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从肺论治法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眩晕作为临床常见病症,有多种治疗方法。或从肝论治、从脾论治、从肾论治,而从肺论治者,少为人用。笔者兹就从肺论治眩晕机理,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眩晕从肝、脾、肾论治3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从肝、脾、肾论治38例体会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511400)徐素红自1990年10月至1994年4月,笔者对眩晕证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从肝、脾、肾论治,处方用药,初见成效。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大部分为门诊病人,少数为住...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医多从肾论治膝骨关节炎,我们通过重新审视膝骨关节炎退变过程中的病变特点以及脏腑病机特点,结合传统中医"肾主骨"、"肝主筋"、"脾主肌肉"、"肾肝脾相关"理论,提出从肾肝脾相关理论膝骨关节炎论治,并详细阐释补肾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出发点,从肝脾与肝源性糖尿病的关系及从"肝脾"论治肝源性糖尿病2方面入手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出肝源性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治则不能完全等同于"消渴病"的治则。  相似文献   

5.
尹亚君教授基于对老年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注重辨证分型,从肝、脾、肾论治及中药疗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刘玲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经验,采用的方法是从刘玲教授近一年来治疗眩晕的临床病例中提炼其治疗眩晕的经验进行理论探讨以及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例,先辨脏腑,再辨证型,再辨方证,以求方证对应,从而治愈疾病。结果显示从肝脾肾着手辨治眩晕,多数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得出结论从肝脾肾辨治眩晕临床疗效突出,方便医者临证时迅速理清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目前西医对眩晕的研究日益深入,对眩晕的临床分型愈加多样,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但仍有不少患者的眩晕症状得不到完全缓解,中医认为,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其病机虽复杂,归纳起来不过本虚标实两个方面,本虚主要体现在肝脾肾三脏的亏虚,功能的减退,标实主要体现在风、火、痰、瘀相兼为患。刘师强调:从肝论治,要点在清肝火、息肝风、解肝郁、滋肝阴。从脾论治,要点在健脾助运,化痰祛湿。从肾论治,要点在补肾填精。对于年老体虚、久病重病之人,脏腑功能虚损,病变非在一脏一腑,治疗上当标本兼顾,脏腑之间亦可相兼为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此为肝脾同治。对于这类患者,用药上也需缓和,慎用峻猛之品,不求速效,以求合理缓解。  相似文献   

7.
杨传华教授致力于眩晕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余幸得跟师临诊,结合杨教授临诊验案,总结了杨教授对眩晕病的认识及从脾论治眩晕病的临床常用方法:1.升举清阳,补益中气;2.健脾燥湿,化痰息风;3.益气生血,濡养清窍;4.调和肝脾,培土抑木。上述方法临床疗效卓著,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眩晕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阴阳失调,究其根本是脏腑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其中,肝、脾、肾与眩晕的关系最为密切。余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结合名家经验,总结个人对于眩晕辨证的临床体会,从脏腑入手,特别是从肝脾肾的角度去论治眩晕,配合针灸,可获佳效。文章总结整理临床中各型眩晕的治则治法、常用中药、方剂以及针灸常用穴位。着重从肝脾肾的角度探讨眩晕的论治,将从肝论治眩晕分为肝阳上亢型、肝气郁结型、肝阴不足型、胆郁痰扰型,治疗时分别运用平肝潜阳法、理气疏肝法、滋养肝阴法及清胆和胃之法;从脾论治分为气弱血虚型、脾虚痰扰型、气虚血瘀型,治疗时分别采用补脾益气法、健脾化痰法、补气活血法;从肾论治分为肾阳不足型、肾阴不足型、肾阴阳两虚型,治疗时分别采用补肾助阳法、滋补肾阴法、阴阳并补法。先辨病位,再辨病性。病性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常风、火、痰、瘀几种病理因素并见;虚,或出现多脏腑的表象,治疗时应当抓住主要矛盾,治本的同时兼顾治标,要有清晰地诊治思路方可辨对证。现将其整理如下,以期使眩晕的脏腑各型辨证更加细化,遣方用药更为准确,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一种病因多样的临床常见疾病,《内经》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后世医家论治眩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湖湘名医郭志华教授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分别从肝阳上亢、肝脾不足、肝肾阴虚三个证型进行论治,临床过程中,精准辨证,对证处方,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大多认为风、火、痰、瘀、虚为眩晕的致病因素。石冠卿教授认为眩晕的发病与肝、脾、肾相关,其中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强调风、痰、虚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并从肝论治。笔者研读石冠卿教授医案,从中精选两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思嘉  杜秀娟 《光明中医》2016,(15):2171-2172
以从肝论治眩晕病为切入点,整理了杜秀娟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病的理论,研究并总结了她从肝论治眩晕病的实践经验。文章内容从杜秀娟教授对眩晕致病病因的认识,病机变化的分析及方药治法的总结等方面进行论述,用以说明在临床中从肝论治法可抓住眩晕病证治的主要矛盾,并从其所治疗眩晕病的病案中选取一例来总结体会老师的用药方法及精髓。  相似文献   

12.
周宝宽  周探 《河南中医》2012,32(10):1277-1278
眩晕轻者易被忽视,重者难疗.虽病因复杂,但不外风、火、痰、瘀、虚五端,脏腑多责之于肝、脾、心、肾.发病主因多为元神之府及清阳之窍失养、被扰,即现代医学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治疗眩晕有诸多方法与方药,可从风、火、痰、瘀、虚论治,亦可从肝、脾、心、肾论治.取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之功随证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张明波教授长期专注于研究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认为青年人眩晕通常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缺乏锻炼等因素造成。而究其原因则是肝失条达,脾失健运,故其主要责之肝脾,宜辨证分型,从肝脾论治。张教授对青年人眩晕分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三个证型,主要整理了其独到的认识与理论,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4.
李志 《中医药导报》2009,15(7):90-92
总结了近5年来中医对眩晕的病因病机研究概况及从脏腑论治(肝、肾、脾、胃、肺)眩晖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治疗眩晕提供辨证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杏伯 《山西中医》1995,11(1):19-21
本文介绍泄泻从脾论治12法为:芳香醒脾、解毒清脾、化湿燥脾、淡渗利脾、消积运牌、泄肝补脾、益气健脾、举陷升脾、酸涩敛脾、养阴润脾、补火暖脾、活血畅脾。临证灵活掌握,多法溶一炉,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6.
谷越涛教授诊治眩晕经验颇丰,认为眩晕的发病与肝风、脾湿密切相关,主张从肝脾论治,治以疏肝健脾、开窍止晕法,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谷越涛教授诊治眩晕的思路与经验加以整理并附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眩晕是一种症状,可出现于不同的疾病,其病机颇为复杂,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对眩晕的治疗,应从肝、脾、肾入手。1 从肝论治  《内经》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属木为厥阴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风鼓木荣,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思虑太过或忧郁恼怒,每使肝阴暗耗,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病眩晕,故对肝病眩晕治疗当以调肝为之。  典型病例:张某某,女,38岁,就诊时间1998年4月11日,时见:眩晕、头重似天旋地转伴失眠、多梦,口干苦,恶心不欲食,苔薄黄、脉弦数,诊为眩晕,肝阳上扰,痰浊上逆,治以平肝潜阳,降逆化痰,处方:钩藤、玄参、石决明…  相似文献   

18.
丁甘仁治疗崩漏立法用药要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甘仁治疗崩漏经验丰富,可归纳为十一法,其中从肝论治二法,从脾论治二法,从心脾论治一法,从肺论治一法,从肝肾论治一法,从脾肾论治一法,从瘀论治一法,从奇经论治一法,从心肝脾肾胃论治一法。此十一法均以调摄冲任,引血归经为要务。  相似文献   

19.
辛颖 《光明中医》2016,(4):568-569
目的眩晕多从肝论治,临证根据病机的异同择用平肝、柔肝、养肝、疏肝、清肝之法,为进一步阐明调肝之法在眩晕治疗中的运用,与同道共同探讨。方法本文列举从肝论治眩晕验案2则以阐释对于眩晕之病选用调肝之法的疗效。结果调肝之法治疗眩晕取效甚佳。结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属肝所主,治疗当以调肝为要。  相似文献   

20.
丁甘仁治疗崩漏经验丰富,可归纳为十一法。其中从肝论治二法,从脾论治二法,从心脾论治一法,从肺论治一法,从肝肾论治一法,从脾肾论治一法,从瘀论治一法,从奇经论治一法,从心肝脾肾胃论治一法。此十一法均以调摄冲任,引血归经为要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