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宁市兴宁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特征与规律,为今后麻疹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南宁市兴宁区2006—2010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宁市兴宁区2006—2010年共报告麻疹240例,病例以散发和局部暴发为特征,年平均发病率1.6/10万。发病高峰在3—8月份,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年龄集中<5岁年龄组,其中<8月龄和8月~组占大多数,成人麻疹也有一定比例。结论加强儿童麻疹接种率,普种和强化接种相结合是降低麻疹发病率的有效手段;落实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制度保证大年龄组儿童免受麻疹感染的根本途径,卫生部门、社区组织、派出所等部门形成一个长效的计划免疫管理机制是提高流动儿童麻疹接种率的有效探索。同时考虑对麻疹初免年龄提前到6月龄以及对育龄妇女在生育前进行麻珍疫苗注射是降低<8月龄儿童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东兴区2005--2011年麻疹流行情况(2012年无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探讨东兴区防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对东兴区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和东兴区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东兴区2005--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34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6/10万;发病高峰为4-7月(231例,占66.76%);男性占57.51%(199例),女性占42.49%(147例);8月龄-6岁192例,占55.49%;﹤8月发病43例,占12.43%;病例以散居儿童为多(179例,占51.73%);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163例,占47.11%,免疫史不详116例,占33.53%.结论 东兴区2005--2011年仍有麻疹散发,6岁以下幼儿为高危人群.应提高2剂次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落实查验接种证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强化疫点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武县2003—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地预防、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临武县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检测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健康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4年里临武县报告麻疹病例221例,年均发病率为17.67/10万;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发病89例、132例,年均发病率80.99/10万、10.59/10万。流动人口、常住人口3~7岁健康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检测147人、150人,麻疹抗体水平≥1:800的阳性保护率为45.57%、7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6,P〈0.005)。结论流动人口儿童麻疹报告病例的增多是临武县麻疹病例报告急增的主要原因。流动儿童的麻疹抗体阳性保护率过低,存在发病隐患和免疫空白点,是控制麻疹发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6—2011年上海市麻疹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病例专报系统,收集2006—2011年上海市麻疹报告病例,描述病例的时间和年龄分布等特征,计算上海市的麻疹发病率等。结果2006—2011年,上海市共报告麻疹病例51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7/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8.77/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0.52/10万);各年流动人口发病率均显著高于户籍人口发病率;麻疹发病年龄呈双峰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20—35岁青壮年;散居儿童、工人、民工和家政家务等是麻疹高发人群。结论2011年上海市麻疹发病率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提示上海市已基本进入麻疹消除阶段。建议进一步加强麻疹疫情的监测,重点做好适龄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麻疹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从而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落实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浙江省2011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浙江省2011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935例,发病率1.72/10万,比2010年下降了17.65%。麻疹监测指标均达到《浙江省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并较2010年有所提升。浙江省2011年麻疹发病地区集中,报告病例的医疗机构集中,发病以小月龄儿童和成人等非疫苗免疫人群为主。结论浙江省2011年麻疹发病是1951年有麻疹疫情报告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与消除麻疹仍有距离,应根据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落实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刘丹丹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5):54-55
为了解富阳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预测麻疹的发病及今后的流行趋势,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为今后合理修改麻疹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富阳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黑龙江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流行因素,总结麻疹防控经验,对黑龙江省2006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黑龙江省共报告麻疹病例3428例,报告发病率8.93/10万。0岁组儿童815例,占总病例的23.8%;15岁以上成人病例为1558例,占总病例的45.4%,发病年龄呈双向移位现象。易感人群的积累、流动人口增加、院内感染等是造成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无锡市北塘区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发病,降低麻疹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年中无锡市北塘区共报告麻疹病例65例;3—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15岁以上组和1岁以下组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3.08%和40.00%,发病年龄呈现"双向移位"现象;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占47.69%;无免疫史的和免疫史不详者占到发病总人数的80.00%。结论根据该区麻疹发病的现状和流行特征,为达到卫生部消除麻疹的目标,应着重提高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率,消除免疫空白;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河东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津市河东区2005—2011年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1年河东区共报告麻疹病例565例,年平均发病率11.67/10万,病例以0~4岁组的婴儿和25~30岁组的成人为主,分别占29.2%、19.12%。发病时间集中在3—5月,占总病例数的61.24%;5月份达到高峰,占总病例数的21.95%。33.45%的病例无免疫史,18.94%的病例有免疫史,47.61%免疫史不详。结论适时开展8月龄~14周岁儿童强化免疫接种能有效地提高目标儿童的保护率,巩固和提高常规免疫工作,做好成人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育龄妇女的免疫接种,加强监测和控制院内感染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2005—201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1年石家庄市麻疹专报系统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石家庄市2005—2011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13/10万~20.61/10万。2010年石家庄市发生麻疹局部流行,是麻疹发病最高的年份,共报告麻疹病例1 902例;2011年是麻疹发病的最低年份,共报告13例。石家庄麻疹发病人群主要以15岁儿童为主,流动人口的发病人数占全部病例的65.43%。结论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做好适龄儿童及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是该市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2009-2018年泰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对全市报告的确诊麻疹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全市报告麻疹病例330例,报告发病率为0.04~5.22/10万。以3-5月为发病季节高峰。城区4个区报告麻疹病例218例(占全市66.16%),3个市报告例112例(占全市33.84%)。麻疹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06∶1。麻疹发病以本地人群为主,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发病人群以农民、散居儿童、工人等为主,占全部发病例数的83.33%。在330例麻疹病例中,MCV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8.79%。结论为了控制消除麻疹,需要根据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尤其是麻疹病例地区与年龄分布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保定市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消除麻疹的进展状况,为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信息管理报告系统的数据,对保定市2010年的麻疹流行特征及为消除麻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保定市2010年麻疹发病呈大幅度上升,发病率为26.61/10万,比2009年上升了393%,为1999年开展麻疹监测以来的最高年份;每年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山区县和较大的县级市;发病主要集中在≤2岁、其次为3~5岁、20~34岁年龄组。结论 2012年保定市实现消除目标形势严峻,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中的各项措施,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及首针及时率,并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免疫规划管理,做好疫情调查和处置,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宁河县麻疹的发病状况和流行特征,探讨麻疹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06—2008年宁河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8年宁河县麻疹在局部地区出现流行,发病年龄分布以7岁以下小年龄组及20岁以上大年龄组为主;存在麻疹免疫空白人群。结论采取针对性的以接种麻疹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6.
陈丽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8,19(1):24-26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平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6年南平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72/10万,病例高度散发,报告病例城区显著高于乡镇,3-7月为高发月份,学龄前儿童及15-30岁为高发人群,流动人口病例占病例总数24.50%,未免疫及免疫史不祥人群占85.14%。结论落实麻疹综合防制措施是关键,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提高人群的免疫覆盖率。②将育龄妇女的麻疹接种纳入控制麻疹的措施。③建立健全麻疹监测。④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顺德区2006—2009年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顺德区2006—2009年麻疹报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顺德区共报告麻疹病例1344例,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占4年发病总数的50.07%,1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居第二,占25.67%。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9年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结论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大大降低了顺德区麻疹的流行程度。建议继续完善预防接种查验证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麻疹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和平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平区2006~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55例,年均发病率为7.18/10万。2006-2010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7.17/10万、0.14/10万、2.65/lO万、14.90/10万、1.8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岁为264.35/10万,1~2岁为22.21/10万,3~6岁为20.54/10万,7~14岁为15.31/10万,15~54岁为21.15/10万(P〈0.01);男性为8.29/10万,女性为6.00/10万(P〈0.05);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为6.15/10万,农村为52.47/10万(P〈0.01)。255例病例中,家务待业人员占33.33%,散居儿童占22.75%,学生及幼托儿童占14.90%,其他职业者占29.02%;3~6月发病的占84.3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37.26%;散在发病的250例,占98.04%。[结论]和平区麻疹发病率有降低趋势,农村为高发地区,家务待业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麻疹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和平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和平区2006~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55例,年均发病率为7.18/10万。2006~2010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17.17/10万、0.14/10万、2.65/10万、14.90/10万、1.8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岁为264.35/10万,1~2岁为22.21/10万,3~6岁为20.54/10万,7~14岁为15.31/10万,15~54岁为21.15/10万(P<0.01);男性为8.29/10万,女性为6.00/10万(P<0.05);城区及城乡结合部为6.15/10万,农村为52.47/10万(P<0.01)。255例病例中,家务待业人员占33.33%,散居儿童占22.75%,学生及幼托儿童占14.90%,其他职业者占29.02%;3~6月发病的占84.31%;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37.26%;散在发病的250例,占98.04%。[结论]和平区麻疹发病率有降低趋势,农村为高发地区,家务待业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黄山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分析、评价。结果黄山市2002-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06例,确诊380例,年均发病率5.27/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共存的流行模式。发病高峰在3-5月和12月,发病年龄以5-39岁人群为主。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20%,无免疫史的占32.30%,免疫史不详的占38.50%。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