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方法34例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进行治疗,长期随访,分析其预后状况.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个月;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26.47%,最初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均大于未缓解患者(P<0.05);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组的3年生存率大于单纯化疗组和化疗+放疗组(P<0.05).结论淋巴瘤骨髓浸润患者的生存率与最初疗效有关;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能提高其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抽吸患者的骨髓液常规涂片作瑞特染色,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22例HL患者中6例(27.3%)骨髓活检显示存在骨髓浸润,1例(4.5%)骨髓涂片阳性;97例NHL患者中39例(40.2%)骨髓活检存在骨髓浸润,15例(15.5%)骨髓涂片阳性,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P<0.05)。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准确反映淋巴瘤骨髓浸润,将其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对淋巴瘤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APBSCT )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预后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10例高危难治淋巴瘤行APBSCT患者的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APBSCT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9.4个月,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0.9%和76.4%。移植前完全缓解(CR)状态(P=0.016)、移植后巩固治疗(P=0.006)的高危难治淋巴瘤APB‐SCT患者预后良好;而IPI评分大于2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偏高、骨髓浸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危难治淋巴瘤APBSCT患者预后差(P<0.05)。结论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行APBSCT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骨髓活检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否累及骨髓,为临床正确分期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5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活检结果,同步对比骨髓涂片。结果 骨髓活检阳性率显著高于穿刺涂片法(P〈0.01)。结论 骨髓活检可提高NHL骨髓浸润的诊断率,与骨髓涂片结合对NHL骨髓浸润的诊断和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髓组织印片检查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同步骨髓涂片、印片和切片检查的初诊的淋巴瘤患者50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以切片有核细胞量及有无淋巴瘤细胞为标准,评估骨髓涂片、印片的符合率.结果:以骨髓切片细胞量为标准,骨髓切片与骨髓印片骨髓有核细胞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 =1.83;P>0.05),骨髓印片与骨髓涂片骨髓有核细胞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5.80;P>0.05),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骨髓细胞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32;0.01 <P<0.05);骨髓印片与骨髓涂片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4.11,0.01 <P <0.05),骨髓切片与骨髓涂片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0l,P<0.01),骨髓切片与骨髓印片阳性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03.P>0.05).结论:骨髓组织切片及印片检查时骨髓细胞量及淋巴瘤细胞阳性检出率高于骨髓涂片,阳性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应用PC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恶性淋巴瘤(ML)的骨髓浸润(IBM)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TR.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L患者IBM。结果;(1)34份ML患垧骨髓标本IBM出率为70.6%(24/34),明显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38.6%,P〈0.05)。(2)19例形态学检测正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标本,IBM阳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退休工人,67岁,因冠状动脉(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2年,活动后气促、胸闷2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因持续胸痛10h,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在外院行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术后予以规范化抗血小板治疗,病情相对稳定。2个月前,患者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夜间需高枕卧位,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病程中有心前区隐痛,含服硝酸酯类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患者 ,男性 ,5 6岁 ,因糖尿病足反复溃疡 13年、伴视物不清、肢体麻木、行走不稳 3d于 2 0 0 4年 6月 2 1日入院。入院后查患者右足背表皮约 5cm× 5cm无痛感大泡 ,双足及小腿麻木、发凉 ,保护性感觉明显减退 ,踝部及小腿皮肤多处溃疡愈合后疤痕形成 ,色素沉着明显 ;血糖高 ,头颅CT示左侧侧脑室体旁、内囊前肢脑梗塞 ,踝肱压测定 (ABI)显示右侧为 0 99,左侧为 0 97,眼底荧光造影示双侧眼底微血管呈斑块状渗出 ,有微动脉瘤形成 ,核磁共振血管显影示双下肢大中动脉未见明确异常。诊断为 :① 2型糖尿病 ;②糖尿病性血管并发症 ;③糖尿病足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改良的DICE+G-CSF±R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以及用自体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作为冻存保护液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例患者分别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在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采用改良的DICE+G-CSF±R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别采集到干细胞122 mL和95 mL,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分别为3.28×109/kg和2.05×109/kg,CD34+细胞分别为3.5%、1.5%,采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二甲基亚砜(dimethysulfoxide,DMSO)和自体血清作为冻存保护液。结果:两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和快速造血功能重建,两例患者均在干细胞回输后的第11天重建造血,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采用改良的DICE+G-CSF±R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好;用自体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作为冻存保护液安全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MRI对骨髓浸润的诊断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11%、97.14%、95.33%,明显高于MRI(P <0.05);18F-FDG PET/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检出率高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还需结合骨髓活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浸润(BMI)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计数(PLT)、乳酸脱氢酶(LDH)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对B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BMI分为BMI组(22例)、非BMI组(76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发生BMI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T、LDH及sIL-2R水平对恶性淋巴瘤患者BMI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T升高[O^R=0.980(95% CI:0.964,0.996)]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BMI的保护因素(P <0.05),高龄[O^R=1.155(95% CI:1.046,1.276)]、临床分期(Ⅲ、Ⅳ期) [O^R=5.829(95% CI:1.939,17.522)]、LDH升高[O^R=1.022(95% CI:1.009,1.035)]、sIL-2R升高[O^R=1.001(95% CI:1.000,1.002)]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BMI的危险因素(P <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当PLT ≤ 186.565×109/L时,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B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3,敏感性为77.3%(95% CI:0.579,0.843),特异性为64.5%(95% CI:0.536,0.809);当LDH ≥ 263.875 u/L时,AUC为0.754,敏感性为68.2%(95% CI:0.535,0.809),特异性为80.3%(95% CI:0.646,0.890);当sIL-2R ≥ 2554.500 u/mL时,AUC为0.670,敏感性为63.6%(95% CI:0.473,0.757),特异性为63.2%(95% CI:0.494,0.774);3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24,敏感性为81.8%(95% CI:0.692,0.920),特异性为81.6%(95% CI:0.669,0.906)。结论 PLT降低、LDH和sIL-2R升高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BMI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将其用于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BMI的辅助预测手段,且3者联合可进一步提升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恶性淋巴瘤(ML)的骨髓浸润(IBM)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ML患者IBM。结果:(1)34份ML患者骨髓标本IBM检出率为70.6%(24/34),明显高于形态学检测方法(38.6%,P<0.05)。(2)19例形态学检测正常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标本,IBM阳性率57.9%(11/19),其中8例B-NHL(8/14)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5例同时还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2例T-NHL(2/3)检测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无克隆性IgH基因重排;2例免疫分型不明确NHL患老中1例(1/2)检测到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无克隆性TCR,基因重排。2例霍奇金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骨髓IBM均阴性。(3)Ⅲ,Ⅳ期NHL患者IBM检出率显著高于II期(p<0.01),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1)。(4)IBM阳性组NHL2年死亡率54.5%(6/11),明显高于IBM阴性(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BM有助于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为快速诊断AIDS以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HIV检查的疑似AIDS患者60例,对其中HIV阳性患者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IDS患者取材60份,取材满意度为100%。其中马尔尼菲青霉菌(PM)检出8例、淋巴瘤细胞检出1例;有核细胞增生活跃57例,粒红细胞比值升高27例、降低26例;骨髓细胞常见异常表现型分布前3的依次为:淋巴细胞减少、红细胞核形态异常、红细胞缗钱状排列。截止最后随访时间,60例HIV阳性患者死亡27例,总生存率为45.0%,增生活跃者死亡率为11.67%,低于增生不活跃者(P?<0.05)。结论 AIDS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系统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淋巴细胞比率降低,常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殖或活化,骨髓细胞检测可以用于AIDS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原发骨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诊断和治疗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本例患者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高度怀疑为原发骨髓淋巴瘤(PBML)。经骨髓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DLBCL,并给予化疗。结果:本例患者符合PBML诊断标准,根据骨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其划分至DLBCL亚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1个周期后达骨髓细胞形态学完全缓解,又行该方案化疗5个周期,现停药随访3个月仍为完全缓解。结论:骨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原发骨髓DLBCL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ITP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的关系。结果 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越多,预后越好;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初治时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与ITP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判断ITP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各期骨髓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已确诊的各期NH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32例NHL中骨髓象正常者28例,其中CD71^ 16例(57%),而3例淋巴肉瘤白血病及1例表现为慢淋血象和骨髓象者CD71^ 均阴性。临床分期为l期、Ⅱ期者均无B淋系抗原表达,Ⅲ期1例B淋系抗原阳性,而Ⅳ期中-6例表达B淋系抗原阳性。骨髓免疫表型T淋系抗原表达者中伴有髓系抗原阳性者(7/11)明显多于B淋系抗原表达者(1/7),以CDl4^ CD15^ 为主。结论:①CD71与NHL有一定相关性,NHL发生骨髓浸润时该抗原可能消失。②骨髓中B淋系抗原的出现可能提示疾病已属于较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刘永青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498-499
目的评价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7月 ̄2004年7月,采用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41例。结果41例患者经3 ̄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结论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简单安全、微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7月。2004年7月,采用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41例。结果 41例患者经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结论 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简单安全、微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