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VD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维生素D受体与乳腺癌各病理类型、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VD/VDR对乳腺癌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5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进行维生素D受体标记。结果:4种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DR的表达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在临床上检测VDR并应用VD的类似物进行乳腺癌治疗。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维生素D受体与乳腺癌各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乳腺癌组织及25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进行维生素D受体标记。结果: 4种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VDR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可能成为一种广谱抗癌药物用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oxM1和Cep55蛋白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BLBC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例非BLBC组织中FoxM1和Cep55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BLBC、非BLBC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FoxM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3%(51/66)、60.0%(42/70)和13.6%(9/66),Cep55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49/66)、57.1%(40/70)和16.7%(11/66),BLBC和非BLBC组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LBC组织明显高于非BLB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BC组织中FoxM1和Cep55蛋白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LBC组织中FoxM1蛋白与Cep55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59,P<0.05).结论 FoxM1和Cep55蛋白可能参与了BLBC的发生、发展,并且FoxM1和Cep55蛋白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母胎界面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及胎盘激素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收集复发性流产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两组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VDR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mRNA的含量,比较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复发性流产组绒毛组织中VD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mRNA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6、6.16、2.39,均P<0.0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VDR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F=10.21,P=0.01;F=14.52,P=0.00).复发性流产组蜕膜组织中VDR、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mRNA相对水平也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8、2.34、2.60,均P<0.05).结论 母胎界面VDR mRNA表达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相关,绒毛组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与VDR表达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VDR导致自然流产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LRIG3蛋白及EGFR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RIG3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组织、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中LRIG3蛋白的表达.结果:LRIG3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 (12/50)、53.3% (24/45)及3.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0% (42/50)、53.3% (24/45)及93.3% (28/30),宫颈癌组织中LRIG3蛋白的表达与EGFR负相关(P<0.05);LRIG3蛋白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级、体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及宫颈癌组织分型无关.结论:LRIG3蛋白的低表达可能通过调节EGFR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LRIG3可作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探讨其诊断标准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BLBC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切除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分析。结果镜下特点为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片状分布,周围存在纤维结缔组织间隔,肿瘤组织边缘表现为推进式生长方式,肿瘤细胞胞浆少,呈合体状,细胞核为圆形或者卵圆形,核浆比例高,呈高级别形态。免疫组化染色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阴性(-),伴有至少一种基底细胞角蛋白和(或)肌上皮标记物CK5/6、P63等的阳性表达,11例CK5/6阳性表达,占84.62%,2例CK5/6弱阳性表达,占15.38%;4例P63阳性表达,占30.77%;6例EGFR阳性表达,占46.15%,随访3~18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 BLBC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乳腺癌亚型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Ki67、P53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60例,根据EGFR基因19、21位点是否发生突变分为EGFR阳性组和EGFR阴性组。比较两组的Ki67、P53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EGFR阳性组的Ki67、P53高表达率分别为48.75%、52.50%,高于EGFR阴性组的21.25%、25.00%(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基因突变与Ki6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48,P=0.002),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21,P=0.001)。结论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与Ki67、P53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Ki67、P53蛋白表达能有效评估肺腺癌基因突变程度、增殖活性及预后效果,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4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Cyclin D1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和65.0%(26/40),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11/40)和25.0%(10/40),而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P0.01);Cyclin D1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病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yclin D1和Survivin在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乳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的差异;其表达与乳腺癌的病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手术治疗的EMT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因子宫平滑肌瘤而行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EMT组织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GFR和GPER mRNA表达水平,分析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相关性。结果:EMT异位与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EMT在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增生期阳性表达率表达高于分泌期,EMT异位内膜组织中EGFR、GPER蛋白在III~IV期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MT组织中EGFR与GPER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31,P=0.000)。结论:EMT组织中EGFR、GPER高表达,与EMT的发生及临床分期可能相关,二者在EMT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组织中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BLBC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BLBC组),同时取BLBC患者距离癌灶边缘5 cm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非BLBC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记为NBLBC组。检测并对比各组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分析BLBC患者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E-钙黏蛋白与波形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关系。结果 BLBC组和NBLBC组的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LBC组明显低于NBL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BLBC组和NBLBC组的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BLBC组明显高于NBL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而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E-钙黏蛋白与波形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 557,P0. 05)。结论 E-钙黏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则明显升高,二者均与BLBC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癌症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考虑将二者作为新型监测靶点,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Epo/Epo—R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对82例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方法检测血红蛋白(Hb)值、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Epo水平和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po—R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82例肿瘤患者的Epo为(18.64±20.42)m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4.96)mU/ml(P〈0.05)。Epo水平和Hb值之间相关分析r=-0.5259(P〈0.001)。(2)有贫血患者的Epo水平明显高于无贫血患者和对照组,而无贫血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3)贫血和无贫血患者的Epo—R分别为(51.69±28.70)%和(43.47±19.84)%(P〉0.05);贫血和无贫血患者的MVD分别为28.31±8.07和32.00±7.66(P〉0.05)。(4)Epo-R的表达与Epo水平和Hb值的高低无关;肿瘤血管的生成与Epo-R的表达和Epo水平、Hb值均不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的Epo水平明显增高,并与Hb值呈负相关;Epo-R和MVD的表达与患者有无贫血无关:肿瘤血管的生成与Epo-R的表达和Epo水平、Hb值均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接触人群血清中人硬骨素(sclerostin,SOST)的水平,分析其与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及氟性骨损伤的相关性,探讨SOST在氟性骨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氟接触人群的一般情况、既往史及现患疾病情况,采集静脉血检测SOST、ALP、血氟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前臂正位X线检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氟组SOST为(4.806±0.525)μg/L,与中氟组和低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氟组的SOST阳性率为25.0%,与低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未损伤组和对照组的SOST分别为(4.870±0.504)μg/L、(5.100±0.627)μg/L和(5.234±0.603)μg/L,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区对象血清SOST与ALP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319(P=0.001);血清SOST与氟性骨损伤密切相关,SOST阳性者患氟性骨损伤的风险是SOST阴性者的2.417倍(P〈0.05)。[结论]氟接触人群SOST明显降低,SOST与ALP活性及氟性骨损伤的发生发展有关,降低的SOST可能参与骨代谢及骨损伤过程,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艳  陈晓  廖如奕 《职业与健康》2014,(2):190-192,19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9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并存档的食管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20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食管上皮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中MIF阳性表达在食管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F的表达和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均无明显相关(P〉0.05),与食管癌患者的肿瘤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MIF在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MIF可以作为一种诊断食管黏膜癌变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ACE)和EGFR在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测定57例NSCLC和14例肺部良性病变病理切片中膜结合肿瘤坏死因子(M—TNF)、TACE、EGFR的水平,对比分析TACE、EGFR在NSCLC患者和正常人之间以及NSCLC原发灶和转移病灶的表达。结果57例NSCLC中M—TNF和TACE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64.91%,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77.19%;14例肺部良性病变均未见TACE的过度表达:TACE和EGFR在NSCLC转移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并与预后成正相关。结论检测TACE和EGFR在NSCLC中的表达变化是判断恶性肿瘤程度、浸润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TACE和EGFR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cervicalcancer)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ICC)标本(ICC组)、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I,CINI)标本(CINI组)、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CINⅡ~Ⅲ组)标本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的p16蛋白表达;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测定上述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无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呈现过表达(ICC组,CINI组,CINⅡ~Ⅲ组);在CINI,CINII~HI,ICC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5.0%,83.3%和100.0%。P16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进展而增加(P〈O.001)。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的感染率为0,CINI,CINⅡ~Ⅲ,ICC组分别为55.0%,80.0%和92.5%。HPV一16和(或)一18亚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感染亚型。P16蛋白过表达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宫颈组织明显高于HPV呈阴性或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LRHPV)感染宫颈组织(P〈0.05)。结论P16蛋白过表达,可用于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P16蛋白过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邵荣  韩伯军 《职业与健康》2014,(20):2916-2918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老年MCI患者56例为M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给予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并分析评估结果。结果 MCI组和对照组MoCA总分明显低于MMSE总分(P〈0.01)。MoCA筛查MCI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84%;MMSE筛查MCI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100%。MoCA中除定向力项外,总分及其余各亚项的评分在MCI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oCA为高敏感性的MCI筛查工具,能全面评估MCI患者的认知功能,筛查MCI的敏感性优于MMS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p和cyclinDl在人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组织中ERα、ERp和cyclinDl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中ERα表达显著低于甲状腺癌(x2=1.59,P〈0.05);正常甲状腺组织ERD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x2=2.69,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cyclinDl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X2=3.05,P〈0.05)。三者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并且对检查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ERα高表达和ERD低表达均可促进cyclinDl过度表达,从而使甲状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进而导致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戊四氮(PTZ)致癫幼鼠癫痫(EP)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幼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A~E组)注射PTZ50mg/(kg.次),对照组(F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分为单纯致癫组(A组)及EPO干预组(B~E组),于癫痫发作前24h(B组)、发作后0h(C组)、6h(D组)、9h(E组),分别注射rhEPO5000u/(kg.次);均于EP后24h取海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S100β水平。[结果]B组癫痫发作程度及严重性较A组减轻。海马NSE及S100β浓度A、E组均高于B、C、D和F组,而B、C、D组与F组间类似。[结论]EPO可能具有抗癫痫作用,对PTZ致痫幼鼠具神经保护作用,尤以EP发生后6h内给药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9.
林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9):994-995
目的了解不孕妇女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不孕妇女147例生殖道标本拭子进行UU和CT的DNA检测并与正常妇女70例进行对照。结果UU检测阳性59例(40.14%),CT检测阳性33例(22.45%),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UU、CT感染与不孕症有非常明显关系,是女性不孕、反复流产的主要原因,采用临床检测并及时用药,可以达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脂联素(ADI)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影响。方法将88例入选患者作为治疗组,2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非洛地平及坎地沙坦治疗,测定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和对照组外周血中UⅡ、ADI、AngⅡ变化。结果治疗组UⅡ和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t=3.961和t=2.816,均P〈0.01),ADI低于对照组(t=16.243,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下降明显(P〈0.01);UⅡ降低(t=2.024,P〈0.05),ADI升高(t=5.589,P〈0.01)。结论非洛地平联合坎地沙坦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外周血UⅡ水平,升高ADI、Ang Ⅱ水平。降低血压后,减轻了对ADI的抑制,减少了对UⅡ释放的诱导,提示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具有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