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取全经针刺法及基础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刺法及相同的基础治疗,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双侧MCA的Vm均上升(P〈0.01、P〈0.05),病灶侧Vm上升幅度均较非病灶侧大(P〈0.01);治疗组MCA病灶侧Vm上升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后,病灶侧PI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病灶侧PI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可提高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的Vm,降低大脑中动脉PI,提示其可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管血流的供应,并且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针刀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刀松解枕下三角,对照组以针刺颈3~6夹脊穴,配双侧天柱、双侧风池穴。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各项血流参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Vs、VD及VM值极显著上升(P〈0.01),PI及RI值极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VS及VM值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参数值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治疗组在治疗颈源性耳鸣的疗效及改善患者脑部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0名健康青年针刺左侧少府穴,并应用经颅脑多普勒超声仪(TCD)观察在针刺5个不同时间点内大脑前动脉(ACA)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针刺左侧少府穴对大脑前动脉的血流变化的影响,为临床使用该穴及针刺对大脑前动脉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例健康青年志愿者,将其分为3组:男女混合组30例,男性组15例,女性组15例。针刺左侧少府穴,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探头于双侧颞窗探及大脑前动脉(ACA),观察在针刺前10 min,进针时、行针时(留针15 min)、出针时(留针30 min,出针后即刻)、出针后10 min分别检测并记录AC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男女混合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在行针时、出针时左侧ACA的Vd与针刺前相比增加,出针时左侧ACA的Vm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出针时右侧ACA的Vm与针刺前相比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行针时左侧ACA的Vd、Vm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上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行针时左侧ACA的Vd与针刺前相比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混合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在行针和出针时使左侧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增加。男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出针时右侧的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较前增加,行针时左侧的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女性组:针刺左侧少府穴,行针时左侧的大脑前动脉的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TCD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CD超声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用HP5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脉冲波经颞窗、枕窗分别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分别观察分析用药前后的脉冲频谱形态及回声特征。结果:2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经TCD检测其血流速度、频谱形态、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检测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复查TCD,各检测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TCD超声显像检测,有助于了解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为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客观评价此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3例缺血性中风气虚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对照组采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针刺法,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肾调督、健脾化瘀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气虚痰瘀阻络证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改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收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栽高压氧,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Fugl—Meyer积分、ADL评分差异及神经传导功能、大脑中动脉血流状态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积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平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速度(Vm)显著快于对照组,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加载高压氧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流供应及神经传导功能,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强心方,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总体疗效、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变化,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总体疗效、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对照组(除社会限制外)治疗前后生活质量(P〈0.01或P〈0.0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强心汤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探讨帕金森病(PD)的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功能。方法测定32例帕金森病患者及32例体检健康者的屏气前后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Vm)及屏气指数(BHI)作为CVR的评价指标。结果帕金森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屏气前后MC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屏气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H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可损害脑血管储备(CVR)能力,屏气试验可以作为正常人群及帕金森病患者CVR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通窍活血汤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与血浆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联合通窍活血汤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寻找疗效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按照随机化和多中心的试验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1组(55例),治疗2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1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组采用针刺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均每周5次。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Mas)量表的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结果: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总体优于治疗1组和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的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比较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2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O.001);治疗后治疗1组的运动功能(Mas)的评分和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复合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成年Beagle犬20只随机分为下关穴针刺组8只,假针刺组6只,未干预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下关针刺穴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手术植入同心圆双极电针于左侧下关穴,假针刺组按同样方法植入电针于皮下。于第4日起各组分别给予针刺下关穴、假针刺、不干预处理。观察各组犬进食量、神经功能、DSA、TCD结果变化。结果:治疗后下关穴针刺组进食量、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直径明显扩张(P〈0.05),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P〈0.05)。结论:针刺下关穴能改善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12.
全经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能力障碍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经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全经针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经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是治疗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MSCT冠脉成像为主要检查手段,辅以血液流变学、血脂等检测指标,观察不同针灸治疗方法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疗效。方法将4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辩证分型选穴;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TC、TG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LDL-C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针刺组与药物组影像学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和组间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变化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MSCT冠脉成像为针灸治疗SMI提供了较为直观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78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分别监测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各频段脑电波(α、β、δ、θ波)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PCA外,MCA、ACA、VA、BA血流速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β波外,α、θ、δ波频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刺激可显著提高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部分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取穴针刺治疗对单纯性肥胖病的临床疗效,并将其与普通辨证取穴针刺方法进行比较,观察两者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符合单纯性肥胖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患者。治疗组辨证后,在主穴上加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对照组直接选用主穴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在减体重、降低BMI值、减腰围三方面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相比,治疗后两组体重、BMI值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降低腰围疗效方面差异显著(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相比,差异上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对于单纯性肥胖均有疗效,两组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降低体重与BMI值方面疗效相近,而在减腰围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李芒 《中外医疗》2014,(25):183-184
目的通过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的血流参数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分析各项数值的变化,监测胎儿宫内缺氧程度。方法对87例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33例正常相同孕期的孕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脐动脉及胎儿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比值),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进行对比。结果 1脐动脉PI、RI值在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值在轻度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大脑中动脉RI值: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PI值: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胎儿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各项参数比值在轻度组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I(MCA/UA)、RI(MCA/UA),〈1,S/D(MCA/UA)〈1.3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7%。结论超声对胎儿大脑中动脉及脐动脉的血流参数的检测及两者各参数的比值对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其程度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八段锦运动疗法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VAS评分,并作出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经治疗,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八段锦运动疗法对慢性腰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降压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药物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取支沟、阳陵泉、太阳和太冲穴平补平泻,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降压效果及症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单项症状改善均在9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对高血压病综合降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多普勒仪检测技术研究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颈性眩晕症患者319人,其中120例采用针刺治疗法(针刺组),99例采用手法治疗(手法组),100例未做任何治疗(对照组),应用多普勒仪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针刺与手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均有明显改变,血管阻力的波动指数(PI)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和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