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治疗方法 镇眩汤;半夏18g,泽泻30g、茯苓、珍珠母、益母草各20g,白术、丹参、竹茹、天麻各15g,菊花、生姜各9g,甘草5g,陈皮12g。每日1剂,水煎服。对恶心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20g;兼头痛者加白芷9g,川芎、当归、地龙各15g;有热象者加黄芩9g,栀子12g;痰郁日久出现心烦口苦者加温胆汤。连服6~9剂为1个疗程,呕吐严重者,水煎后频服,必要时静脉补液数天,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结果 痊愈(78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17例):临床症状消失,但1年内有复发者。无效(5例):服药后临床症状元变化。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药 柴胡12~30g,黄芩10g,半夏、鸡内金各10~30g,金钱草30~60g,海金砂、郁金各10~20g,陈皮10~15g,生甘草6g,生姜3~8片。辨证加减;发热重者加金银花30~50g;胁肋疼痛明显者加玄胡、川楝子各10g;恶心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30g;胃脘胀满者加厚朴10g;纳呆者加三仙各3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或潘泻叶等;黄染者加茵陈30~60g,栀子15g。水煎服。1dl~2剂。 治疗结果 30例中,痊愈(服药3~15剂诸症消失、胆囊B超正常者)23例;好转(服药5~15剂、症状好转者)7例。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方法:藁本、白芷、徐长卿各12g,羌活、川芎、生地各10g,细辛3g。加减:风热牙痛或牙龈肿痛加双花20g,连翘15g;胃火牙痛加石膏20g,知母10g;胃热腑实、口臭便秘加大黄、芒硝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1d2次。 治疗结果:痊愈:服药3剂后牙痛停止,随访半年未复发者25例;显效:服药3剂以上牙痛消失,半年后偶有复发者10例;无效服药3剂以上症状无减轻3例。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法:祛风定痛汤组成:天麻、全蝎、蔓荆子、红花各10g,川芎15g,白芍30g,甘草12g。蜈蚣2条,吴茱萸5g,半夏6g。水煎,分2次服。加减:痛连前额及眉棱骨者加白芷,连巅顶者加藁本,连后颈者加羌活,心烦易怒者加石决明、菊花,伴不寐者加夜交藤。女性与月经周期有关,定期发作者,则在经前3~5d服药。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不复发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复发疼痛不明显者。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偏头痛获愈者42例,好转者6例,无效9例,其中服药3~5剂中断治者4例。  相似文献   

5.
白芥子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大量白芥子配方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方药:白芥子15g,川芎12g,半夏12g代赭石12g,天麻12g,茯苓12g,党参12g,熟地12g。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1剂。呕吐加灶心土30g。上方连用5天为一疗程。一般1个疗程症状减轻,2个疗程痊愈。疗效标准: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消失为痊愈;以上症状减轻为好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两年来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5例均为门诊患者,且经颈椎X线片确诊为颈椎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35-6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余年。2治疗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法半夏15g,天麻12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甘草6g。眩晕甚、头痛者加钩藤、石决明;恶心、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竹茹;上肢麻凉者加桂枝、鸡血藤;颈、肩、臂放射痛者加元胡、白芍;耳鸣、重听者加郁金、石菖蒲;心烦、口干苦者加栀子、黄芩。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眩晕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随访2个月未复发。显效:眩晕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劳累后偶有发作。有效:眩晕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有时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3.2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7.
笔者使用加味增液汤治疗脊髓麻醉后头痛 7例 ,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患者 ,女性 5例 ,男性 2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46岁。因手术行脊髓麻醉 ,术后患者坐立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 ,眩晕 ,恶心或呕吐等症状。2 治疗方法加味增液汤 :玄参 15 g,生地 15 g,麦冬 12 g,白芷 60 g,黄芪12 g,党参 12 g。水煎服 ,复渣 ,分 2次内服 ,1剂 /d,连服 3剂。3 治疗结果本组 7例患者 ,首剂后头痛明显减轻 3例 ,连服 3剂后 6例患者的头痛 ,眩晕及恶心呕吐症状消失 ,坐、立、行走如常。 1例 4剂痊愈。4 病案举例黄某 ,女 ,2 6岁 ,1998-0 7因…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法 中药虎茵金黄汤组成:虎杖、茵陈各30g;金钱草20g,大黄10g,白茅根15g,山栀、甘草各12g。转氨酶升高者加五味子20~30g,连翘、蒲公英各15~20g;食欲不振者加山楂30g,五味子15~20g;恶心者加半夏10g,藿香、陈皮各12g;乏力者加黄芪20~30g,党参15~20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连服20~30剂为1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黄疸消失,症状、体征恢复正常,血胆红素正常,转氨酶正常,HBsAg(—),随访2~3个月未见复发;有效:黄疸消失,症状、体征正常,血胆红素、转氨酶较前下降,但未恢复到正常;无效:黄疸未消失,血胆红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药:党参、珍珠母各15g,黄芪、朱茯苓、远志、菖蒲、炒郁金、炒枣仁、炮附片、五味子、当归各10g,山萸肉、木香各5g。心烦不眠,口苦易怒者加朱麦冬、川黄连;耳鸣腰酸者加菟丝子、杜仲;虚汗多者加麻黄根、煅牡蛎;头痛眩晕者加钩藤、天麻。水煎服,日1剂。治疗结果:治愈(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恢复,无任何遗留症)34例,其中服药2~5剂者16例,6~8剂者12例,9~12剂者3例,15剂者3例。病案举例:张某,女17岁。1979年11月4日初诊。患者因神志恍惚,呼之不应1d而护送入院。其母代诉:前一日遇车祸坠入河中,惊恐成疾,昏睡终日,时伴惊  相似文献   

10.
1、内服方 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黄芪30g,桃仁9g,当归12g,川芎、地龙、红花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15剂为1疗程。加减:头痛甚者加白芷、土鳖虫;恶心、呕吐较重加半夏、生姜;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兼寒邪者加细辛、桂枝。共收治3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临床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头痛未再复发者)27例,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自觉症状消失,遇诱因有轻微发作者)7例,  相似文献   

11.
<正> 治疗方药 泽泻20g,云苓、钩藤各15g,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炙甘草各10g。美尼尔氏征加桂枝、生姜各10g;高血压病加夏枯草、怀牛膝各15g;颈椎病加葛根、丹参各20g;区吐较重酌加赭石15g,竹茹10g。每剂煎两汁共700ml,早晚各服350ml,7剂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服药1~2疗程后眩晕及其它症状完全消失,停药观察无复发者为治愈,共43例;眩晕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停药偶有轻度复发者为好转,共14例;眩晕等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拟三八导尿汤治疗产后急性尿潴留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45例均为住院病例,初产33例,第2胎12例;年龄21~25岁34例,26~30岁11例.尿潴留时间最长3日,大多为12~24小时,临时导尿18例.2 治疗方法三八导尿汤基本方:麻黄5g,杏仁10g,甘草5g,车前子20g(包煎),本通10g,滑石15g,瞿麦10g,篇蓄10g,茯苓10g,桑白皮10g.气虚者加黄芪、白术;恶心呕吐者加砂仁、半夏;纳差者加鸡内金、神曲;胸闷心烦者加郁金、炒栀子.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用.3 治疗结果痊愈31例,服药2日内小便通畅,症状完全消失:有效9例,服药3~6天内小便通畅,症状消失;无效5例,服药6天以上,或改用其它方法治疗.治愈率68.89%,总有效率88.89%.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 炒白术、茯苓、党参、醋炒白芍各15g,姜半夏、煨豆蔲各12g,陈皮10g,砂仁6g,苡仁20g,甘草4g。脾阳虚弱,肠鸣 水泻,四肢欠温,手足发凉者,加附子、干姜、肉桂、细辛;腹中冷痛加吴芋,中气不足,身困乏力、气短懒言者加黄芪、升麻;气滞不舒、胁肋胀痛、加木香、厚朴;腹胀,消化不良者加大腹皮,炒莱菔子;每日1剂、冷水煎服,若加附子则用开水煎服。 治疗结果 服药3至5剂,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者14例,服药6至10剂,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者11例,服药11至15剂,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者5例,服药后症状缓解,大便次数减少,但未痊愈者2例,总有效率为百分之百,以上病例,治愈后随访3个月以上均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法:郁金、白芍、厚朴、枳壳、党参、茯苓各12g,苍术、陈皮、甘草各10g,柴胡、木香各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痛甚加延胡、川楝;呕吐加半夏,伴胆石者加金钱草、鸡内金,黄疸加茵陈,便秘加大黄。其中6例住院病人急性期给予输液及抗生素治疗,急性期控制后,单用上方加减治疗。 治疗结果:显效(症状体征消失,B超复查胆囊恢复正常,2年内未急性发作者)30例;好转(症状体征好  相似文献   

15.
所以载丸治疗先兆流产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2年10月至1994年11月应用陈修园《女科要旨》所以载丸治疗先兆流产4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年龄22~30岁,平均26岁.既往有流产史28例,其中流产1次18例,2次9例,3次1例,先兆流产时间属早期(妊娠12周以内)者36例、晚期(妊娠12—20周)者40例.临床表现:患者来诊时,皆有不同程度之腰腹痛、腹压胀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治疗方法]基本方:白术、杜仲各15g,党参20g,茯苓10g,桑寄生30g,红枣十枚(去核).兼证加减:气虚加黄芪30g;血虚加阿胶12g;血热加生地15g,黄芩9g;腹痛加白芍12g;阴道出血加苎麻根12g,仙鹤草12g;腰痛加熟地20g,川断15g,菟丝子30g;恶心呕吐加竹茹9g,砂仁3g.每日1剂,每剂煎2次,早晚各服1次.待症状消失后,停药观察7—10天仍无症状者为痊愈.  相似文献   

16.
耳源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耳鸣、听力减退等。笔者自1981年5月~1988年5月,用自拟化痰通窍汤治疗耳源性眩晕114例,均获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14例中,男51例,女63例;年龄23~50岁,其中23~30岁者16例,31~45岁者74例,45岁以上者24例;伴眼球震颤者78例。治疗方法以自拟化痰通窍汤为基本方。组成:半夏20克白术12克生南星1.2克泽泻12克石菖蒲20克桂枝10克菊花15克,水煎服,日1剂。加减:头痛甚者加蔓荆子;肝火甚者加龙胆草、丹皮;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呕吐甚者加生姜、赭石;耳鸣重听者加郁金、葱白;脘闷不食者加砂仁。治疗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内未复发者)103例,占93.35%;有效(服药  相似文献   

17.
<正> 治疗方法 当归饮子药物组成:当归20g,川芎、荆芥各9g,赤芍、防风各12g,生地、黄芪各30g,白蒺藜、何首乌各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药物剂量可随病情酌加变更。伴发热者加金银花15g,连翘9g;伴大便秘结者加槐角15g,生大黄9g;伴腹痛、腹泻者加薏米20g,秦皮9g。 疗效标准及结果 临床治愈(30例):风团及瘙痒症状消失,半年随访风团未作;好转(6例):服药后风团消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 薄荷、荆芥穗各5g,连翘、黄芩、牛蒡子、赤芍药、骨碎补各10g,炙升麻、北细辛、粉甘草各3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5剂为1疗程;小儿用量酌减。热邪偏甚,牙龈肿痛者加银花、山栀;兼胃热盛,口臭便秘者加石膏、生大黄;肾火浮越,牙根浮动者加玄参、生地;龋齿致牙痛者加乌梅、白芷,不效,再加五倍子另煎含漱。 治疗结果 痊愈:服药5剂后牙涌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22例;显效:服药5剂以上牙痛消失,随访1年偶有发作,但再服药牙痛即止者18例;好转:服药5剂以上,牙痛消失或减轻,停药后复发,继续用药仍可减轻者6例;无效:服药5剂以上,牙痛无减轻者2例。总有效率为95.8%。  相似文献   

19.
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眩晕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药:白术、党参、车前子(包煎)各10克,苍术、炒山药各30克,陈皮12克,柴胡、炒芥穗各3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枣6枚为引。每日一剂,分三次服。治疗效果:眩晕消失,伴随症状消失,舌脉恢复正常,半年以内未复发者为痊愈,共51例;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或痊愈半年内复发者为好转,共13例。病案举例:齐某,女,43岁。1986年4月19日就诊。头晕20余年,时发恶心、呕吐痰涎及清水,食欲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药:以补中益气汤合生化汤加减:黄芪30g,茯苓、桃仁各15g,当归、白术各12g,炮干姜、川芎各10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g。有低热者加黄柏、车前子、白茅根各10g,便秘者加大黄6~10g,气虚甚者加党参15g,黄芪量可加大至60g。水煎,每日一剂。治疗结果:30例中、服药1剂而痊愈者12例、2剂而痊愈者16例,3剂而痊愈者2例,总有效率100%。病案举例:梁某,23岁,以初产39周妊娠,产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