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53例农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林玉兰  余美  洪波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28-1129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市城郊的10个自然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民的健康情况,了解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方法]2006年3月~2006年10月份,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村民,统一建立健康档案.检查项目为内科、外科常规检查,测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腹部B超、心电图,对发现异常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如CT、血糖、血脂、胸片、及其他相关捡查.[结果]体检中发现有健康问题的464例(占25.04%),位第1位的为高血压病241例(占13.0%),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20~29岁年龄段与30~39岁年龄段、与40~49岁年龄段比较,经过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50~59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0,P<0.01),总发病率及各年龄段发病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脂肪肝、胆囊结石、泌尿系结石在40~49岁发病率高,与30~39岁年龄段、50~59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9,x2≈9.59,P<0.01),脂肪肝在40~49岁年龄段以男性发病为多,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P<0.05),而其余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保健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可减少上述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高密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94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密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为22.9%。其中男性28.5%高于女性16.3%(P=0.001);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较高,为78.6%,农民较低,为14.3%(P0.001);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初中和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居民具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的可能性是小学及以下的191.694倍、70.562倍和15.819倍;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69岁年龄组居民具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的可能性是15~29岁年龄组的0.491倍、0.194倍、0.362倍和0.589倍。结论高密市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对居民健康素养的薄弱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改善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做好居民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叙永城镇726名居民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40岁与≥40岁、男性和女性居民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以及脂肪肝的患病率.结果 5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脂肪肝检出率高,≥40岁组各种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保健意识差.结论 城镇居民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苏州工业园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居住本地≥6个月的15 ~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苏州工业园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标化后为12.6%,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水平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针对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华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方法整群抽取4个村居委60岁以上老年人311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96%,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59%。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80,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却低于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3,P<0.01)。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华亭镇60岁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不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摘要】目的了解华亭镇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现状。方法整群抽取4个村居委60岁以上老年人311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2.96%,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59%。男性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城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健康行为形成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嘉定区12个镇(街道)3593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嘉定区居民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2.0%和64.4%。城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8%,农村居民为76.2%;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4.7%,农村居民为64.2%。城乡居民间有16项单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3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农村居民高于城区居民,其余13项均为城区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月收入和城乡居民间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居民间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城乡居民之间健康知识水平存在差距,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普通社区和健康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了解鹰潭市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的现状。方法在鹰潭市已完成健康社区创建的5个社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并在其他普通社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作为对照,各抽取500名居民,共计2 000名。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人口基本情况、健康生活方式知晓情况、膳食指导工具的使用情况、运动情况、健康行为。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结果普通社区与健康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社区健康生活方式内容、推荐身体活动水平、油推荐摄入量、盐推荐摄入量、健康腰围、BMI、健康血压、高血压危险因素、吸烟的危害、酗酒的危害的知晓率高于普通社区(均P0.05)。健康社区居民对控油控盐壶、腰围尺和BMI尺的使用率高于普通社区(均P0.05)。健康社区居民和普通社区居民对中等有氧运动的知晓率分别为11%、3.6%,成人推荐运动量达标率分别为24.6%、15.8%,与1年前相比每周增加锻炼次数的增加率分别为7.2%和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社区居民和普通社区居民对控油、控盐行为和控制体重行为均有明显差别,对蔬菜摄入和水果摄入健康居民的摄入也都高于普通社区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优于普通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健康意识,优化其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北京市西城区居民2008和2012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调查结果,评价4年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干预效果,了解西城区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现状,寻找影响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的因素.方法 在2008和2012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5 ~ 69岁调查对象1 347名和2 900名,使用卫生部编写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使用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比分析两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调查结果.结果 2008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14.8%,201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30.8%,2012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高于2008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3.574,P<0.05).在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中,2012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17.2%)略高于2008年(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8,P>0.05).在男性、女性、小于40岁、40 ~ 50岁、大于50岁、汉族、少数民族、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2000元以下、2 000~4 999元、5 000元及以上、不清楚收入者的居民中,2012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高于2008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OR=1.350)、文化程度(大专/本科OR=2.035,硕士及以上OR=2.554)、家庭月收入(5 000及以上OR=1.399)和调查时间(2012年OR=2.278)是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2008至2012年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综合干预效果明显,今后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男性、低文化水平和低收入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为推广健康指导员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招募培训健康指导员,由健康指导员对所在辖区的居民进行干预,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数据经双录入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寻求健康服务、吸烟、饮酒、身体活动、膳食等健康行为的变化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900名接受过干预服务的居民,平均年龄分别是(59.03±14.08)岁与(58.85±14.12)岁,干预前至少患一种慢性病(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比例(49.44%)低于干预后(5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居民主动咨询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知识干预后比干预前提高了2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5)。曾经检查过血压、血糖、6个月内检查过血压、血糖的比例均是干预后(74.75%、55.95%、84.08%、86.08%)高于干预前(62.89%、44.33%、67.67%、6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15、74.67、46.12、58.13,P均0.05)。干预前后现在吸烟率、每天吸烟率、被动吸烟率、打算戒烟的比例、每天饮酒率、平均每周体育锻炼达标率、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超过6 g的比例、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超过25 g的比例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的居民干预后盐摄入超过6 g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18%下降至4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5,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指导员干预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但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有限,健康指导员干预是有效、可推广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合肥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和评价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4个区3个县的街道/乡镇抽取15~69岁居民共1 053人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合肥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2.0%,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比例分别是23.2%、19.2%、50.4%;具备5类健康问题素养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52.7%、基本医疗52.6%、科学健康观50.9%、传染病预防49.4%、慢性病预防10.6%。具备健康素养比例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5,P0.01);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不同健康素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合肥市城乡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宣传教育,提高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饮食、锻炼等生活习惯,引导居民健康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生活方式及行为调查表对江苏省高邮市抽取的900个样本户中>15岁的2 456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性吸烟率为54.6%,女性吸烟率为2.1%,男性饮酒率为44.6%,女性饮酒率为1.2%,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均高于女性(x2= 983.389、717.835,P<0.001);经常和有时吃过咸食物的居民分别占13.8%和48.6%,经常和有时吃油炸、熏烤、腌制食物的居民分别占12.4%和38.2%;32.5%的人从不体育锻炼,不同锻炼情况居民慢性病患病、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34.768、114.091,P<0.001).结论 江苏省高邮市农村男性居民吸烟比例及频度高;居民饮食习惯尚待改变,需要增强主动锻炼的意识,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健康行为的变化状况,估计奥运会对举办地居民健康产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选择亚运村社区的600户常住居民中的15周岁以上居民共计1765人作为队列研究的基线人群,使用自行设计的<北京市典型社区居民调查表>,了解居民健康行为情况.于2006年、2007年采用同一问卷对同一人群进行随访调查.结果 与基线调查和2006年随访相比较,2007年随访显示,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摄入新鲜蔬菜和鱼禽瘦肉增多,摄入高盐和高脂饮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调查中体育锻炼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来骑自行车时有过交通危险行为的人群比例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次调查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不同年份出现过敏、失眠等常见病及常见症状的人群比例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相同疾病或症状发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7年北京市亚运村社区常住居民健康相关饮食行为、交通安全行为和健康状况较基线调查和2006年随访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情况,评价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健康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干预活动如主题巡讲、发放健康素养传播材料等措施,对雨花台区的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并对干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居民健康素养的持有率从18.1%上升到76.9%,其中基本知识与理念持有率提高了5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53.1%、健康技能提高5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效果显著,干预方法有待改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更能引起居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某区公务员2012-2014年体健康体适能的变化趋势,为其科学健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2-2014年某区公务员3次体质测试资料,以健康体适能相关指标分析该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结果30~39岁男性2014年肺活量体重指数高于2012、2013年(LSD-t=3.00,P<0.01;LSD-t=3.60,P<0.01);50~59岁男性2014年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低于2013年(LSD-t=2.59,P<0.05);男女台阶指数2013-2014年分别下降3.05%和5.19%。40~49岁男性2013年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高于2012年(LSD-t=3.08,P<0.01)。40~49岁男性2013、2014年反应时均低于2012年(LSD-t=2.02,P<0.05;LSD-t=2.90,P<0.01)。男性公务员BMI平均值范围为25.4~27.5。结论 男性公务员3年间心肺适能30~39岁升高,50~59岁下降;40~49岁平衡能力有先增加后降低趋势;40~49岁灵敏能力持续增长;体重平均值3年均处于超重范围。女性公务员健康体适能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居民健康相关行为状况,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方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6个县(县级市)的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3 444人,男性6393人,占47.6%;女性7051人,占52.4%。男性吸烟率为50.0%,女性吸烟率为1.6%,男性饮酒率为41.5%,女性饮酒率为3.5%;15.8%居民近半年内参加体育锻炼;42.1%居民平均每天刷牙2次及以上;64.0%居民近1年内至少做过1次健康体检;不同体育锻炼和刷牙情况人群自评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苏省农村男性居民吸烟、饮酒率及频度高且饮酒量大,缺乏体育锻炼,刷牙和健康体检意识较低。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促进策略,促使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及变化特点,为提高健康教育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使用统一编定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4年的12.03%提高至2017年的17.40%;2017年城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17.88%、16.81%,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农村、男性、女性、25~54岁居民、文化程度初中、大专/本科及以上、农民、其他企业人员、自报未患慢病、自评健康状况较好组比2014年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与2014年比较略有下降,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科学健康观、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健康信息素养比2014年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健康技能、安全与急救素养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我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在不同人口特征居民中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西宁市城西区西关社区50岁以上常驻老年居民的健康现状。方法选取2016年8月到10月在西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居民,按性别、年龄段分组,对其空腹血糖、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 981例参加体检的老年居民中,1 132例血常规异常(占57.14%),1072例肝功异常(占54.11%),103例肾功异常(占5.20%),448例血脂异常(占22.61﹪),209例血糖异常(占10.55%);4个年龄段肾功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54,P0.01),血脂异常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4,P0.01);男女比较,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异常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血脂异常率女性高于男性(χ2=8.691,P0.01)。结论西宁市城西区50岁以上老年居民肝功和血常规异常检出率高,血脂水平较高,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做好体检者的健康指导工作,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现状,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大兴区3个乡镇9个社区/行政村的18~79岁居民807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兴区居民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8.82%,其中健康生活方式、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慢性病预防知识和传染病与地方病预防的知晓率分别为74.85%、77.20%、59.48%、59.48%和73.11%。结论大兴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距离《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和《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应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健康相关行为与生活方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广州市1920名18~69岁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2.0%,城区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0%,乡镇居民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47.0%。单项行为形成率最高的是“开窗通风”(95.1%),最低的是“成年男性控制饮酒量”(21.4%)。城市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农村居民,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家庭收入和不同文化程度居民之间的行为形成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率总体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家庭月平均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珠海市人民医院所处辖区街道办下属的居委会2个,每个抽取100户150人,分别采用传统的讲座授课和参与式互动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历时1年。结果参与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由教育前的50.42%和45.54%提高到教育后的90.36%和7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50.85%提高到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由教育前的45.90%,提高到49.0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后两组比较,教育前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教育后参与式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传统式组(P均<0.05)。结论参与式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效果优于传统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