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全髋关节治疗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25例,均为GardenⅢ、Ⅳ型骨折患者,随访1~3年,平均1年8个月。随机抽取同期行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4例作为对照,随访1~3年,平均1年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的行走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比较,全髋置换比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术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GaredenⅢ、Ⅳ型骨折后,全髋置换是可靠的治疗措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比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与单纯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情况.方法 分析本院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情况,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全髋关节置换组30例和单纯股骨头置换组30例.结果 全髋关节置换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术后功能均优于单纯股骨头置换组,同时全髋关节置换组股骨头缺血坏死、股骨颈缩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和疼痛效果较理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治疗,与传统的手术切开内固定法做了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0-40个月,采用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8.6%,优良率仅为60%,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为89.5%,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96.3%,置换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解决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问题,还可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卧床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等情况详细的进行观察,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内固定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且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96例≥65周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并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取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46例)与半髋关节置换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和切口感染率、假体脱位发生率和翻修率等。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率、翻修率和假体脱位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相比,虽然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以及出血量相对较多,但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上应尽量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除非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预期寿命小于5年。  相似文献   

6.
叶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4,(1):74-75,78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骨折内固定组(火0.05)。Harris评分示髋关节置换组优良率为87.5%,显著高于骨折内固定组的62.5%(P〈0.05)。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和再手术率(0)显著低于骨折内固定组(41.9%及37.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能显著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空心加压螺纹钉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4例46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8~42个月,平均30.2个月.结果 根据Harris定义的Harris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估.内固定组优良率87%,全髋置换组94%.全髋置换组总体疗效好于内固定组.结论 AO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都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在技术力量和患者经济状况及全身情况许可的条件下,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可取得更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7月~2008年9月本院收治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全髋关节置换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各2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功能评定、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1.5~5.0年,全髋关节置换组功能评定,优12例、良7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48%,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9.52%;半髋关节置换组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1%,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9.05%。结论:两组置换术近期疗效相当,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途径;半髋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身体较好,年龄〈75岁患者应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而〉75岁患者,宜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两种方法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进行治疗的48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置换组(n=24)和固定组(n=24)分别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固定组患者在手术基本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上占据一定的优势(P<0.05);但在功能评价和并发症率上比较,置换组则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整体效果优于骨折内固定术,方法经验证及文献资料的对照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中给予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骨折复位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地分为骨折复位内固定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及并发症方面明显高于骨折复位内固定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复位内固定组的再次手术率高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组,且人工髋关节置换功能优于内固定。结论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创伤较小,但其再次手术率较高,相反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功能效果良好。因此,临床上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2001年5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60岁)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关节置换组39例,内固定组45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病死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手术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患者术后2年病死率分别为10.3%(4/39)与11.1%(5/4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内固定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2.2%(19/45),需再次手术行髋关节置换术13例,再手术率为28.9%;关节置换组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生发生率为15.4%(6/39),再手术率为15.4%(6/39),关节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及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31/39),优于内固定组(55.6%,25/45)。结论区别于内固定术组,关节置换术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术后髋关节功能,并且不会增加术后病死率。关节置换术应作为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年龄在55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8例,按照其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9例,对照组采取骨折内固定术治疗39例,观察比较二者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4%;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FAM、FIM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不同术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8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内固定36例。对三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再手术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2~8年,平均4.3年。三组患者术前合并症、早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中远期并发症及再手术率高,而全髋关节置换早期并发症多,但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结论GardenⅠ、Ⅱ、Ⅲ型的70岁以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优良复位的前提下可行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合65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适合60~80岁、体质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刘瀚霖  汪晖 《北方药学》2011,8(9):61-62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全髋关节评分,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劣。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术后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逐渐恢复,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值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究其综合疗效来看,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2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5年(平均3.2年),按Harris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为91.9%,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为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吴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68+470-468,470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36例(A组),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组28例(B组),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术后平均随访时问26.3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受伤至手术时间、并发症、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及功能评价。结果 Harris功能评分,A组优19例,良10例,优良率80.6%;B组优12例,良5例,优良率60.7%。结论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应结合患者年龄、移位程度、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及患者经济状况等综合作出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和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组),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2例(B组)。术后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疼痛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疼痛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半髋置换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4例通过DHS手术治疗、得到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所有病例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6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选取解放军第八二医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改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经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χ2=5.272,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