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彻底疏通狭窄之下腔静脉并充分予以加宽,保证下腔静脉系统回心血通畅。方法:采用肝后段下腔静脉切开,直视切除隔膜及纤维组织自体心包片加宽狭窄之下腔静脉。结果:6例病人效果满意,随访0.5年~6年无复发。结论:布一加征采用肝后径路根治性膜切除附加自体心包加宽成形术,病变切除彻底,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布加综合征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们1998~2004年收治的布加综合征(BCS)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14~25岁。单纯腔静脉隔膜状阻塞2例,肝静脉狭窄并腔静脉阻塞1例,单纯肝静脉狭窄阻塞3例。  相似文献   

3.
肝尾叶肿瘤的切除,从简单的局部切除到复杂的单独肝全尾叶切除,从肿瘤侵犯肝后下腔静脉,需切除部分肝后下腔静脉壁,到侵犯多根主肝静脉根需联合半肝或扩大半肝切除,在手术方法和手术复杂性上存在很大差异。1996年1月-2006年2月我科共切除主瘤灶在肝尾叶的肝脏肿瘤和肿瘤样变62例。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住院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双腔右心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手术,右房右室双切口45例,右室单切口6例,探明三尖瓣及右室流出道,彻底切除异常肌束,疏通右室流出道;用心包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本组12例),同期处理室间隔缺损等合并畸形。结果:51例均治愈,随访2个月-20年,症状消失,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正确辨认并彻底切除异常肌束或狭窄环,避免损伤三尖瓣结构以及处理合并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肝切除术治疗13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并对其结石部位和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残石率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以左肝为主(91例),肝切除也以左肝叶段切除为多(119例);27例(19.85%)有肝内胆管狭窄,经肝门胆管成形后开与空肠吻合;26例(19.12%)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术后残石ll例(8.09%),119例随访6个月—10年,效果优良者达92.43%。结论 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方法本组47例均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并经手术及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47例中单纯肝静脉阻塞4例(8.5%),下腔静脉隔膜阻塞9例(19.1%),下腔静脉狭窄20例(42.6%),下腔静脉闭塞8例(17.0%),下腔静脉血栓4例(8.5%),肝右叶肿瘤压迫、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者2例(4.3%)。下腔静脉狭窄者内径为0.5~1.2cm,管壁局限性增厚、僵硬,狭窄远端可有明显扩张2.3~2.5cm。下腔静脉内隔膜阻塞显示下腔静脉上段向腔内突出的隔膜状回声带,中央有孔者6例,中央无孔者3例,隔膜厚度3~7m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肝静脉及下腔静脉不完全性梗阻病例显示高速血流束,呈五彩镶嵌色,腔内显示血流充盈缺损。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完全梗阻时,不显示血流信号。结论B—CS病因较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困难,由于超声具有简便、显示率高、无创伤性的优点,可以成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38例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的治疗结果,探讨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本组:138例(男121例,女17例),年龄27~78岁,平均56.3岁。下腔静脉阻塞病因:肿瘤压迫或侵及(120例);原发性病变(布-加氏综合征18例)。术前造影证实:下腔静脉完全闭塞35例,狭窄程度≥90% 79例,75%~90% 24例。其中肝静脉同时受累15例。术前肝功能:Child C级47例(占34.1%),Child B级71例(占51.4%)。方法:138例均行下腔静脉PTA 支架置放术,均为“GianturcoZ”支架,长度40~120mm。估计肝静脉狭窄或闭塞影响肝回流达65%以上7例,均行肝静脉PTA,3例行支架治疗。术后给予保肝、抗炎、强心、利尿、抗凝治疗。结果:138例术后造影示下腔静脉通畅,有效管径均≥15mm。术后急性期(2周)双下肢水肿明显缓解至完全消退占84.8%,尿量较术前明显增多占62.3%,肝功能由Child C级改善为B级者21.0%。改善率61.7%。死亡5例。结论:术前行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和腔静脉阻塞的程度,能为改善病人状况及术中选择操作方式提供依据;术后防治心衰,保护肝、肾功能,预防肺栓塞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3月-1999年2月采用二腔带囊导管或钳夹阻断肝脏静脉血液,直接解除下腔静脉梗阻病变,成功地为16例病人施行IVC隔膜或瘢痕组织切除及狭窄处血管成形,效果较好。术后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并发症少,随访病人无复发及死亡。体会:术后应从渗血,血栓形成,右心功能及肝功能的保护,血红蛋白尿及肺栓塞等几个方面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难切性肝癌切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难切性肝癌的切除方法。方法:1994年6月至1998年10月用逆行肝切除术成功切除因肿瘤巨大、显露不良或肿瘤紧密粘连以至侵犯相邻组织器官的巨大肝癌74例,同期13例用常规肝切除术切除相似肿瘤作为对照。用逆行肝切除术加受累下腔静脉手指分离或外膜剥脱或受累部分静脉壁密闭切除修复方法成功切除累及下腔静脉肝癌51例,18例用常规法切除下腔静脉受累肝癌作为对照。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失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逆行切除或加下腔静脉分离、外鞘剥脱或受累部分静脉壁闭合切除修复组均低于常规切除组。结论:本文报道的逆行肝切除术和下腔静脉处理方法安全、可靠,适用于难切性肝癌的切除。  相似文献   

10.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肝后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或完全闭塞而导致的以门脉高压症状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原因在西方国家多因血液高凝状态导致肝静脉血栓而成,常不涉及下腔静脉,在我国,日本,印度,则以下腔静脉病变或发育异常多见。直视下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根据不同适应症目前有4种手术方法。下腔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能达到布-加氏综合征根治目的和有良好的远期疗效。我院2003年6~11月对10例患者行该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树成  陈健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34-1035
目的:根据双侧肝胆管结石伴狭窄的病变特点来探索外科手术方式。方法:根据双侧肝胆管结石伴狭窄病变特点,将其分为3型,选用不同的以肝段切除为主的联合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并发感染、胆漏、肝功能不全,消化道出血共1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残留结石8例,术后经胆道镜取净结石6例。58例经1~10年随访,其中优57.9%、良32.3%、差10.8%。结论:双侧肝胆管结石伴狭窄外科治疗的关键是按照病变的特点切开肝内各叶段胆管狭窄段、取净结石、建立通畅的胆流通道。以肝段切除为主的不同的联合手术是治疗双侧肝胆管结石伴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右叶肝段切除5例,左叶段切除2例,右后叶切除1例,右半肝切除2例,左半肝切除1例,右三叶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2例,右半肝+左外叶楔形切除1例,单发与多发肝转移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6/7)和54.5%(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采用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肝转移疗效较好,积极的外科治疗县根高患者毕存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体会,方法:在常温阻断下行下腔静脉直视根治术18例,其中膜切除12例,下腔静脉扩大成形6例。结果: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4-60个月,典型表现均消失。彩色B超证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均通畅。结论:布加综合征直视根治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族性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病因。方法:对同胞史妹先证者及其家族三代共26人进行病因调查、超声波检查、血管造影、肝功能检查,同时进行3年随访。结果:3年来,该家族26人中2例先证者由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愈后,1例一直保持正常。1例于手术1年后下腔静脉金属支架下方2cm处开始狭窄,1例右肝静脉轻度狭窄者未发展成BCS;新发现1例肾结石,1例尾骨坏死,结论:家族性BCS可能与遗传缺陷有关,1例右肝静脉轻度狭窄者尚未发展成为BCS,PTA是治疗BCS物首选方法,但应预防再度狞,下肢静脉曲张不一定是家族性BCS物诱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肝切除术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伯作用和方法。方法:以右肝部分切除术治疗48例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根据手术的目的,分为两组:(1)根治性肝切除组33例;(2)显露性肝切除组15例,结果:1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因肝断面持续不愈合须再次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全部患者随访4-15年,根据治性切除组和显露性切除组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9%和66.7%(P<0.05);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分别为12.1%和605(P<0.01)。7例胆道残余结石行纤维胆道镜取石,结果5例取尽,2例再次手术,结论:根治性右肝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右侧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最佳方法,若根治性手术无法进行,可选择显微性肝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手术后肝外胆管狭窄一直是肝胆外科的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手术治疗效果已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利用自体带蒂组织移植来扩大狭窄的胆管管腔,修复狭窄处胆管的缺损,可保存胆管口括约肌的正常生理功能,避免逆行性的胆道感染。我院1990~1996年共收治手术后肝外胆管狭窄18例,均用自体带蒂组织移植修复,早期效果良好。回临床资料1.亚病例来源本组18例均因手术中损伤胆管所致,其中胆囊切除术12例,胃切除手术4例,明道手术2例。1.2移植组织来源自体带蒂胆囊瓣2例,空肠瓣4例,胃壁瓣12例。1.3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搪塞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前后特征性异学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186例BC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 186例BCS中,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者,远下腔静脉扩张,肝狭窄或阻塞者,其血流通过肝内侧支至未闭的肝静脉,或通过副肝静脉流处下腔静脉。治疗后可见知流通过开通的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内支架形状清晰可见。结论彩色多普蚵准确观察BCS特异性为其诊断及随访的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癌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及其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介入治疗效果。结果:在1300例肝癌患者中发现30例合并Budd-Chiari综合征,临床主要为腔静脉高压表现;2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狭窄,2例合并肝静脉狭窄。经放置金属内支架后,30例狭窄血管均获再通。结论:Budd-Chiari综合征可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术后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了提高腔内治疗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腔内治疗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34例,并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本组34例患者采用经尿道腔内治疗,31例治愈,3例治疗失败,治愈率91.17%。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尿道长段狭窄及疤痕切除不彻底有关。结论:经尿道腔内治疗前列腺术后尿道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的关键取决术中找到正确的尿道通路以及充分切除尿道疤痕组织。  相似文献   

20.
Budd-Chiari综合征的超声分型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经手术及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98例Budd-Chiari综合征。根据病因及声像图特征将其分为六型,即肝静脉阻塞、下腔静脉隔膜状阻塞、下腔静脉狭窄、下腔静脉闭塞、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外源性下腔静脉狭窄型。分析了各型的超声诊断特点。作者认为此病的超声分型诊断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筛选和诊断本病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