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璃体腔注气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巩膜扣带术中玻璃体腔注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自1996年1月-1999年10月为在巩膜扣带术中施和行玻璃体腔注气的48眼及未行注气组150眼的进行比较。结果:巩膜扣带术中未行玻璃腔注气者1次手术复位率(91.33%)明显高于玻璃体腔注气者(77.08%),玻璃体腔注气者再手术率(22.92%)相应的高于未行玻璃体腔注气者(8.77%)。最终视力改善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中可附加使用玻璃体腔注气,但存在着术后出现视网膜新裂孔、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发生率高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放液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6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不放液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消毒空气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视网膜复位率、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术后视力、主要并发症等.随访时间2周至1年.结果 视网膜复位63例,手术成功率96.92%,49例视网膜下液在3天内吸收,占77.78%,术后视力进步者50例,占79.36%,主要并发症为术后高眼压和玻璃体混浊.结论 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不放液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外放液、玻璃体腔注射平衡液、冷凝、巩膜外加压联合玻璃体腔注射C3F8治疗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30例(30只眼)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先经巩膜切开排放视网膜下液,玻璃体腔注射平衡液恢复眼内压,再行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外加压。对此时视网膜下液仍较多者,或者经放视网膜下液并玻璃体腔注射平衡液后视网膜下液迅速积聚者,或者形成放射状邹褶较重者,玻璃体腔注射C3F80.4~0.6ml。结果30只眼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经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C,F。治疗,随访3~50个月,平均24个月,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27只眼(90%),3只眼术后7~10d下方视网膜形成新裂孔(10%),2只眼经玻璃体切割联合注气术视网膜复位,1只眼放弃手术。最终视网膜复位29只眼(96.7%)。结论应用外放液,玻璃体腔注射平衡液后,行巩膜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C3F8是治疗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巩膜环扎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2只眼)施行巩膜环扎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全部病例随访3~12月。结果:18只眼一次或二次手术成功复位,占82%;4只眼分别在术后2~4个月后复发,其中2只眼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2只眼未再手术。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巩膜环扎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5.
冷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周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扬捷  陈琦  赵昕 《临床眼科杂志》2001,9(5):402-403
目的:探讨冷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上方周边裂孔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价值。方法:对31例(31上)4-8点钟水平线上单纯性周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冷凝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并与20例(20眼)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者作对照,结果:注气组:一次手术成功29眼(93.5%),视力提高28眼(90.3%),无一眼术后出现散光等屈光改变,扣带组视力提高18眼(90%),不变2眼(10%);术后≥0.75D的散光12眼,结论:冷凝非扣带术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单纯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耗时少,术后无屈光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7例﹙7只眼﹚,行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1~12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7只眼均治愈(100%),视网膜裂孔均封闭,视网膜复位。2只眼术后发现裂孔周围冷冻瘢形成不理想,于术后5~10 d眼内气体填充状态下补充眼底激光治疗后裂孔封闭。1只眼于外垫压术后37 d发现另一象限周边视网膜小裂孔,局限视网膜脱离经再次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避免再次玻璃体手术对眼内结构损伤,有利于视功能较快恢复,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做为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视网膜脱离可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巩膜扣带术后残留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巩膜扣带术后残留视网膜脱离13例(1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或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其中PVR A级3眼,B级6眼,C1级3眼,C2级1眼;黄斑部脱离4眼.眼轴长度21.45-28.47 mm.前次手术采用单纯巩膜外加压8眼,环扎联合加压3眼,环扎联合加压、注气2眼.患眼于本次术中玻璃体腔内注入纯全氟丙烷(C3F8)气体0.5-1.0ml,术后严密观察,保持适当体位,确保气泡封闭裂孔.结果 手术后随访2-13月,12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因PVR进展视网膜下液增多,视网膜未复位,后行玻璃体手术.手术后9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结论 巩膜扣带术后残留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视力改善.  相似文献   

8.
段安丽  齐越  刘卫华 《眼科》2010,19(6):389-392
目的 探讨应用巩膜扣带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患者的手术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4~2010年北京同二医院43例43眼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未复位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冷冻裂孔、巩膜环扎或外垫压、外放液方法治疗.对硅油填充眼,先行巩膜扣带术,术后1~4周后再行硅油取出.主要指标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结果 43眼中,12眼为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或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后视网膜脱离,经一次巩膜扣带术,11眼复位,1眼失败后再次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 24眼为硅油填充眼,其中22眼行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1~4周后行硅油取出,2眼视网膜未复位,取油时联合视网膜切开,硅油再填充,最终1眼完全复位,1眼广泛视网膜增殖,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光感消失,眼球萎缩 7眼为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眼,行巩膜扣带手术后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再次硅油填充.随访3~72个月,经一次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复位39眼(90.7%),最终42眼(97.7%)视网膜复位.结论 对于玻璃体切除手术失败且裂孔位于周边部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式能有效地使视网膜再复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巩膜外加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因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我院就诊的42例患者,共42只眼,行巩膜外加压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手术后随诊1~12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2只眼中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气术联合其他术式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0例(21只眼)施行玻璃体腔内注气(C2F6、C3F8)联合环扎术、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俯卧位。全部病例随访4-6月。结果:18例(19只眼)手术成功,痊愈率90.48%%,2只眼失败。结论:玻璃体腔内注气联合其他术式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未经有效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于手术前经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腔内注入曲安奈德混悬液0.1ml(4mg),注药后观察葡萄膜炎反应及脉络膜脱离消失情况,并于5—10d后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结果有葡萄膜炎反应的13只眼其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裂孔检出率由注药前的2/13只眼提高至注药后的7/13只眼,绝大多数脉络膜脱离眼于注药后10d内消失,5只眼采用巩膜扣带术,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2例患者放弃手术治疗。手术后平均随访4.45个月,接受手术者最终视网膜全部复位,无1例出现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减轻葡萄膜炎反应,提高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复位率。(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06-609)  相似文献   

12.
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收集了我院 1996年 1月~ 1998年 8月对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连续病例 72例 (72只眼 )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病例未经选择的后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除外 )的连续病例 72例 (72只眼 )。男 47例 ,女 2 5例 ,年龄 17~ 73岁 ,平均 5 0岁。无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眼各 2例 ,外院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失败者 10例。病程 2~ 2 40 d,平均 40 d。而 6 0例我院首诊为视网膜脱离者 ,病程为 2~ 90 d,平均 2 7d。第 1组 :采取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 31只眼 ;第 2组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并混合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2例9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1级以下的病例,根据裂孔位置、数目、视网膜脱离的形态等首选放液或者不放液的巩膜扣带术,个别病例辅以玻璃体腔注气术。随访时间7~48(平均10.2)mo。结果:视网膜一次手术复位成功90眼(95%),视力由术前的4.03±0.42到术后的矫正视力4.58±0.33。结论:首选个体化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够用最小量的手术、最小的创伤,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和较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手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放液、玻璃体腔内注气、冷凝、加压(drain-air cryotherapy explants, DACE)手术方法对上方球形或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先在巩膜切口排出视网膜下液,在确信引流通畅情况下玻璃体腔内注气或注液,直至视网膜基本平复,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硅海棉加压块缝合。 结果 42只上方视网膜脱离眼采用DACE手术方法完成40只眼。在手术中用玻璃体腔注液替代注气23只眼,其中5只眼因视网膜隆起程度改善不满意而需注气。1只眼在手术后2周发生新的视网膜裂孔,行巩膜加压,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随诊期,全部手术眼视网膜复位。 结论 DACE是治疗上方球形或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眼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部分病例可用玻璃体注液替代注气方便手术操作。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1-13)  相似文献   

15.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视功能的差异。方法 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一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C3F8)术,另一组采用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结果 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术较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复发率高,二者术后视力恢复均不理以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提高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关键在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在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的同时,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 ,本院收治的 12例 (12只眼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激素的治疗、PVR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15 9例 (92 % )本组 12只眼随访 3~ 6个月 ,10只眼治愈 ,2只眼复发。治愈率为 83.3% ,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结论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PVR发展快 ,术前应及时给予激素治疗 ,PVRA、B级及部分 C1 级可行巩膜扣带术 ,术中尽量不放视网膜下液 ,PVR部分 C1~ 3、D级应行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10例10只眼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了黄斑加固、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均有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眼轴长度均超过27.0 mm,均有黄斑全层破孔.视网膜已僵硬者排除在外.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0只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但1只眼1月后视网膜再次脱离,再次行玻璃体腔注气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孔未闭合.10只眼中有5只眼黄斑孔闭合;5只眼黄斑孔部分区域闭合,部分组织缺损(1个月后黄斑孔周围行激光封闭).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1只眼玻璃体积血,2周后自行吸收.余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术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孔闭合率.  相似文献   

18.
硅油充填术后下半象限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再手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1例21只眼因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联合玻璃体切除、眼内硅油充填术后下半象限仍存在视网膜脱离的病人进行再手术。21例均顺利排出视网膜下积液,玻璃体腔内补充注入适量硅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统计 1995年 3月至 1998年 8月我们所做Phaco白内障摘除和后房人工晶体 ( PC— IOL )植入术2 50 0例 ,其中 2 5例 ( 2 5眼 )术前曾做过巩膜扣带术 ,使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成功地复位。术眼又做白内障摘除后随访 6~ 36个月 ,以观察眼底视网膜脱离是否复发及其视力预后 ,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2 5例 ( 2 5眼 )中 ,男 10例 ,女 15例 ;年龄 39~ 65岁 ,平均 50 .1岁 ;右眼 11,左眼 14,其中 7眼曾施行巩膜电凝和板层巩膜缩短术 ,18眼施行巩膜环扎术。视网膜脱离术后至白内障摘除的间隔时间为 6.0± 0 .51年。2 .方法 :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20.
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 )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 1996年 7月至 1998年 10月的 2 836例 (5 60 9只眼 )LASIK手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 6例 (6只眼 ) (A组 )和1998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2月行LASIK手术 2 160例 (4165只眼 )无视网膜脱离发生 (B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 6只眼LASIK术前平均屈光度为 -8 375± 2 761D (-5 2 5~ -12 2 5D)视网膜脱离发生在LASIK术后平均 12±6 2 3个月 (3~ 2 0个月 ) ;5只眼进行巩膜环扎加外加压术 ,1只眼进行了玻璃体切除、 18%C2 F6 气体填充联合巩膜环扎术 ,6眼均一次手术成功 ,视网膜复位。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 0 97± 0 2 3(0 6~ 1 2 ) ,脱离经治疗后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 0 5 8± 0 31(0 1~ 1 0 ) ,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前平均屈光度为 -0 875± 0 48D (-0 2 5~ -1 5 0D) ,治疗后为 -3 0 4± 0 62D (-2 0 0~ -3 75D)。结论 :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与近视眼本身易发生视网膜脱离有关 ,与LASIK手术无直接关系 ,常规巩膜环扎术及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治疗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但能增加近视度数 ,所以行LASIK手术前应使用间接眼底镜及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