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动态处方数据库和计算机辅助处方评价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开展全样本动态处方评价和药物利用研究工作,加强处方动态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基于处方电子化和医院网络,建立包含药品类别、药品类型、通用名、药品商品名、是否特殊药品、药品费31、是否OTC、是否基本药物、药品剂型等信息的药品信息数据库;通过信息读取工具和药品配对工具将处方信息与药品信息进行关联,建立动态处方数据库;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等要求,利用数据库软件开发计算机辅助处方评价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我院2007—2011年的处方,对人工与电子点评对比、处方整体特征、不同类剂药品消耗、不同费别患者处方特征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处方评价系统能利用动态处方数据库进行全样本点评处方,真实反映我院处方的动态特征,可作为开展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的参考。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利用动态处方数据库进行处方点评,在保证处方点评抽样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保证监管及时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就诊用药的基本情况和趋势,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抽取的处方用处方点评工作表填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处方1200张,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2.4,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占34.5%,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占28.4%,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75.5%,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99.9%,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53.9元。结论我院存在一定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延伸处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金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库导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延伸处方中患者每年的就诊数据,随机抽取630张处方,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并分析每张延伸处方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就诊日期、取药方法、药品种类、药品名称等信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的规范性、用药适宜性、超常规处方等进行专项点评。结果 金山区延伸处方每年成倍增长,患者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邮寄与非邮寄比例相近,处方以单个药品为主;人均处方量最高社区与最低社区相差数十倍;处方对各类病种均有涉及,但仍以常见慢性病为主;处方不合格率为14.60%,主要原因为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等。结论 金山区延伸处方工作成效正逐步展现,但仍需不断提高处方质量,探索扩大适宜人群和疾病;不同社区间延伸处方量差异较大,需总结经验并在全区推广应用,促进各社区延伸处方工作均衡发展;应发挥药师审核、规范处方的作用,提高用药合理性,促进延伸处方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李卫  刘琴 《中国药房》2011,(34):3188-3190
目的:评价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度所有门急诊处方,对每张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治疗精神障碍药应用率、注射剂应用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比例及每张处方的平均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治疗精神障碍药应用率为98.30%;注射剂应用率为2.82%;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为56.23%;单张处方金额主要集中在100~500元之间,占40.04%;治疗精神障碍药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其比例分别为48.88%和48.69%;治疗精神障碍药应用不合理处方占所有治疗精神障碍药处方的1.04%。结论:我院2010年治疗精神障碍药门急诊处方用药98.96%合理,治疗精神障碍药的选用还需进一步规范,以减少其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的研发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晓波  何志高  文传民 《中国药房》2008,19(35):2791-2794
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减少可预防的药物不良事件。方法:研发"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禁忌证"与患者的病情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肌酐清除率相链接。结果:在随机抽取的1天的数据(包括5546张处方)中,该系统共审查出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关的"禁忌证"46条,与诊断相关的"禁忌证"28条,与肌酐清除率相关的"禁忌证"32条。结论:这种链接方式切实可行,当处方中出现违反"禁忌证"的药物时,能够被及时识别,而其临床作用有待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构建独特的信息化处方评价系统,提高处方评价效率和质量,改善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借助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电子处方和患者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研发构建了嵌有审方合理用药软件的处方评价系统,可动态监测药物使用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某目标用药(如某医生、某科室、某疾病的用药或某个、某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等);随机抽取相应目标处方信息,参考合理用药软件信息提示,在HIS上进行处方用药评价;对于疑似为不合理用药及时在HIS或在医院的微信平台上告知相应处方医生,处方医生可在HIS上反馈沟通,填写意见;可汇总处方评价结果。对于不合理处方进行汇总分析,探索不合理处方开具形成前的限制、提示等干预嵌入模块,规范处方开具行为,提高处方合理率。结果:构建的处方评价系统能够快速、方便、有效地进行处方评价,处方评价对象更灵活,更有重点地对某药物、某医生开具的某药物或治疗某疾病的某药物等处方情况进行评价;评价量不断加强,评价的门急诊处方量从2014年的23 165张增长到2017年的53 524张。将不合理性处方用药问题不断挖掘,并探索处方形成前信息化手段进行干预,如处方药品的单次最大、最小剂量,疗程控制,同类药同时开具提示,药物与相应的适应证绑定才可开具等,杜绝了不适宜的用药剂量、重复用药、禁忌用药等问题再发生。持续对疑似异常用药的药品进行深度专项评价(如右旋糖酣铁注射液,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转化为相应干预,控制不合理用药。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嘉定北院、上海远洋医院等推广应用。结论:借助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处方评价系统及其处方形成前干预手段,可提高处方评价效率、质量及其用药合理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药师的"防火墙"作用,保障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青光眼患者用药风险防范计划与干预策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归纳我院药品说明书中禁忌项内明确注明青光眼患者禁用的药品。通过统计2014年门诊青光眼患者用药处方数据库,发现多个科室医生为青光眼患者处方不适宜的药物。为患者编写教育材料及开展面对面患者教育,为医生和药师分别编写了青光眼患者禁忌药品的品种,分别对医生、药师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与用药教育。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增加对青光眼用药的提示信息。结果医生为16.2%的青光眼患者使用了不适宜的药物。88%的医生在处方前会询问患者青光眼病史,78%的医生了解青光眼禁忌药物的品种,98%的医生希望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提示;29%的药师在审核处方时会询问青光眼患者病史,80%的药师了解青光眼禁忌药物的品种,51%的药师会主动告知患者使用禁忌用药的风险;30%的患者会主动告知医生青光眼病史,11%的患者了解青光眼禁忌用药的品种,72%的患者坚持青光眼药物治疗。结论无论是医生、药师还是青光眼患者,对青光眼患者禁忌用药品种的认知水平不高,制定青光眼患者用药风险防范计划与干预策略,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徐江红  姜峻  郭正杰  于永洲 《中国药房》2007,18(31):2428-2430
目的:加强门诊药房的药品盘点管理,降低药品盘点误差率。方法:依托"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经数据提取重组,设计门诊药房药品分柜定位动态盘点表,建立待发药品处方转移数据库,用于未确认过期处方的管理。结果与结论:药品分柜定位盘点表的应用,使库存表的药品名称排序与货柜药品摆放的顺序一致,不同厂家的同种药品无需再进行合并入库和货位编号维护,使得动态盘点更为省时,操作灵活便捷,大大提高了数据准确性,体现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药品盘点工作中的强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处方点评指南,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2013年1月至7月的处方进行等距离抽样提取,共抽取1 371张处方,对处方的各项基本指标进行审查并逐一登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最初的9.20%下降至1.00%。1 371张处方中,重点对抗菌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激素、注射剂处方进行审查。平均用药品种数1.9-2.2种,抗感染药物使用率维持在9.4%-17.1%,注射剂的平均使用率最高为3.8%。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14.81%,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85.91%。结论医院门诊药房药品服务部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不合理处方问题应值得重视,药师应积极发挥审核和干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011年8~11月该院门诊药房处方的合理性进行点评,以评价其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4个月内的门诊药房处方进行随机抽样,按照相关法规、规定对抽样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共计抽取门诊药房处方417份。8~11月期间,不合理处方比例不断下降,平均为39.55%;不合理项目中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排在第1位;含抗菌药物和注射剂处方平均比例分别为31.26%、12.89%,处方中药物均使用药物通用名。结论在建立处方统计制度和采取干预措施后,该院门诊药房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正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武宁  杨洪伟 《中国药房》2014,(4):303-305
目的:比较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合理用药情况,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安徽省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09年6月、2010年6月及2011年6月的处方各100张,对其进行合理用药的分析,包括平均处方用药数、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比例、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种类、抗菌药物处方注射剂使用比例、注射剂处方使用比例等指标。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述5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仍存在使用药品商品名、激素使用比例没有变化、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上升等问题。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理用药,但对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7.
18.
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的研发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发“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以减少可预防的药品不良事件。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常用1200种药品的说明书中的“禁忌证”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实现“禁忌证”与病人的病情诊断、实验室检查结果相链接。结果:这种链接方式切实可行,当门诊或住院处方中出现违反“禁忌证”的药物时,能够被该系统识别。结论:“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研发初步成功,而其临床作用有待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研我院门诊处方以提高处方的质量和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开具处方4800张,每年度各2400张,参考《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4800份处方抽样调查中合格份数4597份,不合格份数203份,不合格率为4.23%。2011年平均用药品种数较2010年有所下降,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4.57%下降到49.78%,处方通用名使用率有所提高,且每张处方平均金额下降。结论我院临床药物处方的书写规范有所提高,但仍必须不断提药师专业素质,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临床用药医嘱,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单机版——《药学服务支持系统》(PASS-PC),对我院2009-2010年疑难病历及典型处方用药医嘱进行监测,对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分析并与临床医师沟通,结合患者病情共同商讨合理化给药方案。结果:共监测用药医嘱4777条,其中警示医嘱2541条,占53.19%,显示临床用药不合理情况较多,以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禁忌证、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较突出。结论:药师利用PASS-PC能更好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