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霞  郑磊  蔡贞  熊石龙  王前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8-10,114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的影响,探讨内皮细胞的最佳体外扩增培养条件。方法取健康产妇分娩后脐带,用胶原酶Ⅰ消化后得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传代培养时则分别采用RPMI-1640培养基和EGM-2培养基,倒置显微镜观察两种培养条件下细胞的生长状态,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生长周期,对比培养效果。结果 EGM-2组内皮细胞生长良好,2d后贴壁生长的细胞可达90%。EGM-2组S期细胞比例为(29.07±1.48)%,RPMI-1640培养基组S期细胞为(17.58±3.4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GM-2培养基更适合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传代扩增培养。  相似文献   

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提高体外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成功率。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2根脐带(至少20 cm)冲净淤血,采用加工穿刺针固定脐静脉灌注消化液,一根用0.2%胶原酶Ⅱ,另一根用0.1%胶原酶Ⅰ和0.25%胰酶等比混合消化液,比较两种酶的消化效果。收集细胞并用含有10 ng/mL的VEGF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胞的生长及传代。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所得细胞进行鉴定。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结果两种消化酶方法均获得了相当数量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胶原酶Ⅱ的消化效果稍优于混合消化酶,且比较理想的消化时间均为13 min,细胞接种后4~5 h开始贴壁生长,1周左右可生长成单层,光镜下呈多角形,"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法可见内皮细胞胞浆中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细胞周期显示约有50.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胶原酶Ⅱ和胶原酶Ⅰ与胰酶等比混合消化液灌注法是获得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一种可取方法,而胶原酶是分离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首选消化液,成功率高,可靠性大,可成功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方法 ,建立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模型 ,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提供实验手段。方法 采用胶原酶Ⅱ灌流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当原代培养细胞 80 %以上汇合后 ,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细胞表型和分泌蛋白流式细胞术 (FM术 )免疫荧光检查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种植在培养瓶中的内皮细胞 12小时贴壁生长 ,48~ 72小时生长最快 ,7~ 10天汇合。内皮细胞呈接触抑制生长、呈鹅卵石样外观 ,FM术检测CD3 1和VⅢ -R -Ag均为阳性表达。 结论 消化酶灌注脐静脉消化内皮细胞是获取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好方法 ,可靠性大 ,成功率高 ,可以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canstatin基因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anstatin基因通过电穿孔法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生长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canstatin基因通过电穿孔法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行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克隆.用RT-PCR检测canstatin在转基因细胞mRNA中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比较转基因和未转基因细胞的生长特性.结果 检测到canstatin在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canstatin基因转染内皮细胞组的凋亡率(16.90%)高于空载体组(1.47%)和亲代细胞组(2.85%)(P<0.01),转染细胞生长明显受抑.结论 canstatin能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冻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分离、培养、冻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有效方法以获得大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构建含血管的组织工程皮肤提供种子细胞。方法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M199液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合Ⅷ因子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来源。内皮细胞加入10%甘油的冻存液,分别置于渡氮保存1周和4周,复苏后血球计数板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脐静脉内灌注胶原酶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与未冻存细胞相比,复苏的细胞活力保持在80%以上,复苏后生长曲线与未冻存细胞相似。结论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大量高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体外增殖能力,可作为制备含血管的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方法及体外模拟自然生理剪切力条件下白细胞流动体系.方法: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免疫荧光对细胞进行鉴定,并通过体外层流体系观察白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种植在培养瓶中的内皮细胞4h贴壁生长,48~72 h生长最快,5~7 d汇合.内皮细胞呈接触抑制生长、呈鹅卵石样外观,VWF相关抗原检测为阳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凝血酶刺激后,内皮细胞表面表达P-选择素并可以介导白细胞在其表面滚动.讨论:形态学及免疫学鉴定结果表明培养细胞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层流体系的建立为以后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对人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胰岛素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分泌及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胰岛素对下肢脐静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取健康产妇剖宫产术后1 h以内新生儿脐带,分离并提取脐静脉内膜,用贴块法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并传代,用不同浓度胰岛素对细胞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摸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采用0.25%胰蛋白酶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含2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待细胞80%融合后,以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并以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免疫组化方法对内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在接种4h后开始贴壁生长,3~5天后融合成单层,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结论:用胰蛋白酶消化脐静脉可获得内皮细胞且成活率较高,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蒋红军  贾兵  陈张根  王克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5):509-511,514,F004
目的 研究分离、培养、扩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进行冷冻保存技术,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 新鲜脐带42条,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以含20%的胎牛血清M199液进行培养。采用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鉴定所获内皮细胞及其纯度:内皮细胞加入含10%DMSO冷冻保存液,置于液氮进行保存,复苏后进行锥虫蓝试验,四氮唑盐(MTT)试验以及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血管内灌注消化液法可获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与未冻存细胞相比,复苏的细胞活力保持在95%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与未冻存细胞的生长曲线无差异。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未冻存细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可作为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细胞鉴定。方法胰蛋白酶灌流消化法收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加入DMEM/F12混合培养基,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近融合时消化传代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CD34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约于24h完全贴壁,4~5d后融合成单层铺路石样结构。CD34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是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结论胰蛋白酶灌流消化法可获得大量连续传代扩增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在体外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将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种植在已培养成复层的人脐带动脉平滑肌细胞上面,人工组建成动脉壁结构。在营养液中含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维生素C条件下,两种细胞生长良好,构成活的具有代谢过程及增殖力的血管壁。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两种细胞组成典型的血管壁的结构层次,在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之间,在平滑肌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之间,充填有大量胶原纤维、网状纤维与少量的弹力纤维,并发现这些纤维结构物质是由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为研究血管壁的生理与病理过程提供了良好的血管壁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效果,探讨获取高纯度、高活性HUVECs的培养方法。方法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带,应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含0.016%EDTA的0.25%胰蛋白酶)进行HUVECs的分离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化学鉴定HUVECs及其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HUVECs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纯度可达99%。结论通过本实验改良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在体外获得较高数量的HUVECs,在细胞形态、表面抗原标志等方面具内皮细胞特征,可以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人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有很多种类,在人体发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干细胞的分化是干细胞研究的核心内容,除了受干细胞自身分化潜能制约外,同时受干细胞周围环境的控制.人干细胞的分化研究分为体外研究和体内研究,除观察人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的形态变化外,同时也探索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人们关注人干细胞的研究,目的就是体外扩增干细胞并获得具有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采用适当的手段治疗人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人类晶体上皮细胞培养的简便方法并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组织学变化。方法:将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取下的前囊膜分割成小碎片,吸管转移至培养瓶底部进行原代培养,7—10d后常规方法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活体细胞的增殖活动和形态学变化。结果:人类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可以存活并传代,但是其生存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传代后期细胞发生纤维化改变。结论:本方法简便,有效。可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妊高征 (PIH)患者的血浆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 (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eNOS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PIH患者血中NO水平的改变及改变的原因。 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别加入PIH患者和正常晚孕妇女的血浆 ,2 4h后应用Northern杂交法比较加入不同血浆的内皮细胞eNOSmRNA表达的差异。 结果 加入PIH组血浆的内皮细胞eNOSmRNA的表达水平较加入正常晚孕组的内皮细胞的eNOS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 (P <0 .0 1)。 结论 eNOSmRNA表达增强可能是PIH时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氧张力对原位的和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方法:用碱性DAB-H2O2法检测原位的和在不同氧张力条件下培养的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内CAT的活性。结果:原位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内CAT的活性高于脐动脉内皮细胞;高氧张力下培养的脐血管内皮细胞内CAT的活性比在低氧张力下培养的高。结论:氧张力调节生理条件下和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内CAT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体外诱导成人外周血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干细胞(PBSC)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方法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后采集的PBSC进行诱导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D31和vWF情况,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经VEGF和bF-GF诱导后的细胞形态上表现内皮细胞特征,经流式细胞仪测定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有表面标志CD31和vWF,透射电镜细胞胞浆内可见特征性Weible-Palade小体。结论外周血干细胞在VEGF和bFGF诱导下,可分化为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Rho/Rho激酶在纤维肉瘤细胞血管外游走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血管外游走体外模型观察纤维肉瘤细胞血管外游走状况;测定游走过程中血管内皮单细胞层电阻变化;进行细胞内磷酸化实验,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评价纤维肉瘤细胞游走过程中内皮细胞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水平.结果 纤维肉瘤细胞可以穿过血管内皮细胞游走至血管外.在游走过程中跨血管内皮细胞层电阻下降,内皮细胞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水平升高.内皮细胞Rho抑制剂(C3转移酶)、Rho激酶抑制剂(Y-27632)能够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内皮细胞Rho/Rho激酶可能是通过调节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水平诱导纤维肉瘤细胞向血管外游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毒副作用。方法 取家兔6只(共12眼),每只眼制取6片组织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细胞接种于12孔培养板,分别加入2%、4%、6%、8%、10%的牛磺酸液(同一动物的左右眼加同一浓度牛磺酸溶液),设立空白对照。倒置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在培养的第1、2、4、6、8天,将部分培养细胞用Wright染色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空白对照和加入2%、4%、6%牛磺酸溶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1周后均形成内皮细胞层,细胞形态呈六角形或类圆形。加入8%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4天时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第8天时培养细胞死亡。加入10%牛磺酸液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在第2天时出现生长不良,细胞胞体小,部分细胞已死亡。同一动物的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形态相似。结论 2%~6%牛磺酸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提示该浓度范围的牛磺酸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