颈癌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PV16的多态性即是指自然发生的HPV16型内变异 ,病毒基因组中不足 2 %碱基突变可造成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变异的病毒与不同遗传背景的宿主相互作用影响HPV感染的转归 ,了解HPV16多态性对明确宫颈癌的发生和运用免疫学策略预防HPV16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乳头状瘤病毒及p53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上每年约500 000女性发病,而75%~80%在发展中国家,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其死亡率仍居世界首位,每年约300 000妇女死于此病,严重危害着女性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以高危型HPV16及18型最常见.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但研究发现宫颈癌中p53功能的缺失却少见.该文将综述人乳头状瘤病毒、p53和宫颈癌预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HPV16/18感染及p53在乳腺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PCR技术,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 DNA和p53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HPV16/18 D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1.1%和46.7%,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的15.0%和10.0%和正常乳腺组的5.0%和0.0%(P<0.01);有腋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癌者(P<0.05);随着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远处转移(TMN)分期的升高,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HPV16/18 DNA与p53蛋白的表达有关(χ2=6.517,P<0.05)。结论 HPV感染和p53突变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HPV感染可能是促进p53突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蛋白表达在宫颈鳞癌中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2例宫颈鳞癌标本、32例上皮肉瘤变标本和28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HPV 16/18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16/18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为59.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的阳性率(7.1%)和宫颈上皮肉瘤变的阳性率(1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1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率为79.2%,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的阳性率(7.1%)和宫颈上皮肉瘤变的阳性率(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18的表达与FIGO分期密切相关(P=0.038),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16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大小及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HPV16/18和p16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并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密切相关,说明其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环境致癌剂与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5 3基因是至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它不仅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 ,还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与修复、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等多个过程。肿瘤病因学的研究表明 ,6 0 %~ 90 %的人类肿瘤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引起。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可以造成p5 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改变 ,且p5 3的突变形式也随着致癌物和肿瘤的类型不同而具有特征性的差异 ,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苯并 [a]芘、烟草、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和氯乙烯等几种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致癌物质的致癌效应以及对p5 3基因和P5 3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 5 0 1A1(cytochromeP4 5 0 1A1,CYP1A1)和谷胱甘肽转硫酶M1(GlutathioneS -trans ferases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血清p5 3蛋白过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 12 7名血清p5 3蛋白过表达阳性者为病例组 ,以 12 7名血清p5 3蛋白阴性者为对照组 ,分别采用多重差异PCR(multi-differentialPolymerasechainreaction ,MD -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GSTM1的缺失和采用等位特异PCR(allele -specificPoly -merasechainreaction ,AS -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YP1A1基因的等位变异 ,采用 χ2 检验来比较GSTM1和CYP1A1的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单独分析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在 2组中的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GSTM1基因缺失型即GSTM1(- )和CYP1A1基因纯合突变型即CYP1A1Val/Val基因型联合增加了血清p5 3蛋白过表达的危险性 (P <0 0 5 ) ,OR及 95 %CI为 3 86 (0 95~ 15 5 9)。结论 CYP1A1和GSTM1的等位变异联合增加了血清p5 3蛋白过表达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p53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PER技术,分别检测45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PV16/18DNA和p53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HPV16/18D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51.1%和46.7%)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15.0%和10.0%)和正常乳腺组(5.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腋淋巴结转移者HPV16/18DNA和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癌者(P〈0.05)。随着TMN分期的升高,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HPV16/18DNA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s=0.614,P〈0.05)。结论HPV感染和p53突变共同参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HPV感染可能是促进p53突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石棉相关肿瘤p53基因突变的免疫组化及PCR—SSCP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石棉相关肿瘤p53基因的突变特点,对石蜡包埋的石棉相关肿瘤p53基因突变体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观察,提取染色体DNA,对p53基因的第5、7、8外显子进行PCR-SSCP及测序分析。免疫组化观察发现:在分析的10例病例中有5例阳性。PCR-SSCP分析发现7例(8处)发生突变,其中4处集中在第8外显子上。5例腺癌中有4例发生p53基因突变。测序发现热点区突变。提示:石棉相关肿瘤p53基因突变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地区食管癌组织中 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的突变谱。 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DNA序列测定技术对陕西省西安市 4 2例和河南省林州市 4 3例食管癌标本 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标本中 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 14 3% (6 /42 )和 18 6 % (9/43) ,两地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西安 6个突变位点中 4个为点突变 ,2个为缺失突变 ;林州 10个突变位点中9个为点突变 ,1个为插入突变。西安市有 4例突变发生在 12 6~ 12 8位点 ,林州市仅有 2例发生在该区域 (2 /10 ) ,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西安市食管癌 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的突变位点相对集中 ,林州市突变位点比较分散 ,可能与该地区多种危险因素的暴露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研唐山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PCR检测病例组(103例)和对照组(115例)宫颈组织中HPV16、18并对病理类型、年龄段和吸烟分层分析。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HPV16、18、16/18感染率分别为57.3%、1.0%、17.5%和19.1%、0、1.7%,HPV16、16/18感染率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HPV16、18、16/18感染率依次为宫颈鳞癌69.2%、1.2%、11.9%,腺癌6.7%、0、46.7%,腺鳞癌仅有HPV16/18混合感染1例;病例组中不同年龄段(A组:<40岁、B组:41~55岁、C组:>56岁)HPV16/18总感染率分别为A:53.3%、B:48.2%、C:36.4%,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吸烟组与不吸烟组中,HPV16、18、16/18感染率和HPV16/18总感染率分别为61.2%、2.0%、20.4%、83.7%和53.7%、0、14.8%、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唐山地区HPV16和HPV16/18混合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HPV16是导致鳞癌的主要亚型,HPV16、18混合感染主要导致腺癌,年龄和吸烟与HPV16、18及HPV16/18混合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