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短波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我们将 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超短波疗法加电针与超短波疗法加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病程 2d~ 3个月 ,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 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31岁 9例 ,31~50岁 1 6例 ,>50岁 5例。B组 30例中 ,男 1 7例 ,女 1 3例 ;<31岁 9例 ,31~ 50岁 1 6例 ,>50岁 5例。 2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1 )A组 :①急性期采用超短波疗法 ,频率50MHz,波长 6m ,园型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的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拔罐治疗手段。结果通过电针和拔罐刺激患侧面部穴位,提高了面部神经的兴奋性:总有效率达967%。结论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尽快恢复病损的面神经功能,经济、实用,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
胡兵 《现代康复》1999,3(3):301-30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本人于1993年至1996年间用电针、水针治疗.观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5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分型预测与面神经肌电图检查相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2-09/2005-02济南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电针穴位分型法划分为一般型和顽固型,一般型为电针1组,顽固型分为电针2.组、综合治疗组。电针1组、电针2组均都采用电针治疗:取穴阳白、太阳、地仓、下关、风池、翳风、迎香、攒竹、承浆。均取患侧。同时取健侧的合谷。针刺得气后采用电针治疗仪治疗,频率120-250次/min,每次留针30min。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两天,再行第2个疗程。综合治疗组:在常规电针治疗的同时,针刺时均采用中等手法刺激,同时加取双侧足三里穴,均采用补法,每10min行针1次,面部患侧采用特定电磁波照射.以下关、翳风穴为主进行局部照射,距离30-40cm,温度舒适为宜,每次电针加照射40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两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行面部面神经肌电图检查。 结果:8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各组疗效的比较:电针1组43例中42例痊愈,占95%,顽固型37例仅痊愈15例。电针2组和综合治疗组分别占30%,53%。差异明显(P〈0.05)。②各分型患者有效病例疗程长短比较:电针1组基本上在两个疗程内痊愈,电针2组,综合治疗组多在两三个疗程或3个疗程后好转,治疗时间较长。③不同分型患者面神经潜伏期M波比较:80例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其中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35例、50%~30%32例,〈30%13例,3个月后随访,M波波幅比值〈30%中的5例仍有明显面瘫体征,〉30%的67例中面瘫体征基本恢复。④按肌电图分型标准各型所占比例数比较:按肌电图分类的一般型43例中治愈41例,占95%,而顽固型中,按肌电图分类的轻中型31例中痊愈15例,占48%。无效的5例均提示为重度失神经性损害。虽然面神经肌电图,从面神经运动潜伏期是否延长及根据其失神经性损害进行分类,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准确性,但同电针穴位分型两法合用,分型预测更直接明确。 结论:电针分型可以预测该病的预后,对比面神经肌电图情况,判断其预后基本一致。同时根据分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张志刚  孙毓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71-6871
通过患侧太阳、阳白穴对电针的感应程度进行分型,在明确分型的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358例进行针对性治疗。治愈率一般型为93.4%,顽固型为28.3%。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6.2%。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以面神经麻痹及口眼歪斜为临床症状的针灸科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根据黄选兆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面神经炎诊断标准[1]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男45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早期针灸治疗多能很快恢复,笔者运用电针及 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30例,取效良好,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 30例中,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 19例,女 11例;年龄 20~ 77岁。病程 2~ 60 d。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排除外伤、耳源性、腮腺炎、糖尿病性、肿瘤、颅后窝病变所致面神经麻痹。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电针治疗及 TDP照射治疗。取主穴:患侧攒竹,阳白透鱼腰、四白、翳风,地仓透颊车,双侧合谷、足三里。若闭合眼睑时眼裂大,眼睑无明显运…  相似文献   

9.
10.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娟  康尔竹 《现代康复》2000,4(10):1538-1538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神经内科占有较大比重,多起病突然,临床治疗多样。我院自1998年8月至2003年7月用针灸与药物治疗面瘫25例。与单纯药物治疗21例相比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0例张福金,张淑阁,韩峪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很多物理疗法均有一定疗效。我们应用几种物理疗法,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周围住面神经麻痹患者90例,男50例,女40例;年龄6~20岁26例,2...  相似文献   

13.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用的方法有早期应用激素、局部超短波、针灸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良。我们于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6月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0 0例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0 0例患者均根据陈廷贵等[1] 的“面神经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程 <14d。病情程度分级 :轻度—面肌瘫痪轻 ,可勉强闭合眼睑 ,鼓腮时基本不漏气 ;中度—面肌仍然有部分功能 ,但眼睑闭合不全 ,鼓腮时漏气 ;重度—面肌完全瘫痪。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5 0例 )和对照组 (5 0例 )。观察组中 ,男 2 6例 ,女 2 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强的松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联合强的松口服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肌电图改变。结果:治疗7 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7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0.33%,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2组CMAP波幅均较前恢复,R1潜伏期均较前缩短,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更快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恒定磁场并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早期采用钕铁硼永磁体穴位贴敷加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穴位磁片贴敷加超短波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用超短波组(对照组)各20例,按徒手肌力试验检测方法的标准测定和评估患侧面肌肌力。结果 两组患侧面肌肌力在治疗3周时达4级以上共22例,观察组16例占该组的80%,对照组6例为该组的3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物理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处理方法,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将148例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8例,2组除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观察组用超短波并脉冲磁场治疗,对照组只用超短波治疗,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开始用超短波并脉冲磁场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刘金华  张群 《中国康复》2010,25(5):329-329
2005年6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3~65岁,平均38.5岁;病程1~30d,平均5d;右侧21例,左侧29例。50例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电脑导平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群  黄国志 《现代康复》2000,4(3):447-448
  相似文献   

19.
20.
超短波治疗急性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于洪涛1成述昌1王秀媛1闫秀林2王秀华3方学良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之一。不同病期用不同方法治疗[1]。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常用电疗、红外线、TDP及超声波等。本文应用超短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