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1—2014年钟山县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钟山县新报告艾滋病感染病例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14年现住址为钟山县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HIV/AIDS)累计报告479例,男女性别比为2.80∶1;已婚有配偶居多,占55.95%;50岁及以上人群占49.27%;小学及以下人群占68.2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3.92%;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96.45%;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新报告病例以 HIV 感染者为主,首次发现即为 AIDS 的比例逐年上升,新报告病例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77.45%;抗病毒治疗比例为67.22%,呈逐年上升趋势;当年报告当年死亡病例占16.49%,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钟山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以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人群以中老年、农民及低文化人群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医疗机构推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对HIV初筛阳性者实施“一站式服务”,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枞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感染途径,探讨高危人群分布情况,为制定HIV/AIDS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枞阳县2005~2011年本地报告和外地报告的HIV/AIDS病例,分析感染和发现途径,样本检测两次筛查阳性者,经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证。结果枞阳县艾滋病感染和发病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累计报告发现HIV/AIDS 50例,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占86.00%;以农民及民工为主,占76.0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0.00%;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84.00%,男男同性传播占14.00%;本地户籍病例占90.00%;术前检测和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8.00%。结论枞阳县HIV/AIDS总体感染发病呈上升趋势,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外出劳务农民是主要影响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999—2011年广东省五华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监测结果及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1999—2011年AIDS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99—2011年共报告现住址为五华县的HIV/AIDS病例65例,其中HIV感染者39例,AIDS患者26例,HIV/AIDS死亡2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年龄最大61岁,最小5岁,20~49岁的中青年病例占81.54%;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33.85%;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0.00%;注射毒品占6.15%。结论五华县AIDS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但疫情呈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蔓延上升趋势,必须加大监测检测力度,做好疫情管理,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干预手段,做好县级医院AIDS纳入常规检测工作,开展AIDS自愿咨询检测,严格执行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管理,是五华县预防和控制AIDS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衡阳市老年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衡阳市老年(≥50岁)HIV/AIDS病例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4年衡阳市报告老年HIV/AIDS病例899例,占该市报告病例总数的19.53%,年增长率47.09%。48.48%病例发现当年即为艾滋病患者。老年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73∶1;平均年龄59.66岁;婚姻状况主要为已婚有配偶,占57.5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5.21%;农民是主要发病人群,占55.62%。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91.77%。51.61%的病例由医疗机构筛查发现。结论衡阳市老年HIV/AIDS疫情形势较为严峻,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医疗机构被动检测发现为主。加大中老年人防艾宣传和干预力度,促进健康性行为,动员中老年人群主动进行HIV抗体检测是今后防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云浮市2004~2006年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云浮市各监测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情况,掌握云浮市HIV/AIDS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云浮市2004~2006年的HIV/AIDS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结果]自1997年以来云浮市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49例,其中HIV 289例,AIDS60例。近3年来艾滋病感染数量分别以60%、53%、41%速度递增;2004~2006年云浮市共报告HIV/AIDS 248例,发现的HIV感染者占总数的71.06%,感染人群以20~39岁组为主,214例,占总发现数的86.29%,2004~2006年HIV感染者中职业不详或其他的占总数7.62%;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者占总数的84.91%,性途径占7.11%;并发现两例母婴传播病例。感染者中男性占92.74%,女性占7.26%。[结论]云浮市艾滋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主要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应对高危人群采取减少危害等干预措施,控制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宜州市AIDS/HIV艾滋病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13年期间宜州市AIDS/HIV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宜州市2000年报告首例HIV感染者,2000—2013年累计报告AIDS/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共607例,报告病例数、死亡数逐年增加,2013首现负增长;庆远、德胜和洛东3个乡镇报告病例数占全市的54.86%;病例集中在20~5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68.20%,男女性别比为2.04∶1;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占70.35%;异性传播占80.23%。结论宜州市AIDS/HIV艾滋病在逐年上升后首现负增长,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疫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加强领导、部门协作,加强筛查、健康教育、低档暗娼干预以及安全套推广工作等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李忠萍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2):1127-1128
[目的]了解赣州市章贡区HIV/AIDS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赣州市章贡区2002~2005年HIV/AIDS疫情报告的个案调查资料。[结果]2002~2005年报告HIV感染者6例、AIDS患者2例。6例HIV感染者男性5例。女性1例;2例AIDS患者男性1例。女性1例。以性传播为主,年龄分布以20~39岁中青年为主,占总数的87.50%。[结论]章贡区HIV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性传播和吸毒传播。HIV/AIDS报告病例数主要是待业、外出务工以及商业服务人员,男性多于女性。要遏制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必须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肥东县HIV/AIDS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肥东县2004~2011年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累计报告户籍本地的HIV/AIDS 44例,其中HIV感染者16例,AIDS患者28例,死亡4例。艾滋病疫情分布在15个乡镇,报告病例以20~50岁男性青壮年为主,占93.18%;男性37人,女性7人,男女之比为5.29:1;职业以农民工为主,占45.45%;传播方式以性传播方式为主,占97.73%。结论肥东县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疫情分布广泛,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采取以切断性传播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2016年广西15~24岁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广西新发现年龄在15~24岁HIV/AIDS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2010—2016年广西新发现HIV/AIDS病例76 502例,其中15~24岁4 407例,占5.76%。2010—2016年,新发现报告15~24岁病例数逐年下降,但新发现报告15-24岁学生病例数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175.185,P<0.001)。15~24岁病例中,男性占54.23%,女性占45.77%;职业以农民为主(39.75%),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24.57%)和学生(9.96%);未婚占67.69%,初中文化占52.92%;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32.95%)和其他就诊者检测(17.54%)为主;传播途径以异性为主(75.88%),同性性传播占的比例逐年增高;报告同性性传播的15~24岁病例中,学生所占比例(62.64%)明显高于非学生(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861,p<0.001)。结论2010—2016年以来广西新发现15~24岁HIV/AIDS病例数逐年下降,但学生病例数逐年上升;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同性性传播已成为HIV主要感染途径,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HIV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泗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与制订防治措施。方法收集2004-2011年该县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泗阳县HIV/AIDS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5.83%。MSM占全部病例的41.67%,男女性别比为3∶1;女性患者以外来婚嫁媳妇为主。20~49岁人群占89.58%,农民占31.25%。结论泗阳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外来婚嫁媳妇和男性同性恋人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董兴华  常利民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34-1635
目的了解天津市宁河县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2011年宁河县AIDS的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宁河县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AIDS 18例,其中AIDS患者11例,死亡3例;HIV感染者7例,死亡1例;18例HIV/AIDS中男性12例,女性6例,男女比例2∶1;外出打工农民占33.33%,其次是干部,占22.22%,家务、医生、无业各占11.11%,工人、不详各占5.56%;经性、吸毒、血液及不详途径传播分别占77.77%、5.56%、5.56%、11.11%。结论宁河县HIV/AIDS呈上升趋势,报告人数逐年增多,应进一步加强对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AIDS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减少高危性行为,大力开展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有效预防控制AIDS。  相似文献   

12.
乔德标  唐俊霞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788+1921-F0002,F0003
目的了解广西柳城县艾滋病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进一步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柳城县艾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柳城县共发现HIV/AIDS共274例,其中男性205例,女性69例,男女比例为2.97∶1;20~49岁占总病例数52.92%;农民占68.25%;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91.60%,其次为经静脉注射吸毒占6.57%。结论 2011年柳城县艾滋病感染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该县应根据流行特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丽廉  刘莹  邱劲军  莫浩联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09-2811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05—2009年HIV/AIDS的流行状况,为AIDS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5—2009年AIDS常规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田区2005—2009年共监测1022540份血清,发现HIV/AIDS658例,其中AIDS患者63例,阳性率0.064%。在658例HIV/AIDS中,年龄分布以21~40岁的中青年为主,占85.58%,男女性别比为3.39∶1。职业分布以无业、退休或家政、商业服务为主,共502例,占76.29%;感染途径为性接触传播的占52.43%。地区分布以外省籍流动人员为主,共324例,占50.00%;样本主要来源于公安监管场所,其他就诊者,检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出538例,占81.9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为阳性者配偶或性伴(100.00%)。结论福田区的AIDS流行形势严峻,性接触是HIV/AIDS传播的主要途径,HIV/AIDS中以外地流动人口和无业、退休或家政、商业服务居多,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阳性率最高。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员、阳性者配偶或性伴的防治AIDS知识宣传,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促使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和控制AIDS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吴洁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98-2800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艾滋病(AIDS)的流行状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工作和完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市2002—2011年报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AIDS患者(HIV/AIDS)病例个案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自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至2011年底累计发现HIV/AIDS 190例,其中AIDS 39例。发现数呈总体上升态势,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近年该市户籍感染者比重在加大。男女性别比为3.32∶1,以20~49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79.47%,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占29.47%。在HIV感染者的发现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筛查、医务人员主动开展HIV咨询和检测(PITC)工作和自愿咨询检测(VCT)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该市的AIDS疫情流行特征已发生明显改变,今后应加强宣传、干预、发现、管理及治疗等工作的力度,遏制AIDS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势头。  相似文献   

15.
叶同山  赵有珍  周霞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66-2668
目的探讨分析江苏省某地区1999—2009年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地1999—2009年以现住址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疫情报告报表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以及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地自1999年报告发现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起,至2009年底已发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63例,死亡5例,其中HIV感染者56例,AIDS病人7例。感染者以男性(87.30%)、30~50岁青壮年为主(85.71%)。传播途径以注射吸毒为主,占79.37%。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上升态势,年均增长41.82%,2009年报告发病率达7.34/10万。2006—2009年报告的HIV/AIDS占报告总数的79.37%,流行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进入快速增长期。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宣传不到位,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结论该地区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出台更多政策和措施,加大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刘艺  颜素琴  戚艮有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9-1630,1633
目的分析东莞市黄江镇2002—2011年10年间的艾滋病疫情,针对疫情提出建议,为全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02年以来的疫情监测资料及国家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的艾滋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江镇10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67例,疫情呈逐年加重趋势,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传播。结论黄江镇艾滋病疫情态势严峻,外来感染者居多,必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监测和检测力度,落实各级各部门职责,加大宣传、培训及高危行为干预力度,从而有效地控制该地区艾滋病疫情的扩散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博罗县艾滋病疫情流行现状和特征,探讨艾滋病防治对策.方法 依据博罗县2008-2013年累计报告的HIV/AIDS病例人口分布、传播途径及样本来源等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博罗县2008-2013年累计报告HIV/AIDS 146例,死亡28例,疫情呈增长趋势,报告病例以20~44岁青壮年为主,共102例(69.86%);地区分布广泛,以本县户籍人居多,共88例(60.27%),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接触123例(84.25%),其他就诊者检测报告44例(30.14%).结论 博罗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主要与人员流动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流动人口监管和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同时积极开展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林哲宾 《职业与健康》2012,28(3):346-347
目的分析温岭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高危因素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温岭市2000—2010年艾滋病网络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2000年温岭市发现首例HIV感染者,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报告HIV抗体阳性者185例,其中AIDS患者63例,20例已死亡。自2006年以来,疫情呈现迅速上升趋势,该地人口感染者所占比例逐年增加(53.51%),感染者以男性(74.60%)和20~49岁的青壮年组(76.76%)为主,但呈现高龄化趋势,50岁以上占21.62%;3种传插途径均存在,以性接触传播为主(74.05%)。结论温岭市AIDS进入快速增长期,呈现多元化流行模式,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AIDS迅速蔓延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