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中医学研究成果与中医古籍论述,阐述了各脏腑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及相互作用。认为肺脏是哮喘发病及整个病程的主病之脏,但与脾、肾、心和肝等脏腑密切关联,且相互影响。从五脏相关学说出发,提出治肺为治疗哮喘的必经之路,配合调理脾、肾、心、肝为哮喘治疗或预防复发的重要方法,更全面地认识和掌握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疗效,并为哮喘的诊治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浅述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本文通过整理蔡老为中医妇科初学者的讲课内容,对其运用“精血”理论阐述妇科疾病的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突出精血理论在妇科疾病中的地位,认为精血的盈亏与肾肝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妇女疾病从调补肝脾肾及调理气血冲任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陈紫薇  陈明 《陕西中医》2020,(11):1627-1631
脾为后天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以后天滋先天,使从脾论治成为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经典方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内最庞大的“器官”——肠道菌群与“脾”的功能非常密切。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是加速CKD进展的重要环节,基于脾肾互根互用的中医原理,收集、整理肠道菌群与CKD代谢功能、免疫应答及肾脏损伤关联的文献,从肠道菌群与机体功能代谢和内环境稳态的角度进行探讨,认识到运用中医药可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的丰度、结构和代谢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肾脏代谢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提出肠道菌群是从脾论治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出现水肿、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病、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临床上应关注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探索发病机制,防治本病。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未记载“糖尿病肾病”的名称,根据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其多属“肾消”“水肿”“尿浊”的范畴,现代医家多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大多数当代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目前并未统一。文章介绍浊毒学说,分析“脾不散精”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认为浊毒分为湿浊毒、谷浊毒、瘀毒,从“脾不散精、浊毒内蕴”继而“损伤肾络”的角度探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提出在治疗方面应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综合调理,采用“助脾散精、化浊解毒、化瘀通络”,兼补肾健脾扶正、利水消肿、通腑泄浊、搜风通络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芳  王思农 《河南中医》2011,31(10):1095-1096
异常的情志活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而促使银屑病复发、加重或恶化;而积极的情志则能预防银屑病的发生或延缓,这一点与中医所认为的七情内伤是银屑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不谋而合,所以对银屑病的预防治疗,应重视精神与情志调理。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以机体免疫异常为基础。中医学"脾""肾"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中医学"脾""肾"是机体免疫的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健脾、补肾、益气、温阳等中药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活性、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促进免疫活性物质表达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认为,脾肾两虚是IAS的中医基本病机,IAS的中医辨治以培补脾肾为基本治法,重用健脾补肾方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多靶点调控免疫系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7.
桥本甲状腺炎(HT)属中医瘿病范畴,因其在颈绕喉而生,为肝经循行所主。五脏相关理论源于中医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一体观为基础,综合阴阳、气血观念的整体调理。导师张珊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HT属肝脾肾三脏同病,先见肝病,后传脾脏,肾虚贯穿全程,肝郁脾虚、肾之阴阳失调为发病关键。以气滞、痰结、血瘀为病机特点,以“消、畅、补”为治法,疏肝、健脾、益肾辨证施治,阴阳和合,以平为期。本文以“五脏相关”理论为基础,剖析肝、脾、肾与HT的发病联系,完善从整体观念辨治HT的理法方药,为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性、系统性皮肤病,临床以红斑、丘疹,其上覆白色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型四种类型,中医俗称“白疕”“松皮癣”等,中医病因病机与多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关系密切,西医病因病机与遗传、环境、免疫功能等因素密切相关。儿童银屑病则以儿童为发病群体,儿童寻常型银屑病是儿童银屑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点滴状皮损表现最为多见。文章指出中医病因病机还应考虑肺卫受邪致病,西医病因病机常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关。在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的诊疗过程中还需注意儿童“心肝有余,脾肾易虚,肺为娇脏,易实易虚”的特殊体质,结合体质辨证处方用药。王建青主任认为儿童寻常型银屑病以肺卫热毒为主要病机,病变主要在卫分,治疗以轻宣肺卫、透表解毒为主要治则,以牛蒡解肌汤加减组方,擅长运用轻宣透邪之品,其独特的治疗经验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属于中医“骨痿”的范畴,认为肾虚为SOP发病的根本原因,脾虚为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其病机主要以脾肾两脏虚损为本。脾肾二脏为先后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四肢,脾肾与筋骨相关;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骨骼与肌肉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脾肾两虚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证型。故补肾健脾壮骨为SOP的治则,同时应根据其兼夹瘀血、气滞和痰湿等,辅以活血化瘀、行气导滞、化痰祛湿。基于脾肾相关理论优化中医药防治SOP的诊疗方案,可为中医药临床治疗SOP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自拟免疫Ⅱ号治疗银屑病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拟免疫Ⅱ号治疗银屑病23例上海东方医院皮肤科黄懿(200120)关键词:免疫Ⅱ号,银屑病银屑病在中医文献中称之为“白”,民间又称“牛皮癣”,病因不明,病程迁延,临床无特效药,如有家族遗传发病则更令医家棘手。笔者运用本院自制中药免疫Ⅱ号口服液,对病程...  相似文献   

11.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于当今和国内外临床的皮肤科疾病,为具有代表性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也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是皮肤科较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与皮肤免疫系统等都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组织病理关系,其发病的根本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如今我国在西医治疗方面仍然缺乏先进有效的诊疗新方法,所以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历代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学说多为从“血热”“血瘀”“血燥”三方面分析,认为血热是导致银屑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故中医多采取清热凉血之法治疗该病。文章经探索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通过临床医案的形式从病因病机、临证验方及配伍加减探讨赵学义主任灵活运用地膏麻附细辛汤加减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病情复发的控制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为现代中医学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提供很好的研究,从而达到疗效显著的优势,为中医防治银屑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但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胃虚弱、湿浊内盛是本病的发病关键。治脾和固护脾胃功能在整体治疗中尤为关键。采用中药内服辅以针灸整体调理,以健脾益气为基本,佐以化湿理气、和血、导滞、温阳、补肾、固摄。针灸能取扶正祛邪之功,使脾复健运、水湿得化,大肠气血得行。整体调理能调理机体免疫,防止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4.
对中医“脾”本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理脾胃防治疾病,是祖国医学治疗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研究、阐明调理脾胃的理论基础——中医脾胃学说,对发扬祖国医学宝贵遗产,创立我国新医药学,估计会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脾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看来“脾”是中医脾胃学说的核心,科学地阐明中医“脾”的本质,是研究脾胃学说的一个关键。下面谈谈个人对研究“脾”本质有关几个问题的一些初步意见,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神经性皮炎系临证常见“顽癣”之一,其发病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临证所见“肝郁致癣”与“脾虚致癣”两大病机常被忽视。本文提出中医治疗神经性皮炎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入手。  相似文献   

16.
脾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其生理特性、功能及与其他脏腑的密切关系都决定其对情志活动的重要影响。现代研究表明,脾虚可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下降、神经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激活、能量代谢障碍、肠道菌群失衡,健脾可以通过对上述各种途径发挥调节作用改善抑郁症。可见,脾在抑郁症的发病及治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从脾论治抑郁症具有充分的中医理论依据和大量现代研究。因此,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应重视脾的调理,同时兼顾他脏。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可归属“阴阳毒”范畴。导师黄传兵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理论,提出“阴阳毒,从脾肾论治”的观点,并拟健脾滋肾法治疗SLE。“固本培元”中“本”指脾肾,“元”指元气。“固本培元”理论以固护脾肾,培补人体元气为治病根本。健脾滋肾法与“固本培元”理论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探讨健脾滋肾法治疗SLE的理论内涵,从探讨“固本培元”理论与脾肾二脏关系出发,围绕SLE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方面,剖析“固本培元”理论在SLE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慢阻肺从脾论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可归于中医“咳嗽”、“喘证”、“痰饮”、“肺胀”等病的范畴,发作期以痰饮瘀血互结的标实证为主,缓解期以肺脾肾三脏虚衰的本虚证为主。其中脾虚在痰饮及瘀血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本病的发病及转归,慢阻肺早期和缓解期健脾益气治疗对预防发病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对慢阻肺与脾虚的关系探讨如下。1 脾虚是慢阻肺的易发体质1-1 脾为生痰之源《素问·经脉别论》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说明水谷之精气通过…  相似文献   

19.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茵  许尤佳 《河北中医》1998,20(3):187-189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其病因较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又无统一的防治方法,因此给该病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中医在这方面充分体现了整体优势,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现就中医的诊治作一综述.1 病因病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现代研究表明,脾、肾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最为密切、李富汉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多由肺卫不固,脾肾虚弱引起,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张亮等认为本病发生主要是正气虚弱,营卫不和,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或环境污染等有关,强调祖国医学“四季脾旺则不受邪”的观点.张湘屏等根据“肺朝百脉”和气血相关学说,认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且致残率高,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折磨。该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在临床当中的治疗颇为棘手。常规的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以及抗风湿药物等来控制病情,但疗效并不显著,因此临床上常常结合中医药治疗以提高疗效。中医临床多认为RA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密不可分,且该病常累及经脉、筋、骨、关节等部位。文章基于“筋骨-经脉”理论,从肝、脾、肾三脏的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RA病因病机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肝、脾、肾三脏的脏腑功能失调是其发病之本,肝失疏泄、肝失所养,脾失健运、脾气虚弱,肾精亏虚等均可导致痹证发生。又从“肝脾肾-筋骨”、“肝脾肾-经脉”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RA的辨治,“肝脾肾-筋骨”方面,在中医临床中常常以健脾除湿、补益肝肾为基本治疗原则,以使筋骨得以强健,关节得以流利;“肝脾肾-经脉”方面,从肝经、脾经、肾经的角度出发,调畅肝、脾、肾三经气血,则通而不痛。文章以此理论为核心探究RA论治,并结合医案予以辅证,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