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宏  王梅  张桦  孙平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7,28(6):857-857
患者,男,8岁,因反复骨折伴消瘦5年于2001年8月29日入院.患者为足月顺产第2胎,出生时体重身高正常.2岁时从床上跌落致左桡骨骨折,后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平凉社区人群出生体重与成年后代谢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不同出生体重儿成年后代谢异常的现患率,探索两者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市平凉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15 ~74岁有确切出生体重记录的1 010名中国人(男性390例,女性620例)检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方法观察不同出生体重儿成年后代谢异常的差别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低出生体重者( <2 5kg) 56人,高出生体重者(≥4kg) 53人、正常出生体重者901人。低出生体重组成年后BMI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其中女性体质指数和腰围、腰臀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男性高出生体重组成年后腰围和臀围均较正常出生体重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出生体重组成年后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 .05、P<0 .01、P<0 05、P<0. 01),高出生体重组成年后肥胖发生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 .05);低出生体重与成年后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的发病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低出生体重与成年后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相关,是成年后发生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巨大儿及正常足月儿1岁内体格发育情况,探讨巨大儿及正常足月儿的肥胖发生的差异性.方法 对处于同一生活水平的社区散居儿童66人观察随访1年,记录其1个月、6个月、1岁时的体重、身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婴儿期的肥胖发生率巨大儿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巨大儿在婴儿期内的体格发育明显超过正常足月儿.结论 出生体重是婴儿期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1岁,学生,因肥胖、视力差来院就诊。患儿出生时就比一般婴儿肥胖,以后逐渐加重,行动迟缓.2岁后发现视力差,尤以晚间为重,智力差、反应迟钝。患儿为第二胎足月平产,其兄健在,无类似疾患。父母为姨表兄妹联姻,追溯父母2系三代均无类似患者。查体身长133cm、体重47kg、BP16/11kPa、愚型面容、表情呆滞,行动缓慢,体胖,皮肤无色素沉着.毛发粗黑,无腋毛、阴毛及乳房发育.头颅正常,头围53cm.甲状腺不大,胸围83cm,腹围87cm,心肺正常,肝脾未及。双手掌短、宽、厚,指呈纺锤型。足跖宽、厚,双侧第二、三趾为不完全联趾。肛门细小,睾丸正常,阴茎细小如5—6岁的男孩,无尿道下裂。双眼视力为4.6,近视力为4.7,散瞳检影右眼一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7岁。因肥胖、智力落后四年于1992年7月6日入院。患儿系第一胎,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7kg。3岁前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正常。3岁后始肥胖,半年内体重增加10kg。此后每年体重增加约3kg。进食量明显增多,无多饮多尿。生长发育缓慢、矮小,智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同时发现视力下降,动作笨拙。曾于院外减肥治疗无效。既往健康,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无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患者,男,18岁,以主诉体重逐渐增加18年,颜面部、颈部皮肤变黑3年住院.患者系第一胎第一产,出生体重3.7kg,身长不详.哺乳正常,反应灵敏.母乳喂养至12个月.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6~7个月出牙,1岁说话及走路.否认喂养困难及肌张力低下,智力发育正常.自6个月起较同龄儿童胖,为体形均匀肥胖,无明显食欲亢进.12~13岁开始变声、阴毛及腋毛生长,有勃起及遗精,无明显身高突增.15岁时身高达188cm,体重达127kg.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追赶性生长跨度与儿童期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出生的儿童1 100例,其中低出生体重组300例,正常出生体重组800例,对所有儿童的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等进行记录和统计,计算BMI指数分析生长水平及超重肥胖的概率。结果:低出生体重组儿童BMI增幅在3个月以上的跨度比正常出生组高出将近1/4,低出生体重组BMI增幅在0个跨度时与低出生体重儿BMI增幅在1~2个跨度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出生体重组儿童的BMI增幅和生长水平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满月至周岁时BMI处于同一区间的儿童在5周岁时的体重、身高和BMI均未达到WHO参考的中位数,BMI增幅达到5个及5个以上跨度时,体重和BMI均高出WHO参考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在生长关键时期BMI增幅一般都要大于正常出生体重儿,BMI增幅跨度在1~2个区间对于儿童未来的生长和超重肥胖的控制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出生体重与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本县四所小学的一到四年级的学生(年龄为6-9岁),对出生体重进行回顾性调查,抽取高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各50例作为观察组,并与50例出生时正常体重的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高出生体重肥胖发生率为24%,低出生体重肥胖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8%。结论出生体重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一定的影响,高出生体重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子代3岁时体格发育及胰岛素抵抗与正常妊娠子代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在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临泉医院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产妇及子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及子代149对纳入GDM组,健康孕产妇及子代385对纳入对照组。于2021年1~12月对子代进行体格测量及血样采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产妇身高、孕前体质量、产前体质量、孕产史、子代出生相关资料等资料。比较GDM组与对照组间子代3岁时体格发育及胰岛素抵抗的差异,并根据儿童体质量分为正常体质量组及超重或肥胖组,对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M组产妇生育年龄、孕前BMI、孕前超重或肥胖占比更高,子代出生体质量、超重或肥胖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3岁时超重或肥胖组儿童出生体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肥胖(OR=2.581, 95%CI:1.199~5.557, P=0.015)、孕期患GDM(OR=2.309,95%CI:1.296~4.115,P=0.005)是3岁子代...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1岁,2006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为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kg,智力发育正常,8岁时起出现视力进行性下降,视物模糊,14岁出现肥胖,无头痛、嗅觉、听觉障碍,16岁时接近失明,不能学习和独立生活,一直未正规治疗。4个月前因外伤检查时发现双侧睾丸偏小,继而查性激素示: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睾酮均偏低,为明确诊断来本院。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1.
张雪  潘家华  陈燕  王雪松  吕勇  朱宇飞  王亮 《安徽医学》2021,42(11):1326-1327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性,日龄5 d,因"纳差2 d、反应差1 d"于2020年10月8日收入我院.患儿系胎龄41 +4周,第2胎第2产,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3300克,出生时无窒息缺氧病史,羊水清、量正常,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患儿出生后为母乳喂养,出生2天内有呕吐现象,约每天3次,初期吐出清水样物质及不消化奶液、无咖啡色样物及胆汁,后吐出黄绿色物质;入院前2天出现吃奶差,未再呕吐,皮肤黄染较前逐渐加重,外院皮测胆红素18.3 mg/dL,入院当天反应差,无青紫,无抽搐,无尖叫,大便仍为胎便,小便量可.母亲年龄29 岁,血型为O型RhD阳性;父亲血型不详;家族无特殊疾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单纯性高血压、肥胖伴糖耐量减退(IGT)、高血压伴IGT和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及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 方法用减少样本数的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结合多样本静脉葡萄糖耐量(FSIGT)试验分别测定各类受试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I)、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SG),并计算FSIGT试验中推注葡萄糖后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时的胰岛素峰值与基础值之差(Ip-b),进而评估各组人群早期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结果1.正常组、单纯性肥胖组及单纯性高血压组间的SG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明显高于肥胖伴IGT、高血压伴IGT和T2DM组,后三组间的SG无显著差异.2.正常组的SI显著高于其他病理性5组.3.与正常组相比,单纯性肥胖组、高血压伴IGT组Ip-b值明显升高,肥胖伴IGT和T2DM组Ip-b值明显降低. 结论胰岛早期β细胞分泌功能在单纯性高血压组正常,在单纯性肥胖、高血压伴IGT组处于代偿性亢进状态,而在肥胖的T2DM及肥胖伴IGT患者,机体早期即刻葡萄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已经不足,以前者更为严重,甚至缺如.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肥胖是一种已被认识的营养性疾病。它可导致高血压和心理异常等一系列疾病,并与成年期肥胖有关。作者研究了儿童肥胖与母亲肥胖和出生体重间的关系。纳入研究的标准包括:①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于Mesoalero地区的儿童;②1987年或1988年随访时正常,且此时年龄不超过5岁;③母亲资料容易收集。被研究者均记录病史、年龄、性别、出生体重、随访时体重和身高。母亲资料包括分娩时年龄、非孕期的身高和体重、婚姻状况及糖尿病史。根据ANTHRO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女,13岁,足月顺产第2胎,出生体重2.5公斤,母乳喂养。生后食欲一直很差,生长发育缓慢,但其它系统及神经,心理发育良好。7岁时,曾到北京儿童医院检查,T_3、T_4、TSH、尿17酮,17羟类固醇及游离皮质醇等均属正常,查患儿体型瘦小,面黄,精神差,体重23.2公斤,身长126厘米,体态匀称,智力正常,活动后即感肌  相似文献   

15.
王晶  刘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460-1461,1464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肥胖及正常体质量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肥胖组39例和正常体质量组(正常组)51例。均使用利拉鲁肽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体质量变化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2组患者注射利拉鲁肽3个月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肥胖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正常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时疗效更加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并减轻体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肥胖体型在我国有逐年增加趋势 ,肥胖对手术患者麻醉药物剂量、术后感染及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己被众多研究所证实。但肥胖与全麻术后呼吸衰竭的相关性研究甚少 ,而临床术前预测手术的成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常须涉及此问题。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0年在我院行全麻非开胸、开颅手术 ,且术前无严重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史患者 70 8例 ,其中男 417例 ,女 2 91例 ,年龄 17~ 75岁 ,平均 5 2 .6岁。根据标准体重可分轻度肥胖组 96例 ,中度肥胖组 78例、重度肥胖组39例、正常体重组 373例 ,低于标准体重 10 % 19…  相似文献   

17.
病史摘要男,7岁,因自幼肥胖、左半身进行性偏瘫4年,伴反复发作性气急、心悸9个月,于1981年11月2日入院。患儿系第四胎第三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4.5kg,自幼食量大,每天另加鸡蛋2只,平素少动,形体肥胖。3岁曾高热伴抽搐一次。其后出现左半身轻瘫。5岁时加重,6岁时左手握力下降,不能抬举及持物,行走时左足拖地。1981年2月感冒一周后出现气急、心动过速、唇绀,当地医院按“心肌炎合并心衰”选用毛地黄等治疗,曾一度好转,同年7月和10月又类似发作,长期用地高辛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18.
魏文凭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865-2867
目的 探讨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4 岁~5 岁儿童超重肥胖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有无性别差异,为预防和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扬泰地区60 所幼儿园4 000 名4 岁~5 岁足月母乳喂养学龄前儿童,采用1∶1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645 名超重肥胖儿童和匹配的645 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其出生体重与儿童肥胖关系有无性别差异.结果 无论是男童(OR=3.289,P=0.000) 还是女童(OR=2.622,P=0.000),高出生体重是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男童(OR=3.229,P=0.002)而言,低出生体重是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对于女童(OR=2.011,P=0.094)而言则不然.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男童BMI与出生体重之间呈现"U"形分布(P〈0.05),女童BMI与出生体重之间呈现"半U"形分布(P〈0.05).结论 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在儿童肥胖的干预和预防工作中需要考虑到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18岁,因"智能低下18年,身材矮10年"于2018年7月11日入住我院内分泌科。患者为第二胎第二产,顺产,母亲在孕期否认特殊疾病及用药史,出生时双手、双足均为6指(趾),身长、体质量无明显异常,坐、爬、走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但家人发现出生后智能发育、语言能力比同龄人低下,反应迟缓,体型偏胖,视力差,夜盲,学习困难,未上学。近10年来发现身高较同龄人矮,肥胖逐渐加重。13~14岁月经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1岁.出生后即发现右足第2趾粗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无不适,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无其它部位畸形。仅右足第2趾粗大,长约7cm,直径约3cm,趾端偏向外侧,超过(足母)趾约3.5cm,无触痛,感觉活动均正常.X线摄片;右足第2趾2、2节趾骨较正常延长,末节趾骨远端膨大,形态及趾间关节不规则.在持硬麻醉下行右足第2趾近侧趾间节关离断,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