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日照市东港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流腮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年东港区流腮发病情况。结果 2016年全区共报告流腮病例53例,报告发病率为5.66/10万。全年均有发病,6月和7月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总数的30.19%;男性报告发病数高于女性(2.53:1),以3~14岁儿童发病为主,其中学生发病率最高;城区发病高于农村,占全部病例的88.68%,发病率为8.17/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镇街道分别是日照街道、秦楼街道和奎山街道,报告发病率分别是13.82/10万、8.19/10万和6.25/10万;医院级别越高,报告病例越多,其中市级医院报告发病数为26例,占报告病例数的49.06%。53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43人,占发病总数的81.13%;其中免疫史1次的26人,占49.06%;免疫史2次的17人,占32.08%;无免疫史的4人,占7.55%;免疫史不详的6人,占11.32%。结论东港区幼托儿童和学生是发病重点人群,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覆盖率和接种及时率;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流腮疫情监测,建立综合免疫预防策略,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二七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流腮的策略和措施,为流腮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流腮发病资料来自二七区2008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二七区共报告流腮病例323例,年报告发病率为58.09/10万。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流腮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病例主要集中在3~9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55.11%。病例以学生为主(173例),占发病总数的53.56%;其次为托幼儿童(68例),占发病总数的21.05%。结论小学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腮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小学和幼托机构流腮监测和管理的力度,提高流腮疫苗的覆盖率,从根本上减少流腮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沈阳市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后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为制定流腮有效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8年沈阳市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8年沈阳市共报告流腮病例38 14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66/10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前后(2004~2010年和2011~2018年),流腮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0.08/10万和19.2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疫情表现为春末夏初、冬季2个发病高峰;城区、郊区疫情高于农村地区;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7.51%;开展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后,流腮发病率最高的是4~6岁儿童。结论沈阳市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流腮疫情显著下降,学生、儿童仍为发病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现状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1—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1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4/10万,各年度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发病年龄以5~9岁为主,发病率为556.97/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52∶1;职业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数的55.42%、23.24%、12.12%。结论学生和幼托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流腮高发场所,春末夏初和冬季呈发病高峰;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和分布特征,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日照市东港区手足口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6年东港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结果 2016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98例,报告发病率为105.36/10万。全年均有发病,6~8月发病较多,占全年病例总数的76.80%;男性报告发病数高于女性(1.41:1);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9.33%;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6.05%;城区发病高于农村,占报告病例的78.01%,发病率为133.74/10万。结论该区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较2015年有所下降,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发病重点人群,应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指导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增强防病意识,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丹东市2006—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4年该市流腮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4年丹东市共报告流腮病例3 5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56/10万,5—7月及12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主要集中在5~9岁(38.90%)儿童,≤14岁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7.55%;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6.96%、17.64%和6.00%。结论丹东市2009—2011年流腮疫情增长迅速,病例在5—7月及12月至次年1月高发,学校及托幼机构为流腮的重点场所,应继续提高适龄儿童麻疹-腮腺炎-风疹(MMR)联合疫苗接种率,坚持开展流腮疫情监测,做好重点场所流腮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清远市清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城区2005—2013年流腮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城区2005—2013年共报告流腮病例2 4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45/10万;发病高峰为5—7月,共报告1 093例,占45.00%;病例年龄以0~14岁为主,共报告2 006例,占82.59%;男性1 554例(占63.98%),年平均发病率为49.40/10万,女性875例(占36.02%),年平均发病率为30.6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学生为主(1 233例,占50.76%)。结论清远市清城区流腮发病率较高,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今后应规范并加强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的流行特征,为流腮疫情提供防控措施。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9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流腮病例进行分析,发病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对2020年流腮的发病趋势预测采用ARIMA模型。结果累计报告流腮病例62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8/10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χ2趋势=62.12,P0.001);男女性别比为1.61∶1; 1~10岁年龄组为高发病人群,占全部病例的68.84%;全年均有发病,有明显季节性,5-8月为发病高峰;以托幼儿童、学生和散居儿童居多; 1~10岁组有免疫史394人,其中74.37%的病例有1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史,25.63%的病例有2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根据ARIMA模型对2020年流腮发病数进行预测,全年发病数共56例。结论 2014-2019年顺义区流腮防治工作效果明显,预测2020年顺义区流腮的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商丘市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疫情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商丘市2009~2011年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流腮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商丘市共报告流腮病例3982例,发病率为12.52/10万~19.77/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09年(19.77/10万)。高发年龄为2~14岁,报告病例3560例(占89.40%);三年中流行趋势基本一致,3~7月为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的67.12%;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报告病例的93.37%;商丘市9个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结论商丘市2009~2011年流腮发病处于2004年以来的较高水平,2~14岁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为流腮的重点防控人群。应提高流腮疫苗的接种率,在高发地区开展强化免疫,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高岚 《现代预防医学》2019,(18):3286-3289
目的 及时掌握贵阳市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可行的流腮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1月1日 - 2018年6月30日贵阳市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流腮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贵阳市2008 - 2018年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71/10万;5 - 7月和11月 - 次年1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 63.02%。3~14岁年龄组流腮报告发病数占86.91%;学生、托幼儿童和散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54.26%、23.95%和15.62%;各区(市、县)流腮年平均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贵阳市流腮报告病例近年持续上升,聚集性疫情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建议在做好麻腮风三联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基础上,对入学入托儿童加强1剂腮腺炎类疫苗接种,同时在小学高年级、初中学校开展腮腺炎类疫苗普种,才能短期内有效降低流腮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申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9-1620,1622
目的通过了解西双版纳州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 32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29/10万,男女病例报告性别比为1.27∶1;4—7月、10—1月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3~10岁儿童(63.20%),职业分布以学生(50.51%)、散居儿童(19.11%)和幼托儿童(15.71%)为主;7年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7起,病例272例(11.68%),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该州应加大防控力度,进一步完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2005—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性病学方法对宝山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宝山区2005—2009年共报告流腮病例24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96/10万。发病有明显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患者男女比例为1.57∶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职业分布发病以学生和儿童为主。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发生以学生为主,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晨检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等预防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接种麻腮风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8—2011年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春红  龚建仁  李江博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54-1755,1758
目的分析西安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6 2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7.51/10万;死亡13例,年均病死率为0.023%;4年累计报告重症病例362例,重症率0.64%;EV71病毒感染占51.71%。4—7月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1.13%;0~5岁为高发年龄,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4.97%;病例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6.89%。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7.83/10万;女性为145.4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发病率前3位的是城乡接合部的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87.94/10万、229.53/10万和195.36/10万。结论西安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春夏季高发特点,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城乡接合部为高发地区。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平谷区2005—2009年肺结核病登记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红  于永龙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804-2806
目的了解2005—2009年北京市平谷区肺结核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探讨农村肺结核预防与控制策略,保障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谷区2005—2009年肺结核登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该区当地人口登记活动性肺结核559例,年均新登记率、涂阳新登记率、新涂阳登记率分别为28.19/10万、13.27/10万、11.85/10万,较2000—2004年分别提高了70.5%、+94.7%、103.3%。该区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山区金海湖镇,共登记118例,占全区活动性肺结核的21.1%,年均新登记率为77.79/10万,是全区的2.5倍;季节性发病以每年第2季度发病例数最多,是同年第四季度的1.1~2.6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男性405例,女性154例,男女性别比为2.6∶1,涂阳肺结核以45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居多。结论将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定期监测。发现和控制肺结核病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范雪松  王晓立  安庆玉  吴隽  姚伟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15-2016,2018
目的探讨大连市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规律。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大连市2011年报告的HFMD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市2011年报告HFMD 5 815例,发病率86.92/10万,居辽宁省第1位。发病数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6—8月为发病高峰,7月发病数最多,自9月开始下降。全市12个区市县均有病例报告,城乡接合处人群发病较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发病数略高于幼托儿童。实验室检测,共收集HFMD临床诊断标本171份,阳性标本73份,其中EV71阳性38份,CoxA16阳性10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5份。结论大连市HFMD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理,预防控制重点为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陈仓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趋势,探索其流行规律,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陈仓区2004-2008年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陈仓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891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6.55/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7月和10-12月,分别发病394、320例,分别占35.91%、44.22%;男女性别比为2.12∶1,14岁以下年龄组占发病数的85.63%;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40%。[结论]宝鸡市陈仓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较高,应重点加强14岁以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刘玉清  张涛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46-174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性病疫情动态,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传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怀柔辖区性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辖区累计报告性病303例,发病率为81.23/10万。全年报告性病5种,其中乙类传染病2种:梅毒182例,发病率48.79/10万;淋病33例,发病率8.85/10万。重点监测疾病3种,其中尖锐湿疣75例,发病率20.11/10万;生殖器疱疹11例,发病率2.95/10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2例,发病率0.54/10万。性病发病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结论 2011年怀柔区性病报告发病率较高,建议主管部门根据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怀柔区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怀柔区2005—2009年性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贵英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75-2976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年来性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网上报告的性病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共报告性病病例1007例,其中男性542例,女性465例,男女比例为1.17:1;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3岁,其中20~40岁年龄组占63.65%。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2.81:1,主要集中在家务及待业(22.24%)、农民(19.36%)和工人(10.53%),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96/10万,各种性病报告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尖锐湿疣(22.57/10万)、梅毒(18.55/10万)、淋病(13.57/10万)、生殖器疱疹(1.13/10万)、沙眼衣原体感染(1.13/10万)。结论 2005—2009年,怀柔区性病年报告发病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以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趋势明显,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延续,怀柔区应根据性病的发病趋势制定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处理,检索条件为按发病日期。结果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5 745例,死亡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99/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5/10万;2009—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3/10万、21.83/10万、35.28/10万、39.89/10万和47.33/10万。男性累计报告发病3 481例,占发病总数的60.59%;女性累计报告发病2 264例,占发病总数的39.41%,男女性别比为1.54∶1。报告重症病例50例,聚集性疫情81起。2009—2013年全市各县(市、区)每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6.6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77.04%)为主。实验室确诊的594例病例中,EV71感染287例(48.32%),CoxA16阳性128例(21.55%),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79例(30.13%)。结论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应加强疫情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丰台区1991—2009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黎  杨军勇  张建军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97-2798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丰台区1991—2009年甲型肝炎的疫情和人口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1—2009年丰台区甲型肝炎共计发病2200例,年均发病率为11.59/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56.75/10万),2009年发病率最低(0.30/10万)。结论近19年来丰台区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降低甲型肝炎发病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