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5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移植大鼠术后24小时存活率92%,术后1周存活率84%。结论: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近交系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分析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该模型的稳定性,并总结该模型区别于常规使用的SD、Wistar等封闭群大鼠间原位肝移植的特点.方法 实验组选择近交系雄性LEWIS及BN大鼠各30只分别作为供、受体,对照组选择雄性BN大鼠各9只作为供、受体.采用Kamada"二袖套"法实施原位肝移植术,不吻合肝动脉;于术后3,5,7,9,11,13,15 d处死受体获取肝脏组织,用中性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以判定急性排斥的程度.结果 原位肝移植术成功率约为74%,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依次为:肝上下腔静脉出血,门静脉出血,麻醉意外和其他;LEWIS→BN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现象, 而BN→BN组则无排斥现象.与封闭群大鼠肝移植比较,该模型具有自身特点,即在排斥出现的时间、程度和结果转归上表现并非完全一致,然而所有受体均出现了排斥现象.结论 大鼠肝移植是目前研究肝移植理想模型,本研究采用Kamada的"二袖套"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  相似文献   

3.
董瑞强  谢金敏 《医学综述》2012,(20):3425-3427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方法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近似人的复杂手术方法,逐步经历了单袖套法、二袖套法、三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等多种方法。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大鼠肝移植的成功率和移植后的成活率影响较大。目前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存在许多争议,现通过系统地描述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方法的发展过程,总结近年来手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方法:选取体质量相近的SD大鼠作为供受体,分别用Kamada"二袖套法"和改良"二袖套法"(改良的方法包括:提高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质量、改进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套管的吻合及胆总管的重建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比较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分别是78.9%(71/90)和91.7%(55/60)(P<0.05),而两组在总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受体手术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是一种简单﹑易行﹑稳定的肝移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血供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单人直视以"二袖套"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基础,将供体的肝固有动脉和受体的肝固有动脉行套入式微血管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结果:20例肝移植大鼠,2 d存活率95%(19/20);1周存活率80%(16/20);1个月存活率70%(14/20).结论:单人直视下采用二袖套法加套入式微血管吻合重建肝动脉血供的方法可建立稳定的大鼠全血供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6.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技巧. 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基础上,着重对供肝分离、灌注、肝上下腔静脉切取,肝上下腔静脉吻合,袖套和胆道处理等手术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 结果:共建立4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80%,7d存活率达70%. 结论:在娴熟细致的外科操作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无肝期,可顺利完成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8.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供体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采用手缝合法进行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52例,手术成功45例(86.5%),1周内存活43例(82.7%),1个月内存活36例(69.2%),供体手术时间(30.6±4.0)min,受体手术时间(46.0±5.5)min,无肝期为(20.0±2.5)min。结论: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可为肝移植提供理想的研究手段;良好的肝脏灌注,改进的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以缩短无肝期,提高大鼠肝移植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和术式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毅  付华  徐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26-228,232
目的探讨双袖套法建立稳定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及术式改进.方法在Kamada等的袖套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改进,施行原位肝移植95例,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供体手术时间(33.1±2.4)min,受体手术时间(45.7±2.1)min,无肝期(15.9±1.9)min.手术死亡9例,手术成功率90.5%,其中出血5例,空气栓塞2例,血管扭曲2例.术后1周存活率87.2%,术后1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胆漏和腹腔感染各1例,肝上下腔静脉狭窄2例和肝下下腔静脉血栓1例、胆管梗阻和袖套脱落出血各3例.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手术成功率高,为肝移植提供理想的研究手段.高质量完成手术每一步骤,缩短无肝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中显微外科的最佳操作方法,分析术后死亡原因及远期胆道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保留膈肌环。结果共建立13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91.5%(119/130),7d存活率达83.2%(99/119),3个月生存率77.3%(92/119)。结论应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模型需要轻柔细致的显微手术操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保留膈肌环可降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50例大鼠肝移植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50只SD大鼠作供体,50只Wistar大鼠为受体,通过“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结果:24h存活率90%;周存活率82%。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改进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 方法 120只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在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切取供肝方法,二针法缝合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出血点行热止血. 结果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96.7%,3周存活率94.2%. 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两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大鼠肝脏移植模型。方法采用改进的“二套管法”对190只大鼠进行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结果切取供肝的时间平均为32min,修肝时间为13.5min,无肝期为17min,手术成功率达到91.7%。结论改进后的肝脏移植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易学,可重复性好,模型稳定,可作为肝脏移植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不同种属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外科技术。方法通过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分别对Wistar、SD、Buffalo三种不同种属大鼠实施了同系原位肝移植手术,并观察大鼠术后的存活率。结果总计实施了3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是88·3%,其中104例Wistar大鼠同系移植1周存活率为91·3%,1个月存活率为83·7%,127例SD大鼠同系移植1周存活率为90·6%,1个月存活率为82·7%,129例Buffalo大鼠同系移植1周存活率为83·7%,1个月存活率为72·9%。结论纯系大鼠(Buffalo)的肝脏解剖结构变异较大,纯系大鼠与杂种大鼠对肝移植手术耐受有较大差异,但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克服,这是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双套管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中细节和要点,建立一种更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原二袖套法基础上,综合各种改良术式,经腹主动脉灌注,单线连续外翻缝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单管内支架端端吻合胆总管,术中改进细节,减少出血,合理地复温、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和无肝期;观察术后成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共制作12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不包括预实验),供体手术时间(17±1.5)min,受体手术时间(37±2.5)min,无肝期为(19±1.5)min.手术成功率94.2%,周存活率90%.结论娴熟的外科操作并精简术式,改进细节,可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和存活期,为实验研究制作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参考Kamada建立的"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并加以改良,统计手术各步骤时间以及受体的生存率情况。结果:共进行移植手术86例。供体手术时间为(29.0±0.8)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2.0±0.7)min,无肝期为(15.0±0.3)min。受体术后24h、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生存率为分别94.2%、91.7%、88.3%、83.7%。结论:改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稳定的动物模型,重视供体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术后稳定存活情况。方法50只W istar大鼠和50只雄性SD大鼠分别作为为供体和受体,通过改良“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后24 h存活率和1周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肝移植术后24 h存活率为84.0%(42/50),死亡的8例中麻醉控制不当2例,出血4例、血栓形成2例;1周存活率82.0%(41/50),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于脓胸,可能为管饲喂养营养剂引起食道穿孔所致。结论固定的配合,术中仔细、轻柔的操作和熟练的显微镜外科技术,以及改善手术环境和术后饲养环境,是大鼠术后稳定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稳定大鼠肝移植模型的规范及移植肝灌注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稳定模型的规范和提高成功率的措施,比较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对移植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显微镜下,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进行10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并依据灌注方式分组: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n=50)。检测术后肝功能,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生存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组织病理学表现相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49/50)和96%(48/50),3月存活率分别为93.5%(29/31)和93.3%(28/30),术后肝功能、手术成功率和3月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供肝经门静脉灌注和经腹主动脉灌注均可采用,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肝移植模型。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规范细致的手术操作、缩短无肝期时间是提高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