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孕妇与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孕妇的牙周状况,探讨牙周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方法:选取分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孕妇50例为观察组,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孕妇50例为对照组,检查两组牙周病情况。结果:分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孕妇牙周病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妊娠正常分娩孕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牙周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改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268例住院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出生孕周及体质量,将新生儿分为早产低体质量组(118例)、足月低体质量组(36例)及对照组(114例,足月正常体质量组)。比较3组孕妇的一般特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3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剖宫产率、肌酐、尿素氮、B/C、尿酸、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子宫体炎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早产低体质量组与足月低体质量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子宫体炎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足月低体质量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尿素氮、B/C、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早产低体质量组与对照组孕妇的分娩孕周、收缩压、舒张压、剖宫产率、肌酐、尿素氮、B/C、尿酸、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子宫体炎发生率、1 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因素较多,低出生体质量对母儿都存在危害,尤其是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危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FGR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昆山市1998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出生、出生体重<2 500 g的67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①足月低体重儿(37周≤胎龄<42周)组,②早产低体重儿组(28周≤胎龄<37周),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资料),并以足月正常体重儿(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37周≤胎龄<42周)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出生时、42天、3、6、9、12、18、24、30、36个月。结果:3岁时,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身长、头围仍低于足月正常体重儿(P<0.05)。随着年龄增长,足月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越来越接近对照组,在生后12个月内,生长曲线显示,存在明显的追赶现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潜力大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结论:证实了FGR儿有追赶生长现象,尤其在生后12个月内。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对足月低体重儿生命的早期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大顺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3):2432-2435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对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孕周以及一分钟Apgar评分的影响并研究孕妇血红蛋白含量与新生儿脐血中血清铁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08年12月~2009年8月在某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孕妇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和妊娠结局资料.结果 孕妇妊娠晚期血红蛋白含量与新生儿出生身长、体重、孕周呈线性相关,中、重度贫血组孕妇的新生儿出生身长小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出生身长.随着孕妇贫血程度加重,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孕妇妊娠晚期贫血,尤其是中、重度贫血对新生儿妊娠结局可能存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体重是反映新生儿出生质量和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1995年 12月 1日至 1999年 11月 30日在我院出生存活新生儿共 2 559例 ,本文对其出生体重及相关因素作一回顾性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孕产妇平均年龄 (2 6± 2 58)岁。剖宫产分娩 10 88例 ,阴道分娩 1471例。孕 2 8周至不足37周的 79例 ,孕 37周至不足 4 2周的 2 387例 ,孕 4 2周及以上的 93例。来自城镇的 1810例 ,来自农村的 74 9例。1·2 诊断标准 ⑴低出生体重儿 :孕 2 8足周 ,出生体重在 2 50 0g以下者 ;⑵足月低出生体重儿 :孕 37足周及以上而出生体重小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名低出生体重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42名,足月低出生体重儿48名)和250名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相关因素调查,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母亲有急性羊膜炎及阴道流夜pH值使试纸变色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84,7.727,P〈0.01);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宫颈分泌物PCR解脲支原体抗原(UUAg)阳性和发生胎儿宫内窘迫(OR=3.988,0.580,P〈0.001,0.05);与2者均有关的因素是:血清解脲支原体抗体(UUAb)IgM阳性、血清解脲支原体抗体(UUAb)IgG阳性、胎盘解脲支原体(UU)培养阳性和孕周等。结论低出生体重发生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造成的,尤其是母亲受到感染时,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于该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于分娩前检查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将111例阳性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者55例(甲组)、沙眼衣原体感染者30例(乙组)、解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同时感染者26例(丙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妊娠期间筛查阴性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自然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同时统计观察组患者同时感染和分别感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自然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膜早破和早产率分别为36.04%(40/111)、20.72%(23/111),明显高于对照组5.0%(5/100)、10.0%(1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20、4.58,P=0.00、0.03)。两组胎儿窘迫、剖宫产、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丙组胎膜早破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感染解脲支原体或沙眼衣原体可增加孕妇胎膜早破和早产率,影响其妊娠结局,同时对围生儿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需积极加以干预,以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153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旨在探讨我市围产儿中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为预防低出生体重儿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收集 1996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1日 5年间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全部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数。1.2 测量方法 所有新生儿体重均在出生后 30 min内用婴儿磅秤测量。1.3 诊断标准 按孕满 2 8w正常体重标准差采用我国 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的数值 ,以小于孕龄(周 )正常体重的第 10百分位数为低体重儿的诊断标准。2 结果2 .1 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  1996~ 2 0 0 0年我院分娩围产儿总数 2 787例 ,低出生体重儿…  相似文献   

9.
低出生体重儿432例体格发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状况,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选择432名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孕周分别以正常足月儿、正常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出生婴儿的体重、身长分5个年龄段进行随访,然后将测量数据进行对照,并且将不同孕周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格发育状况进行对照.[结果]①432名出生低体重儿生长发育模式与正常儿基本一致,并且在0~2岁内存在追赶生长现象,体重、身长的追赶生长以出生后头6月最快;②432名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均明显落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或<0.001);③120名低出生体重早产男女婴2岁内体重、身长的追赶大于86名足月小样儿男女婴,而且女婴18、24月龄体重发育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低出生体重早产女婴2岁内身长的追赶大于男婴.[结论]①出生低体重儿体格发育均落后于正常对照儿,但其增长模式呈现追赶现象;②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追赶生长大于足月小样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据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近十年的住院分娩记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变化趋势,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2002年1月-2011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分娩的5 421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孕周、孕母年龄、孕母族别等因素与低出生体重、巨大儿的关系。 结果 1)5 421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399.95±475.94)g,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457.05±475.94)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 335.43±467.72)g。2)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0%,与早产、孕母族别、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巨大儿发生率为10.20%,与孕周、孕母年龄、新生儿性别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近十年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平稳增加; 预防早产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重要措施,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必要逐年观察。  相似文献   

11.
63例活产低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体重儿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进一步了解低体重儿发生的有关影响因素 ,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 ,现将 63例活产低体重儿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 2 0 0 1年 1~ 12月 ,在海曙、江北两辖区内出生体重小于 2 5 0 0 g的 63例活产低体重儿 (不包括死胎、死产和双胎 )为观察组 ,同时从孕妇围产保健卡册中随机抽取同期内分娩的孕妇 65例 (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大于 2 5 0 0g)作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1.2 方法孕妇围产保健卡册由中美预防出生缺陷与残疾项目办提供 ,按围产保健要求 ,进行孕期检查 ,并详细记录。1.3 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探讨其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以海南某医院2005~2009年全部产科分娩病历为样本,分析新生儿体重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近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144.36 g±516.47)g,足月单胎出生体重平均值为(3 222.1 3 g±411.74)g,5年间不同年份相比较,出生体重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F=1.321,P=0.26),5年低出生体重儿总数195例(8.1%),正常体重儿2 125例(87.8%),巨大胎儿99例(4.1%)。5年来低出生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保持平衡,无统计学差异(2χ=13.34,P=0.10)。低出生体重儿的1 m in窒息率与5 m in窒息率、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2χ=26.45,P<0.05),正常体重儿与巨大胎儿之间1 m in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79,P=0.10),5 m 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2.39,P=0.15),新生儿死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χ=0.42,P=0.50)。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平衡,低出生体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着力于提高孕周,防止早产,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牙周疾病对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牙周治疗的91例孕妇作为观察组,拒绝牙周治疗的9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研究两组30周后牙周状况,及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疾病可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发生,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低出生体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0名低出生体重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42名,足月低出生体重儿48名)和250名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相关因素调查,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母亲有急性羊膜炎及阴道流夜pH值使试纸变色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84,7.727,P<0.01);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宫颈分泌物PCR解脲支原体抗原(UU Ag)阳性和发生胎儿宫内窘迫(OR=3.988,0.580,P<0.001,0.05);与2者均有关的因素是:血清解脲支原体抗体(UU Ab)IgM阳性、血清解脲支原体抗体(UU Ab)IgG阳性、胎盘解脲支原体(UU)培养阳性和孕周等。结论低出生体重发生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造成的,尤其是母亲受到感染时,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方法:连续观察分析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分娩的7 35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孕母年龄、孕母职业及不同产次有关,早产低体重儿为58.01%,足月低体重儿为2.37%,孕母<20岁低出生体重率增加,孕母>30岁巨大儿发生率最低.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苏州市活产分娩婴儿中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3年苏州市单胎分娩的产妇189 93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产妇年龄、产次、孕次、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利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相关性。结果 2009-2013年苏州市早产率及低出生体重率均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早产率为7.0%,低出生体重率为5.2%。孕妇文化程度为高中/职高、大专及以上、产次为2次是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保护因素,孕妇年龄40岁、剖宫产是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孕次≥5次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孕妇年龄为20~40岁、孕次2~4次是低出生体重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是多因素联合作用造成的,因此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应有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孕前及孕期保健宣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窒息是新生儿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活的窒息儿中平均智能明显低于正常儿 [1 ] 。早期干预可使脑损伤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得到改善。我们对 30例窒息儿进行了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产科出生、收住儿科的 6 0例足月窒息儿 ,按收治先后、随机方式分为窒息干预组与窒息对照组各 30例 ,并选同期出生的 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儿组。 3组小儿胎龄37~ 4 2周。出生体重 2 5 0 0~ 4 4 0 0 g,母亲年龄 2 3~ 33岁。2组窒息儿 Apgar评分 5 min≤ 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生活习惯与早产低体重和足月低体重的关系。方法运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编孕期健康调查问卷对2015年8月—2016年5月在广东省江门市14家医院住院分娩的1 964名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调查,应用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产低体重组、足月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分别为294、289和1 381名;3组被动吸烟率分别为36.39%、38.41%和33.09%,饮酒率分别为2.72%、3.11%和1.59%。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与母亲孕期基本不锻炼相比,孕期体育锻炼1~3次/周(AOR=0.58,95%CI=0.40~0.86)和≥4次/周(AOR=0.54,95%CI=0.37~0.78)均是早产低体重的保护因素;在足月低体重儿中,与母亲孕期平均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长1 h相比,使用1~2 h(AOR=0.61,95%CI=0.40~0.93)、3~4 h(AOR=0.55,95%CI=0.35~0.86)和4 h(AOR=0.57,95%CI=0.37~0.89)的母亲其新生儿发生低体重的危险均降低;母亲孕期被动吸烟(AOR=1.36,95%CI=1.02~1.81)是足月低体重的危险因素。结论母亲孕期生活习惯会影响低体重儿的发生,且在早产低体重儿和足月低体重儿中存在差异,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低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方法:连续观察分析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分娩的7 35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孕母年龄、孕母职业及不同产次有关,早产低体重儿为58.01%,足月低体重儿为2.37%,孕母<20岁低出生体重率增加,孕母>30岁巨大儿发生率最低。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20.
低出生体重儿108例相关因素及母婴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08例低出生体重儿孕妇及同期108例正常出生体重儿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孕期营养不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脐带因素等易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当宫高、腹围值连续3周测量均在第10百分位数以下时,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加;胎儿双顶径每周增长<2.0mm(孕末期每周增长<1.7mm),或每3周增长<4.0mm时,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增加;足月低体重儿的剖宫产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增高。结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结合病史、宫高、腹围、双顶径等多方面因素预测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减少低体重儿的出生,避免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