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佛山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佛山市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方法2006年7月13日至8月12日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访问形式,对佛山市一般人群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成功访问了2 009名年满15周岁的市民,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最高,达93.18%(1 872/2 009);对蚊虫叮咬、共用游泳池及浴缸等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仅为54.01%(1 085/2 009);对防治艾滋病相关政策的知晓率最低,仅为30.01%(603/2 009)。结论佛山市应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手段,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张北县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水平与相关知识来源途径的现状,为制定适合中学的健康教育策略与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374名中学生艾滋病知晓情况和知识来源途径;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和城乡艾滋病知晓情况和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取途径的差异。结果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母婴传播知晓率94.7%,血液传播知晓率91.4%,性传播知晓率为45.7%。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49.5%。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9.8%)、书籍(64.4%)、报刊(59.6%)、免费宣传资料(57.8%)和学校教育(53.7%)。职业中学学生的艾滋病的知晓水平高于初级中学学生,乡镇中学生的艾滋病知晓水平高于城镇中学生。不同年级的中学在部分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上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和非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在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方面,应增强学校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以最有效的途径开展系统科学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出国劳务人员乙肝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泰州市30家劳务输出公司抽取共1 218名出国劳务人员,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调查其对乙肝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情况。结果乙肝、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问题全部答对的分别为9.5%和31.5%。不同特征人群对艾滋病病毒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远高于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与艾滋病、乙肝传播途径知晓率呈正相关。结论该人群对乙肝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普遍偏低,缺乏必需的自我保健能力;现有的知识教育忽视对非传播途径的解释,应加强对该人群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密云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会珍  王化勇  孙勇  王宏艳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22-2824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农村村民、农民工、暗娼3类人群共909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比较3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6.02%。3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8,P〈0.05)。农民工知晓率最低,为68.50%;暗娼最高,为82.56%。3类人群对有效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结论艾滋病知识知晓呈现知识、知晓分离现象,应注重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农民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固镇县农民工、学生和常住居民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农民工、学生和常住居民3类人群共500人,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0.8%。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的知晓率最高,为91.2%;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最低,仅为44.2%。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不同,文盲知晓率最低,为38.9%。30~39岁人群知晓率较高(76.9%),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8.5%和50.0%。99.8%人群最希望通过电视获得艾滋病知识,其次是希望通过医生和宣传栏广告获得艾滋病知识。结论固镇县3类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要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遏制艾滋病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邮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来源途径,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396名在校大专学生,了解艾滋病知晓情况和知识来源途径。结果被调查学生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知晓率:血液途径92.9%,母婴途径87.1%,性途径51.8%;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35.1%。相关知识主要获取途径:电视(64.6%)、工作单位(社区组织、学校等)组织的宣传活动(52.5%)、书籍(49.5%)、免费宣传材料(49.5%)。来自城市的学生知晓率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念。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地区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一般孕妇关于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5年5~7月在两个艾滋病高发地区对接受孕期保健的774名孕妇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①两个地区的孕妇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59.69%,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仅有21.18%;②受教育程度高、初孕、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③受教育程度高(OR=2.05,95% CI=1.69~2.51,P<0.01)、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OR=4.65,95%C/=3.21~6.71,P<0.01)、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OR=2.00,95% CI=1.33~2.97,P<0.01)、到外地打过工等因素可能提高孕妇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结论 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十分薄弱,应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省城市社区居民当前对AIDS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探索切实有效的、可行的、可推广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对该省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公众艾滋病防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 333名被调查者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格率为35.7%,仅19.8%完全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其中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26.8%,远远低于传播途径知晓率66.5%(P=0);多数社区民众对艾滋病感染的风险意识较差;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在不同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职业及艾滋病高中流行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正确行为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婚姻状况之间表现不同(P<0.05).[结论]该省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强社区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建立切实有效的、可行的、可推广的社区艾滋病健康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一、二年级被干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基线调查有效问卷775份,终末调查有效问卷559份,采用同伴教育干预方法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后均有所提升;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差;对易感人群中流动人群和有偿献血人群风险性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5%和29.42%,但在干预后有了明显改善,提高到89.78%(P0.01)和99.78%(P0.01)。结论3所大学生已掌握了常见的艾滋病相关知识,但知识结构不全面,内容不够准确。因此,针对大学生应开展长期的、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桂林市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选取城乡居民261人、校内青少年302人和农民工30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122人,人群的总体知晓率为77.45%。其中城市居民知晓率88.12%,农村居民74.12%,在校青少年82.12%,农民工66.45%。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尤其是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很低。调查人群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为电视、报刊、书籍和宣传栏广告栏。结论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从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今后促进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活动的开展,提高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提供工作方向。[方法]200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 028人,发放问卷1 028份,收回有效问卷992份,对11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仅为59.99%。对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知晓率为83.17%,但对蚊虫叮咬和握手、拥抱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只有29.84%和67.74%。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不足,只有6.65%的被调查者对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全部知晓,而有14.82%被调查者对5个关键问题全不知晓。流动人口的高危险行为普遍存在,预防艾滋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结论]流动人口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对外省籍暂住人口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13月,在菏泽市牡丹区选择1个社区,于暂住人口管理时增加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宣传教育前后分别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调查232人,教育后调查181人。9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教育前为64.89%,教育后为96.50%(P〈0.01)。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教育后均比教育前有大幅度提高(P〈0.01)。[结论]社区开展暂住人口健康教育活动,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滕州市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1080名大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080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6.72%。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大专学生、中专学生分别为87.86%、81.35%(P〈0.01);医学生、非医学生分别为90.61%、82.13%(P〈0.01),女生、男生分别为87.61%、82.58%(P〈0.01);来自城镇、农村的学生分别为86.88%、83.00%(P〉0.05)。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0.00%以上,对部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0.00%以下。获取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报刊和电视。[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全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清远市清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安全套使用现状。方法从全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中,随机抽样381名服务人员,使用统一调查表格,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主要艾滋病核心问题知晓率为66.67%,其中接受过干预的人知晓率较高(χ2=88.7498,P0.01);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0.79%,与固定性伴及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分别为41.15%、38.58%。结论清城区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晓率不高,仍存在高危行为,应进一步对该人群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铁路客运乘务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2008年在济南铁路局抽取596名客运乘务员进行艾滋病知识的培训干预,于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596人,68.46%希望获取艾滋病的预防知识,16.61%希望获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识,14.93%希望获取艾滋病表现症状及治疗知识;艾滋病预防信息59.23%从电视获得。认为应该允许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继续工作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83.39%,干预后为89.43%(P〈0.01);表示愿意与感染HIV或患艾滋病的朋友继续交往者所占比例,干预前为71.14%,干预后为78.69%(P〈0.01)。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绝大部分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其中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等7个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对铁路乘务员开展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在婚前女青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10月,在枣庄市市中区妇保院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724名女青年进行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进行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24人,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3.82%、74.67%(P〈0.01),健康教育后母婴传播艾滋病知晓率由51.08%上升到92.98%;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后有所提高,但部分人仍然存在歧视。[结论]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7.
曾素清  黄融融  郭寒蕾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52-1254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内企业外来人口艾滋病相关的基本信息,探索外来人口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开展对外来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相关服务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选择金山区某企业外来务工人员310人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属于文化层次较低(初中及以下占68.4%)的一个群体,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艾滋病是种什么疾病的正确回答率只有9.4%,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及哪些行为会传播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38.7%和31.0%。结论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在艾滋病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并提供相关服务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艾滋病认知现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5月,随机整群抽取青州市农村1所初中和1所高中,对在校的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996人,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4.76%,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3.33%,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70.38%。15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初中生为57.86%,高中生为70.63%(P<0.01);男生为65.64%,女生为63.99%(P<0.05)。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是广播电视的占70.48%,是卫生宣传栏/册的69.84%,是报纸杂志的64.46%,是网络的48.90%;渴望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是广播电视的占68.37%,是卫生宣传栏/册的占67.97%,是报纸杂志的占59.14%。96.18%的学生希望获得更多艾滋病相关知识,92.67%的学生认为学校教授艾滋病知识非常重要,85.34%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相关的活动。反对婚前性行为的占48.59%,知道可以做HIV检测和咨询的地方的为45.38%。[结论]农村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龙岩市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在龙岩市城乡抽取313名18~60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13人,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知识的知晓率为67.54%,城区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为74.36%、58.20%(P〈0.01)。全部调查对象中,赞同艾滋病病人或HIV感染者能像正常人一样入学或就业的占52.08%,城区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为60.02%、40.91%(P〈0.01);最近3次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者占14.19%,城区居民与农村居民分别为17.37%、9.84%(P〉0.05)。[结论]龙岩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一般,农村居民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