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9~2010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居民主要死因。方法利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09~2010年死亡登记信息系统数据和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对回民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回民区平均粗死亡率为566.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570.70/10万。处于死因前5位的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275.35/10万)、肿瘤(177.21/10万)、呼吸系统疾病(63.85/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8.85/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8.8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损伤和中毒是造成该区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金华市监测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6—2010年金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金华市3个死因监测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金华市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60.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8.54/10万;男性死亡率为209.48/10万,女性死亡率为108.96/10万。恶性肿瘤排名前5位是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肛门癌和食管癌。不同类别恶性肿瘤变化趋势不同,肺癌和结肠直肠肛门癌呈上升趋势,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食管癌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不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金华市居民的生命和健康。今后要从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何道容  陈德友  施银淑 《职业与健康》2012,28(5):593-594,597
目的了解四川省汉源县居民死因的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率)等指标对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汉源县2010年报告死亡人数1 958人,死亡率为608.63/10万,标化死亡率569.98/10万。男性死亡率为712.47/10万,女性死亡率为500.3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占全死因的88.15%;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造成汉源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2010年汉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9—2015年绍兴市居民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09—2015年绍兴市户籍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民死亡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因构成。结果2009—2015年绍兴市居民全死因年均死亡率为688.85/10万,中标率为486.35/10万,世标率为371.53/10万;各年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但中标率和世标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绍兴市居民前五位死因为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冠心病、肺癌和肝癌;男女前2位死因均为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他死因顺位不同;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不同,0岁~、5岁~、15岁~和65岁~年龄组的首位死因分别是围生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绍兴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且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主要死因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宜昌市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区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粗死亡率为558.81/10万,男性死亡率为642.10/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0.53/10万。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144.09/10万)、心脏病(110.82/10万)、脑血管病(87.64/10万)、呼吸系统疾病(70.82/10万)和损伤与中毒(49.55/10万)。结论 2009年宜昌市区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淄博市博山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科学制订疾病控制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12月选取淄博市博山区全区居民死亡资料,按照IDC-10编码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1年博山区年均死亡率为608.0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75/10万。男性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77.60/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4.75/10万),女性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39.4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4.69/10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2,P<0.05)。前5位主要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不明原因死亡、伤害,这5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口的91.49%。结论 2010—2012年淄博市博山区居民死亡主要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病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对这方面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海市合浦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趋势、死因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合浦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运用excel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等指标。结果 2009—2013年合浦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75.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9.40/10万),平均期望寿命为77.65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最主要减损居民寿命的原因,导致的YPLL占总死亡YPLL的58%~69%,;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结论合浦县居民死亡原因构成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合浦县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适时调整卫生资源,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东山县户籍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东山县户籍人口死亡信息,分析标化死亡率、三大类死因构成、死因顺位、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指标,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率。结果 东山县2020—2022年居民总死亡数4 341人,粗死亡率650.05/10万,标化死亡率407.16/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χ2=41.68,P<0.05)。死因以第二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占86.5%(3 753/4 341);前3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各年龄组中,损伤和中毒为0~14岁组首位死因,≥15岁各组均以恶性肿瘤为首位死因。恶性肿瘤具体死因中,前3位依次为肺癌、肝癌和食道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46.33/10万,标化死亡率137.06/10万;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死亡率160.68/10万,标化死亡率93.24/10万。2020—2022年各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分别为13.1%、12.1%和11.7%。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东山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06-2007年绍兴市居民主要死因.方法 采用ICD-10统计分类方法.对2006-2007年绍兴市3个县(市、区)常住户籍人口全部死亡者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7年3县(市、区)总人口3 732010人,死亡23222人,死亡率622.24/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171.70/10万)、脑血管疾病(119.6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18.57/10万)、损伤和中毒(53.59/10万)、心脏病(51.31/10万),占全部死因的82.74%.结论 慢性病是绍兴市居民的主要死因,要加强防制,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柳艳静  赵清水  徐丽  李韵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5-278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死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房山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房山区居民年均死亡率433.64/10万,前5位死因的年均死亡率是脑血管病(114.56/10万)、心脏病(110.00/10万)、恶性肿瘤(97.94/10万)、呼吸系统疾病(38.60/10万)、损伤和中毒(35.5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258.2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75.44/10万,城镇地区居民年均死亡率107.19/10万,农村地区年均死亡率326.45/10万。1~34岁人群均以损伤和中毒为首要死因,35岁以上人群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主要死因。结论 2007—2009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导致房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环境及饮食结构均为可能的致病高危因素。因此,今后该区的卫生工作应强调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郑婉辉  林辉 《职业与健康》2014,(15):2099-2102
目的了解福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死因分布,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户调查的方法,按ICD一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05--2012年城区居民慢性病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05--2012年福州市城区居民慢性病平均死亡率为377.19/10万(标化死亡率261.95/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结论慢性病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南通市通州区骑岸镇2009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琳梅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66-2967
目的了解南通市骑岸镇2009年居民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死因分类、简略寿命表等方法对骑岸镇2009年居民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居民总死亡率为1114.15/10万,期望寿命为75.40岁,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结论慢性病及损伤中毒是骑岸镇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切实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和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烟台市某社区居民2007-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则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而传染病所致死亡已退居全死因顺位的第7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已严重危害社区居民生命健康,是当地社区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王洪军  蒋洪梅  孙培峰  杨全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21-1622
目的对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科学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诸城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死亡率、死因顺位及性别比。结果 2011年诸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39.45/10万,占死亡总数的5.88%;居死因顺位的第5位。男性高于女性,性别比值为2.74。意外伤害死亡的前3位是运输事故(62.94%)、故意自害(13.29%)、意外淹溺和沉没(7.46%),占83.68%。40~49岁组死亡人数最多,占24.48%。结论意外伤害是诸城市居民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运输事故是首位原因,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徐兴  沈洪兵  姚根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6-1107
目的探究泰兴市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死因网络直报系统将数据导出,用IC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对2010年该市居民的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泰兴市死亡率为727.03/10万,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神经系统疾病。男性的死亡首位是恶性肿瘤,构成比45.85%;女性的死亡首位为心脑血管疾病,构成比为40.27%。该市的伤害死亡人数占全死因人数的9.36%。0~4岁组死因以新生儿异常占首位,达到40.91%;5岁~年龄段的死因主要为伤害,占45.84%;15岁~年龄组以恶性肿瘤为主,达到54.5%;60岁~组居民的死因构成以心脑血管疾病为首(46.81),第2位为恶性肿瘤(31.06%),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21%),前3位死因占总死因的88.08%。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该市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伤害死亡比例也较高,需要扩大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及农村妇女的心理素质,加大老年人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投入。  相似文献   

16.
管文齐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39-2641
目的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居民2008—2010年死亡状况和死因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 10进行编码分类,使用死亡率、构成比及减寿率(PYLL率)对2008—2010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应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控制脑血管病、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对恶性肿瘤的防治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江苏省海安县居民死亡现状及原因,为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率)、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海安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海安县居民死亡率为841.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79.18/10万。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占全死因的84.56%。0-14岁少年儿童组死因首位为损伤和中毒,15-44岁青壮年组、45-64岁中年组、65老年组死因首位为恶性肿瘤。居于PYLL首位的为恶性肿瘤(60 905人年),是造成海安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损伤和中毒是引起海安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造成居民早死的损伤和中毒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杨振洪  陈建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56-1758
目的分析天津市汉沽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汉沽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标准进行分类。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进行标化率计算。结果 2009年报告死亡1 301人,死亡率为749.43/10万。居民死亡率,男性804.41/10万,女性693.53/10万。2009年汉沽区居民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为214.86/10万、194.70/10万、193.55/10万、43.20/10万、40.32/10万。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中毒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汉沽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