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Excel 2003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处理,检索条件为按发病日期。结果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累计报告5 745例,死亡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99/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05/10万;2009—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3/10万、21.83/10万、35.28/10万、39.89/10万和47.33/10万。男性累计报告发病3 481例,占发病总数的60.59%;女性累计报告发病2 264例,占发病总数的39.41%,男女性别比为1.54∶1。报告重症病例50例,聚集性疫情81起。2009—2013年全市各县(市、区)每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双峰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6.64%,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77.04%)为主。实验室确诊的594例病例中,EV71感染287例(48.32%),CoxA16阳性128例(21.55%),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79例(30.13%)。结论 2009—2013年资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呈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点。应加强疫情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落实各项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安康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 8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70/10万。2009年与201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5.41/10万和93.98/10万,2010年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高于2009年(χ2=17.27,P=0.00)。病例年龄的中位数为2.56岁,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5.56%;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7.6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1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3.5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21.43,P=0.000)。结论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高发季节主要在3~7月份,重点人群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穆金萍  张秀月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92-2594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9.52/10万,两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为119.56/10万,女性为78.9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V71病毒感染占41.18%;6—9月份报告发病占81.80%,其中7、8月份报告发病占56.30%,呈典型的夏季发病高峰;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72.60%和23.60%,职业高峰明显;城区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6.15/10万,农村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3.09/10万,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1.58%,其中2~4岁年龄组占报告发病总数的64.57%,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的态势。结论该市应加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高防控意识和防控水平;做好疫情监测分析,及时做出流行趋势预警;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黎平县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黎平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黎平县2009—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04例,年均发病率为23.91/10万。报告重症病例7例,重症率为1.39%;报告死亡病例3例,死亡率为0.14/10万。男性368例,女性136例,男女性别比为2.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占发病总数的84.52%(426/504);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460例,占91.2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4—6月(180例,占35.71%)和11—12月(137例,占27.18%)。结论 2009—2012年黎平县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低,发病以1~3岁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加强对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体类型,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4—2016年驻马店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分析手足口病三间分布、重症病例及病原学特征。结果2014—2016年驻马店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7 315例,年均发病率为92.22/10万。其中重症病例255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1.47%。≤5岁儿童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7.81%,散居儿童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4.28%;发病集中在每年3—7月;累计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县(市、区)为驿城区(162.23/10万)、平舆县(150.44/10万)和汝南县(144.63/10万)。累计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945例,其中重症病例89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占77.53%;非重症病例856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占47.78%。结论驻马店市5岁以下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以其他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为主,非重症病例与重症病例病原学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昆明市呈贡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2月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1年呈贡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呈贡区报告手足口病1 835例,年均发病率187.13/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年均发病率211.97/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160.31/10万,男女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月为发病高峰(606例,占33.03%),其次是6月(349例,占19.02%)和11月(188例,占10.25%)。年龄<5岁的儿童报告发病占病例总数的87.52%;散居儿童1 168例,占63.65%;幼托儿童586例,占31.93%。结论年龄<5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在高发季节,应针对该群体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何寸英 《职业与健康》2014,(22):3305-3307
目的掌握迪庆藏族自治州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地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迪庆藏族自治州2009—2013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02/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57/10万,女性为41.70/10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49∶1。EV71病毒、Cox A16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实验室确诊病例的42.95%、32.55%、25.50%。4—6月报告发病数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55.10%。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8.59%、22.35%。0~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89.08%。结论迪庆藏族自治州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季节高峰明显;以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应做好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人群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和防控水平;重点做好医院规范化救治与医院感染控制;做好疫情动态监控,准确掌握手足口病高发趋势和聚集性,并及时预警;做好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8.
祝俊  李芸 《现代预防医学》2015,(16):2890-2893
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11-2013年黔南州共报告手足口病1065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77/10 万,男性发病率为 135.04/10 万,女性发病率为 82.26/10 万,性别比为 1.786∶1,。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 83.47%和13.85%。0~5 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1.47%。发病高峰为 4-6 月,次高峰为11-12 月。结论 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崔永生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34-1235,1237
目的掌握沈阳市铁西区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1.73/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3.41/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12/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43∶1;6—9月报告发病占病例总数83.93%,实验室诊断病例25例,其中EV71病毒感染占56%;散居儿童、幼托儿童2项职业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病例总数的49.47%和46.57%,0~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93.77%。结论该区手足口病夏秋季发病高峰及职业高峰明显,呈典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该区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提高预防控制意识和水平,加强疫情动态监测,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英德市2009—2016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中英德市的手足口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英德市2009—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英德市2009—2016年共报告手足口病 15 12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0.64/10万,其中重症54例,死亡6例;男性9 734例,女性5 392例,男女性别比为1.81:1;发病年龄最小2天,最大69岁,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6.07%,重症与死亡病例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1.92%;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5~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60.96%。结论 英德市手足口病发病呈高发态势,其发生具有时间、性别、年龄和职业差异,低龄、男性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今后应采取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日常监测工作、有效处理疫情和进行疫情风险分析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英德市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辽宁省辽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辽阳市2008—2018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阳市2008—2018年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71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92/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1/10万。发病高峰为6—8月,占全年发病例数的79.03%。病例以≤5岁儿童为主,占全部发病例数的90.96%。男性发病率为39.70/10万,高于女性的25.98/10万(P0.05)。累计报告发病例数居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辽阳县(1 795例占26.75%)、白塔区(1 720例占25.63%)和灯塔市(1 293例占19.27%)。不同年份流行毒株的型别有所不同(P0.05),2008年、2010年、2014年和2017年以EV71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2.87/10万;2009年、2011年、2015年和2018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1.46/10万;2012年、2013年和2016年以CoxA16为主,年均发病率为34.95/10万。重症(含死亡)病例EV71检出率为60.00%,高于轻症病例的22.68%(P0.05)。共报告聚集性病例疫情13起,病例83例,托幼机构为高发场所。结论辽阳市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在6—8月,5岁及以下儿童高发,EV71更易引起重症,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12.
付敏 《职业与健康》2011,27(22):2584-2585
目的掌握沈阳市沈河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河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6.67/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102.37/10万,女性为71.05/10万(P<0.01),男女性别比为1.43∶1;EV71病毒感染占59.09%;6—9月报告发病占81.65%,呈典型的夏季发病高峰;幼托儿童、散居儿童2项职业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分别占全部病例的48.21%和46.41%,职业高峰明显;0~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2.25%,其中2~4岁年龄组占报告发病总数64.60%,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态势。结论该区应落实托幼机构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重点做好晨检和消毒隔离工作;做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高发态势并预警;做好应急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汕头市濠江区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濠江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 3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7.89/10万,各年发病率在39.31/10万~283.52/10万之间。4—9月份是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6.03%(1 789/2 353)。男性1 628例,女性725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病例以0~5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共2 239例,占发病总数的95.16%。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1 951例,占发病总数的82.92%。结论濠江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阶梯式上升趋势,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是高发人群,4—9月是高发季节,应在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陕西省手足口病高发区蒲城县手足口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蒲城县2009至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蒲城县2009至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7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23.78/10万。每年4至7月和9至11月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发病数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9.52%和29.81%;儿童0~5岁为高发年龄,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6.14%。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1.22/10万,女性为195.2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实验室诊断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感染占77.19%。中部台塬区发病率为252.01/10万,高于北部山原沟壑区和南部平原区。不同地区间病原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P=0.564)。结论蒲城县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特点,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应持续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引导群众及早就医,并坚持隔离,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方法 使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吉林省手足口病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8年吉林省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08—2018年吉林省年均报告手足口病14 672例,年均发病率为53.51/10万。5岁以下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9.59%,散居儿童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58.00%,男女性别比为1.46∶1。呈现隔1年流行强度增强的特点。除2016年发病高峰出现在8月外,其他年度发病高峰均出现在7月。年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通化市以及四平市。实验室诊断手足口病病例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占37.20%。共报告重症1 197例,散居儿童占79.37%。共报告死亡病例35例,死亡年龄均为5岁以下。 结论 吉林省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为7—8月,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做好夏季5岁以下儿童防控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永州市零陵区2009—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重症患者、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咽试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7 994例,重症患者60例,死亡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3.3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6/10万,病死率为0.10%。发病最高峰为4—7月,共发病4 638例,占发病总数的58.02%;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5,P0.01);发病以0~3岁组小年龄儿童为主(7 219例),占发病总数的90.31%;男女性别比为1.78∶1;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7 743例,占发病总数的96.86%。采咽拭子标本368份,阳性率为70.11%;60例重症病例,EVT1阳性占68.33%。结论0~3岁组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重点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2008-2012年南宁市7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重点人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2年7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南宁市7岁以下儿童共报告手足口病14425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85.08/万,重症率为0.66%,死亡率为1.98/10万。西乡塘区年均发病率最高为857.30/万,横县(195.61/万)最低。4-7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占96.85%。病原学监测以EV-71和CoxA-16隔年交替流行为主。结论 南宁市7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实际发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比以往报告均明显增高,而病死率较低。做好高发人群,高发季节和高发地区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宣润勇 《职业与健康》2012,28(5):589-590
目的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沈阳市苏家屯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9—2010年手足口病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3.15/10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为135.38/10万,女性为90.2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比为1.54∶1;6—9月报告发病数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83.37%,散居儿童、幼托儿童2项职业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8.05%和46.21%;0~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0.76%,其中2~4岁年龄组占报告发病总数66.25%。结论沈阳市苏家屯区手足病呈典型的夏秋季发病高峰,职业高峰明显,并呈典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该区应落实托幼机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做好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高发态势并预警;做好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9.
黄春红  赵晓红  卫晓丽  李刚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26-1428
目的分析2007—2011年西安市梅毒流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制定梅毒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7—2011年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西安市共报告梅毒5 682例,报告发病率由2007年的11.7/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7.28/10万,发病年均增幅为12.80%;以隐形梅毒和Ⅰ、Ⅱ期梅毒为主,占梅毒报告总数的95.20%;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64/10万,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24/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年龄为20~39岁和50岁及以上年龄组;职业分布中家务及待业、农民、其他职业和工人的报告发病数占总报告发病数的76.58%;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梅毒报告总数的61.79%。结论该市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继续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1—2021年上栗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1—2021年上栗县手足口病的病例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1年上栗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 894例,重症病例为4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6.81/10万。不同年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59.846,P<0.001),其中2018年最高(352.49/10万),2019年最低(103.89/10万),总体呈“隔年高发”的特点。手足口病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4~7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76.53%),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多发(98.76%)。病原学监测显示,实验室诊断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占51.67%;2016年后,EV71的比重逐年降低。结论 上栗县手足口病具有隔年高发的特点,存在明显的季节、人群和地区流行特征。可根据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制定针对性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