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科自1996年10月~2004年2月共收治脑出血360例,其中复发性脑出血26例,现将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孟红旗  刘炯 《中原医刊》2002,29(5):12-13
目的:评价脑出血复发的频率及阐明与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影响于出血的不同频度及不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舒张压控制良好者(OR=2.2,95%CI1.05-3.78,P=0.05)卒中复发的危险性降低。结论:高血压和控制与否与脑出血的昨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生频率,发生机制及预后。方法:通过对复发性脑出血的血压,两次出血间隔时间,出血量,意识状态,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而探讨复发性脑在的发病机制。结果:复发性脑出血的预后较第一次脑出血的预后差。结论:复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一直以来认为复发性脑出血和高血压关系不大.本研究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及预后. 方法 我们评估了359例脑出血患者(其中22例为复发性脑出血).结果 原发性脑出血中5例年龄超过70岁(23 %),原发性和复发性病人平均年龄 分别为60和63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86 %),糖尿病(27%),抽烟和喝酒(分别为14%).结果 表明有35%的病人胆固醇是低的.复发性脑出血最常见部位是基底节,主要与高血压有关.总死亡率为32 %.致残率和轻度后遗症率分别为41%和27%; 轻度后遗症中有两例为复发性脑出血.基底节出血预后差,在轻度后遗症病人中少见.分析其危险因素认为再次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 56%的患者是因为初次出血后血压没有很好的控制.结论 复发性脑出血并不少见.最常见的是基底节出血,主要原因可能是高血压;脑叶出血不太常见可能和脑血管淀粉样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复发性脑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出血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脑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部位以及伴发病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再出血发生率为5.6%,再出血70%发生在基底节区,复发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结论正规治疗高血压是防止脑出血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脑出血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认为原发性脑出血较少复发.近几年来随着CT技术的广泛应用,不典型中小出血灶的检测率增加和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使得首次脑出血的病死率降低,加之复发危险因素增加,从而使复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有较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4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分死亡组77例(54、2%)和存活组65例(45.8%),对所有患者的年龄、血压、体温、意识状态、出血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及生化指标(血Glu、Cr、TG、TCH、HDL-ch、LDL-ch)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70岁、收缩压≥185mmHg、体温≥39、1℃、深昏迷、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血压、出血量、血Glu、Cr、TG、TCH、HDL-ch、LDL-ch的均值均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复发性脑出血中高龄、收缩压≥185mmHg、T≥39.1℃、深昏迷、出血量大、合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血生化异常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故应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脑出血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脑出血 (Recurrent Intracerebm l Hemorrhage,RICH)是指患者首次自发性脑内出血后再次、甚至多次发生的脑出血。目前认为 RICH并不少见 ,为了全面认识 RICH,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 ,就 RICH的发病率、病因、出血部位、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1 发病率RICH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至今未见报道。所报道的RICH发病率均来自临床统计资料。一般认为 RICH患者占同期脑出血患者总数的 2 .7%~ 7.2 3% [1~ 8] ,其中部分观察是针对高血压性 RICH。另外几组前瞻性研究发现 ,RICH的发病率分别为 8.6 % [9]、12 .5 % …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出血复发的时间、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4~ 2 0 0 2年间我科 52例复发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 2年内复发率最高 (76 9% ) ,再出血部位在首次出血的对侧占 78 8% ,同侧占 2 1 2 % ,无 1例发生于同一部位。结论 :高血压及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为目前复发性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首次出血后有效控制血压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脑出血51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清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32-233,237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首发脑出血患者进行比较。结果:49例病人2次出血、2例病人为3次出血,41.18%在1年内再发。再发类型以基底节—基底节型最多见(58.82%),脑叶—脑叶型次之(11.76%),多在对侧再发。与首次患者相比再发性脑出血多有高血压病,病程较长且预后不良。结论:复发性脑出血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脑出血后1年内再出血危险性较大,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防止脑出血复发。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41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及31例非高血压脑出血(NHICH),结果显示:HICH组呕吐严重,意识障碍明显.两者均占该组病例的61%。NHICH组呕吐轻、意识障碍轻,仅占该组病例的22.6%。HICH组死亡16人,NHICH组死亡3人,两组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HICH组预后差主要与其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出血后脑部继发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二次脑创伤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少军  章翔  费舟  吴景文 《医学争鸣》2002,23(23):2195-2197
目的:观察二次脑损伤(SBI)因素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总结112例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的SBI因素,包括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体温(BT)及动脉氧饱和度(SaO2),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7例(60%)患者合并有SBI,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良好14例(21%)、中残19例(28%)、重残24例(36%)、植物生存4例(6%)、死亡6例(9%);无SBI者45例(40%),恢复良好16例(36%)、中残20例(44%)、重残5例(12%)、植物生存2例(4%)、死亡2例(4%)。结论:多数HICH患者不同程度的存在SBI,合并有MAP,ICP,CPP,BT和SaO2异常等SBI因素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创治疗脑出血对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进行YL-l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微创穿刺治疗,对照组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第2周和第8周的治疗效果,并分别进行Fugl-Miyer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评价(ADL)能力评价。结果:两组按简化Fugl-Meye评分法和ADL的Brthel计数计分法评定,在治疗后第2周和第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简便易行,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肠内营养应用的最佳时机。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24h、25~48h、49~72h开始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GCS评分。结果 :术后14d,B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较A、C两组高,A、B两组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C组,B组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C两组,B组GCS评分显著优于A、C两组。结论 :对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于术后25~48h建立肠内营养支持更能满足患者营养需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意识状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原因。方法 :分别采用骨窗血肿清除术、骨瓣血肿清除术、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术后逐级降血压、应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粘度、解除脑血管痉挛的药物、短期应用止血药。结果 :预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Ⅰ级 4例 ,Ⅱ级 3例 ,Ⅲ级1例 ,Ⅳ级 2例 ,Ⅴ级 2例 ,死亡 2例。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发生与预防与高血压病、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气管切开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气管切开术47例,按切开时机分为早切组25例(≤24 h)和非早切组22例(>24 h)。比较2组患者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早切组1周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非早切组(P<0.05),而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非早切组(P<0.05~P<0.01)。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危险因素。方法 :对收治的 6 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再发率为 7.2 9% ,再次出血的临床表现较首次重 ,出血量较首次大 ,合并症较首次多 ,病死率明显升高 ;再次出血组与一次出血组的血压中平均收缩压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舒张压大于 90、95 mm Hg、收缩压大于 2 0 0 mm Hg及舒张压大于 95 mm Hg同时收缩压大于 2 0 0 mm Hg病例中 ,均与一次出血组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抓好血压的管理 ,是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 与同期住院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血肿扩大与入院时血压升高、出血部位、肝功能异常有 关。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及早控制血压;烦躁者要查明原因,对症处理;肝功能异常者积极给予止血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N)的改变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初期血WBC和N。按WBC总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10×109/L)、增高组[(10~14)×109/L]、显著增高组(14×109/L)。按N数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0.75)、增高组(0.76N0.90)、显著增高组(N0.90)。结果:与正常组比较,WBC增高组、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增多(P0.01),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增高组和显著增高组中、重型患者均较正常组增加(P0.05),正常组存活率高于显著增高组(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液中WBC及N增高,提示病情严重、疗效差、病死率高,可作为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