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硝酸银滴定液标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珺 《西北药学杂志》2010,25(5):336-337
目的对硝酸银滴定液标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通过不确定来源分析,建立滴定液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结果根据各变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出合成确定度,最终得到标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建立了标定硝酸银滴定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硝酸银滴定液标定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  马晓金 《海峡药学》2008,20(11):10-11
目的 对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 标定的硝酸银滴定液浓度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对标定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通过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到标定结果 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 建立了标定硝酸银滴定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相似文献   

3.
黄伟 《首都医药》2012,(12):21-22
目的 阐述硝酸银滴定液标定的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及其原理.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规定进行配制与标定,以容量分析的方法测定药品的含量,以硝酸银滴定液(0.1mol/L)为例,具体说明对浓度进行不确定度计算的方法及步骤.结果与结论 硝酸银滴定液的溶液的浓度为(0.1015±0.0002)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标定的氢氧化钠滴定液浓度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通过不确定来源分析,建立滴定液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标定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根据各变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最终得到标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 建立了标定氢氧化钠滴定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袁萍  吴珺 《首都医药》2010,(8):52-53
目的对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标定的盐酸滴定液浓度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通过不确定来源分析,建立滴定液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结果根据各变量的不确定度计算出合成确定度,最终得到标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建立了标定盐酸滴定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歌平  吴余昌 《中国药师》2011,14(5):739-740
目的:对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配制和标定的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1)浓度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时标定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通过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代入包含因子(k),得到本次标定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建立了标定高锰酸钾滴定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0.1mol/LNaOH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给出不确定度,如实反映测量的置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药品检验中滴定液标定的不确定度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估了硫酸滴定液(0.05mol/L)标定过程中不确定度。通过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建立滴定液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得出扩展不确定度。采用本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滴定液标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滴定液标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方法通过对硝酸银滴定液(0.1 mol.L-1)标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估算,建立对滴定液不确定度计算的数学模型并推导出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结果通过对各变量的分析,计算出各变量的不确定度,最后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论采用本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滴定液标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方法配制和标定的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浓度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对标定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通过计算各变量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出合成不确定度.代入包含因子(k),得到本次标定的扩展不确定度.结论 建立了标定亚硝酸钠滴定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硫酸铈滴定液和碘滴定液均是常用的滴定液,历版《中国药典》一直用基准三氧化二砷进行标定。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三氧化二砷会带来很多具体的问题:三氧化二砷是剧毒物质,其基准物质难以获得;在使用过程中,剧毒物质又给实验室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5-ASA-MMX® (1.2 g/tablet) is a 5-aminosalicylic acid formulation, designed for once-daily do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Aim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5-ASA-MMX (2.4 g/day, once daily), compared with Asacol® (2.4 g/day, twice daily) in the maintenance of left-sided UC, through a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parallel-group, randomized, comparator study.
Methods  In all, 331 patients with UC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either 5-ASA-MMX 2.4 g/day, once daily, or Asacol 2.4 g/day, twice daily, for 12 months. All patients were in remission for ≥1 month prior to the trial, with ≥1 documented relapse in the previous year. The co-primary endpoints of this study were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in clinical, and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remission following 12 months' treatment.
Results  In the intent-to-treat population, excluding those with major protocol deviations, 68.0 and 65.9% patients in the 5-ASA-MMX and Asacol groups, respectively, were in clinical remission ( P  = 0.69), and 60.9 and 61.7% of patients, respectively, were in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remission ( P  = 0.89). Diary card data reveal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atment differences favouring 5-ASA-MMX. Both treatments were similarly tolerated.
Conclusions  Once-daily 5-ASA-MMX is similarly effective with a comparable safety profile to Asacol administered twice daily, for the maintenanc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UGT1A1*6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占比63.4%、杂合型G/A占比32.8%、突变纯合型AA占比3.8%;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TA6/TA6占比75.8%、杂合型TA6/TA7占比21.5%、突变纯合型TA7/TA7占比2.7%;UGT1A1*6和*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且TA6/TA6占比48.9%,单点变异型G/G且TA6/TA7占比12.4%、G/A且TA6/TA6占比23.1%,双点变异型G/G且TA7/TA7占比2.2%、G/A且TA6/TA7占比9.1%、A/A且TA6/TA6占比3.8%,三点变异型G/A且TA7/TA7占比0.5%。患者UGT1A1*6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胃癌、结直肠癌、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UGT1A1*28、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联合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噻托溴铵喷雾剂替换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激动剂治疗老年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肺功能GOLD 3级或4级、并正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换为噻托溴铵喷雾剂(LAMA组),另1组(ICS/LABA组)继续原治疗方案,比较12个月后两组的肺功能变化值、COPD评估测试评分变化值、年急性加重人数和次数、药物不良事件。结果:用药12个月时LAMA组的FEV1、FVC年下降值低于ICS/LABA组,COPD评估测试评分改善值高于ICS/LAB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2个月内LAMA组急性加重入院的病人数和总次数低于ICS/LABA组;12个月内LAMA组肺炎的发生率低于ICS/LABA组。结论:老年COPD患者吸入噻托溴铵喷雾剂可减少急性加重和改善日常症状,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王亮  奚玮  杨晓  吴爱英 《中国药师》2012,15(3):349-35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跌打片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g1线性范围为0.340~5.094 μg(r=1.000 0),人参皂苷Rb1线性范围为0.303 ~0.454 μg(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人参皂苷Rg1为97.17%,RSD=1.09% (n =6),人参皂苷Rb1为102.63%,RSD=1.18% (n =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跌打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野三七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d四种三萜皂苷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0~5 min,15%A→20%A,5~30 min,20%A→23%A,30~50 min,23%A→40%A,50~55 min,40%A→40%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d分别在0.122~2.440μg、0.524~10.480μg、0.454~9.080μg及0.370~7.40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7);野三七药材中4种三萜皂苷成分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83%、99.28%、100.82%、99.06%;RSD分别为1.34%、1.05%、1.14%、1.5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首次用于野三七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三七茎基总皂苷的提取及人参皂苷Rg1和Rb1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LC-MS/MS,建立同时测定三七茎基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g1和Rb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BDS HYPERSUL C18柱(150 mm×2.1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质谱条件: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方法(MRM)测试,用于定量分析的对照品离子对分别为:人参皂苷Rg1 m/z 799.6→475.5;人参皂苷Rb1 m/z1 107.9→783.7;内标物紫杉醇m/z 852.5→525.3。结果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73~17.3μg.mL-1和0.159~16.0μg.mL-1,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该法准确、灵敏、特异性强,适用于三七茎基总皂苷及其制剂中人参皂苷Rg1、Rb1浓度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中成药参苓白术散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70%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法定量,以串联质谱法验证.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回收率范围76.8%~115.2%(RSD范围1.8%~12.9%),检测了57批样品,并使用串联质谱仪的多反应监测模式确证了阳性结果.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参苓白术散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肝移植受者UGT1A8*2(G173C227)基因多态性是否与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方法:将105例患者按不良反应类型分为骨髓抑制组、胃肠道反应组、感染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质量、BMI值、移植年月等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移植术后3,6,12,24月时的MMF口服日剂量、浓度、血糖、血常规、血脂及肝功能,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2000)测定肝移植受者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血药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05例患者UGT1A8*2(G173C22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05例入组患者中,16例骨髓抑制,7例胃肠道反应,11例感染;UGT1A8*2(G173C227)基因突变频率为58.57%,骨髓毒性组GG基因型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时GG基因型组的谷浓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UGT1A8*2(G173C227)GG基因型是肝移植术后发生MMF所致骨髓抑制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UGT1A8*2(G173C227)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GG基因型患者更容易发生骨髓抑制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