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超滤曲线配合钠曲线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按照单数透析次数为观察组,采用Fresenuis4008S透析机的内置超滤曲线模式(3)及钠曲线模式(3);双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血液透析,匀速超滤;观察1个月,分别108例次,统计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变化及血液透析结束时的超滤量。结果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48.1%,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25.9%,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滤总量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透析前及透析1、2 h血压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时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后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超滤曲线配合可调钠曲线透析方式及其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和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另选10例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仅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透析时的低血压发生率、超滤量、透析中的最低收缩压和最低舒张压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浓度及血肌酐浓度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治疗,能有效防止因低血压而补充血容量致容量负荷过多,避免因严重低血压终止透析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常发生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进行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治疗1年,观察低血压发生次数,记录透析中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9例病人中19例透析中血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减少,有效率达65.5%。结论可调钠联合可调超滤的透析方法减少了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使病人更能耐受血液透析超滤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超滤模式透析对血容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稳定血液透析患者12例,采用标准透析(SD)、线性超滤模式透析(UP1:起始超滤率为匀速超滤时的1.33倍,线性降低至透析结束)和阶梯状超滤模式透析(UP2:透析前1/3时间超滤率为匀速超滤的1.5倍,中间1/3时间超滤率等同于匀速超滤,后1/3时间超滤率为匀速超滤的0.5倍)各进行10次,在线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平均动脉压(MAP)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结果 (1)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及透析中脱水量在3种模式之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2)透析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的Upl和UP2相对血容量低于SD(P<0.001),透析1小时、2小时时UP2低于UP1(P<0.05);(3)UPl在透析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MAP均低于SD(P<0.05).UP2模式在透析中MAP均低于SD(P<0.05),UP2模式在透析2、3、4小时MAP低于UP1(P<0.05);(4)SD与UP1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比较无明显差异,UP2模式出现低血压次数多于SD和UP1,其中1人因6次透析中4次低血压,不得不提前终止此模式.结论 单纯使用超滤模式,特别是阶梯状超滤模式透析,透析早期脱水速度过快,血容量变化大,易引起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可调钠透析对长期血透的老年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36例老年透析患者先用常规透析模式透析4w,再用可调钠透析模式透析4w,分别监测两种透析模式透析时血容量变化及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在超滤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与常规透析相比可调钠透析过程中血容量改变明显减小,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可调钠透析使透析患者血容量稳定,明显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心血管并发症,对老年透析患者心血管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单盲设计DN患者先后接受常规血液透析8周,个体化可调钠透析8周2种透析方法的透析次数,持续时间,透析液成分(钠浓度除外),超滤量等均基本相同。结果:个体化可调钠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4.9%),明显低于常规透析(89.9%),P〈0.01。结论:个体化可调钠透析对预防DN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干体重、体重指数、超滤量、透析体重下降率对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数spKt/V)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干体重、体重指数、超滤量、透析体重下降率的相关性。结果 体重指数、干体重与透析充分性呈负相关(P<0.01),超滤量、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与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不明显(P>0.05);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体重下降率与透析充分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维持BMI在正常范围之内,不同的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的限制应不同。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我院近两年来对30例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主要原因为超滤量过大及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过低、透析中进食或透析液温度过高及疾病所致.低血压以透析2h后发生率最高,体液超滤过多过快、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发生低血压的最常见原因,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高龄患者、透析过程中大量进食等都是易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因素.结论 透析间期避免体质量增加过多,设定合理的干体重,积极监控和预防血液透析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其他引起低血压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容量状态及指导超滤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5例病情稳定的MHD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的配对设计,利用6个月时间观察记录单次血液透析(HD)前后CVP、超滤量设定、血压、心率、及低血压、肌肉抽搐发生率,HD间期体重增长、非透析日清晨血压、心力衰竭发生率、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住院率、心胸比(cardio-thoracic ratio,CTR)变化等指标,其中前3个月为对照组,未监测CVP,后3个月为观察组,监测CVP变化,分析监测CVP后各指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D中低血压发生率、肌肉抽搐发生率、透析间期心力衰竭发生率、非透析日血压等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监测CVP前后心胸比、因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单次透析过程中,CVP下降值与矫正超滤量呈正相关(r=0.598),CVP每下降1cmH2O对应矫正超滤量为(9.89±3.57)ml/(kg·cmH2O),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为(8.26±2.84)ml/(kg·cmH2O),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为(11.51±4.08)ml/(kg·cmH2O),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监测CVP有助于MHD患者的容量状态评估和矫正超滤量,达到干体重,减少超滤不当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析透析前血清钠浓度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血清钙浓度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一般情况,根据患者透析前血清钠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钠组和正常钠组,比较两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血清钙浓度的差异。结果透析患者男女比例为1.21∶1;平均年龄(64.34±14.16)岁,多集中在60~80岁(49.2%);平均始透年龄(64.32±14.16)岁,多集中在60~80岁(45.32%);透析年限5年者占32.81%,透析年限10年者占7.8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病前三名依次为糖尿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者;血清钠浓度达标率84.37%,血清钾浓度达标率89.84%,血清钙浓度达标率60.94%,血清磷浓度达标率57.81%。发生过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数达45.31%。低钠组与正常钠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及血清钙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中心血液透析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60~80岁;最常见的原发病是糖尿病。发生过透析中低血压的患者占45.31%,低钠血症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无关。血清钠浓度与血清钙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病因,探讨针对主要病因进行个体化透析治疗在降低低血压发生率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21例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分析,前1个月收集低血压患者的病因资料,第2个月为调整分析期,运用柏拉图分析法结合鱼骨图解析,找出低血压主要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宣教及调整治疗方案;第3个月再次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及具体病因,比较干预治疗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及病因的变化.结果 低血压主要病因是脱水量/干体重>5%、糖尿病、透析过程中进餐、透析前不合理服用降压药物等,21例患者干预前后2个月共行血液透析534例次,干预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干预前后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7% (39/260)和3.3%(9/2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多出现在透析后3小时.结论 对不同患者寻找低血压病因,针对主要病因进行重点宣教及个体化透析,可明显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盐酸米多君与多巴胺治疗透析中低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最佳替代疗法之一 ,透析过程中约有 2 0 %~ 5 0 %患者出现低血压 ,且常伴有明显低血压症状[1] ,其中多数患者与容量减少和失衡反应有关 ,通过调节透析液钠浓度、减少超滤和补充高渗液体可以纠正 ;但少数透析时间较长患者 (本院统计约为 6 % )则出现顽固性低血压 ,使病人透析不适症状发生率增加。本院对这类患者使用盐酸米多君 (盐酸米多君 ,midodrine)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并与过去使用多巴胺情况作一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为 1999- 0 5~ 2 0 0 0 - 0 9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的现象非常普遍,调整透析液的钠离子浓度可清除体内多余水分。目前透析过程中常用的钠模式有低钠透析、标准钠透析、可调钠透析和个体化钠透析模式。前三种透析模式在透析结束时都可能会达到钠离子的负平衡或正平衡,引起透析失衡综合征或透析间期口渴、干体重增加等。个体化钠模式的目标是透析结束时实现钠离子的零平衡,既不引起钠潴留,也不过度丢失钠,更好地控制血压及干体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是非常理想的透析液钠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和透析质量的提高,透析人群中老年患者比例大量增加。高龄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并发症。透析治疗中常因低血压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循环衰竭,严重危害健康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预防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26例老年透析病人(共1616次透析)按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比较其低血压发生率,发现低温可调钠透析结合参附制剂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血容量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了解血容量监测对评价透析患者干体重和防治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透析中低血压中的作用.万法38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8例,女30例,患者平均年龄(54.2±11.5)岁,其中2例为糖尿病肾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病情稳定组(A)、低血压倾向组(B)和难治性高血压组(C).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超声心动图和透析充分性检查,观察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及体重,透析中监测超滤量、血压、心率、临床症状和血容量变化.结果A组27例,一次透析血容量下降(△BV)5.1%~26.1%之间,其中△BV<15%者和△BV>15%者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B组9例,△△BV在12.5%~22.6%之间,和A组患者相比,年龄偏大(P=0.03)和脱水量过多(P=0.006),两组之间的其他因素无显著性差异.对其中3例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患者在血容量监测的指导下上调干体重,透析结束时血容量下降程度明显好转(21.03%±1.99%vs16.06%±2.03%,P=0.04),未再发生低血压.C组2例,△BV<5%,在连续血容量监测下,下调干体重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透析过程中,患者所能耐受的血容量下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指导治疗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羟乙基淀粉后置换输入用于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伴严重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42例伴严重低血压的难治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单纯CRRT治疗,试验组在CRRT过程中,给予后置换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衰症状、左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SV、VCF、LVEF)、NT-proBNP水平及血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超滤量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LVEDd、LVESd、血浆NT-proBN均低于对照组,而SV、VCF、LVEF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流量、超滤量及透析充分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透析血压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伴严重低血压的难治性心衰患者,采用CRRT联合羟乙基淀粉后置换输入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纠正低血压、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及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调钠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透析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于该院行血液透析的50例糖尿病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行可调钠血液透析,对比两组低血压发生情况和透析前后的血压浓度。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血钠浓度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血钠浓度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中血压值和透析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中血压值变化和对照组对比(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几率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衰竭患者透析在应用可调钠血液透析可以降低低血压发生几率,不会影响正常的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可调钠透析预防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预防失衡综合征和低血压的效果以及长期应用可调钠透析对血钠的影响。方法 将3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衰)患者随机可调钠透析组(A组)和恒定正常钠透析组(B组),分别进行可调钠透析与恒定正常钠透析,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失衡综合征,低血压发生率及血钠的变化。结果 A组进行血透786次,发生失衡综合征48例次(6.11%),发生低血压59例次(7.51%);B组进行血透665例次,失衡综合征及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23例次(18.50%),119例次(17.8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透析前后比较和各组间血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预防失衡综合征及低血压的发生,可使透析后血钠维持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在入选前均已经接受至少6个月的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分为2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应用10%葡萄糖及50%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对3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50%葡萄糖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38.34±8.34)mmHg,10%葡萄糖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28.56±10.69)mmHg,对照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01.41±10.36)mm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葡萄糖组低血压发生率6.6%,10%葡萄糖组低血压发生率14.6%,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2.7%,3组比较(P0.05)。3组透析3 h、透析结束及晚饭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高渗葡萄糖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压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慢性低血压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著的低血压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目前有以下两种类型。①血透 (HD)中发生的低血压 :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最常见表现 ,发生率为 30 %~ 4 0 % ;②慢性持续性低血压 :特征是透析间期收缩压仍持续低于 10 0mmHg[1] ,发生率为 5 %~ 10 % ,在长期HD的患者中更为常见[2 ] 。在腹膜透析患者中 ,慢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在 12 %左右 ,其中约 1/ 3病因不明[3] 。慢性低血压HD患者主诉较多 ,症状较重 ,如透析间期眩晕、易疲劳、乏力、视力模糊、头痛、意识错乱、直立性低血压、肢端厥冷、性欲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