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0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发病年龄介于17~81岁,中位年龄57岁,发病高峰年龄段为50~65岁,男女比例1.5∶1。其中Ann Arbor分期Ⅰ~Ⅱ期者占70.0%(21/30)、有B症状者23.3%(7/30)、淋巴结肿大者20.0%(6/30);IPI评分<2分者93.3%(28/30)、Ki-67值<20%者72.7%(16/22)。受累器官包括:骨髓、脾脏、韦氏环、腮腺、甲状腺、肺部、胃部、肠道、眼部、鼻咽部和肺。化疗组、手术联合化疗组和手术治疗组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率分别为81.8%、87.5%和77.8%,P>0.05),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骨髓受累、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因素能降低患者的疗效(P<0.05)。3年及5年OS分别为96.7%和90.6%、PFS分别为86.5%和79.9%,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2分、浅表淋巴结受累、骨髓受累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升高、CD5阳性是患者生存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对生存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论 MALT淋巴瘤多为中老年起病,男性多于女性,常伴器官受累,手术联合化疗能获得较高的有效率;该病总体生存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导管目前在血液透析中被广泛地使用。初次透析患者以及部分内瘘闭塞后重建的患者在内瘘成熟之前都需要使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因此中心静脉导管的管理问题成为透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安全有效的抗凝剂对导管进行封管是维持导管开放、保证透析充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肝素封管液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肝素封管液的最佳浓度。方法 将74例采用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31.25单位封管液,观察组采用93.75单位的封管液。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93.75单位的封管液是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5.
刁建君 《当代医学》2011,17(10):122-123
目的 比较输注液与肝素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探讨输注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32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分为输注液组和肝素液组,输注液组采取患者输注液体正压封管的方式,肝素液组采取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封管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封管的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纯肝素和低浓度肝素直接封管法在长期留置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纯肝素封管法,观察组应用低浓度肝素直接封管法,观察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导管留置时间、动脉端堵塞、静脉端导管堵塞、置管处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导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2组PT、APTT、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2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置管处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肝素直接封管法可用于长期留置导管的封管,导管的堵塞率并未增加,但能减少置管处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脑血管病住院治疗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封管液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1 2500 IU+生理盐水250ml封管液进行封管.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5d为5例,无堵管、静脉炎的发生;对照组留置时间≤5d为20例,发生堵管13例,静脉炎9例.结论 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的肝素封管液对脑血管病治疗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陈云庆 《吉林医学》2011,(32):6773-6774
目的:比较血透后血液保存液(Ⅱ)和肝素对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封管的效果。方法:80例高危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血液保存液(Ⅱ)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1 25 0IU/ml)溶液封管。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加重12.5%、感染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封管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封管后1 h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封管前比较有明显延长(P<0.05),而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TT,APTT与封管前后比较无明显延长(P>0.05)。结论:血液保存液封管安全、有效,为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的又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心脏血管外科患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2种肝素钠封管液的封管效果,在尽量不增加心脏负担的情况下选择有效的封管液封管.方法 选择在心脏血管外科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60例,根据床位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0例.分别用浓度为62.5U/mL的肝素钠稀释液5mL和浓度为50U/mL的肝素钠稀释液3mL进行留置针封管.对比封管效果.结果 用浓度为62.5U/mL的肝素钠稀释液5mL和浓度为50U/mL的肝素钠稀释液3mL进行留置针封管,封管效果和留置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脏血管外科患者患者的病情,留置针封管用少剂量低浓度肝素钠稀释液较好,既减轻心脏负担、节约时间,又不会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讨2种无肝素透析方法 用于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护理特点及效果比较.得出结论:高浓度肝素盐水预冲无肝素透析法效果确切,简便,不干扰血透中的治疗操作,此方法 优于传统的无肝素透析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金骊珠  崔天蕾  阿勇  柳飞  刘芳  陶冶  付平 《重庆医学》2011,40(3):276-278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浓度肝素液进行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对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出血倾向、导管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封管浓度。方法将60例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A组:纯肝素钠封管(6 250 U/mL);B组:中浓度肝素钠(4 088 U/mL)和生理盐水溶液;C组:低浓度肝素钠(3 125 U/mL)和生理盐水溶液。测定封管后24、h凝血指标,监测出血倾向、通路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果 A组在封管后2 h及4 h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均较基础值显著延长(P<0.01)。B组患者封管2 h后仅PT、APTT显著超过基础值(P<0.05),且在4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P>0.05)。C组患者封管后PT、APTT和IN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1个月,C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3组间血栓发生率、感染率、导管拔出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肝素钠溶液进行带cuff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不良反应较少,可用于大多数患者。有高凝倾向的患者更适合采用中浓度肝素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动性出血和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肝素盐水预冲血管路和透析器并在透析时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透析器以减少凝血。结果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未发生或加重出血,未发生凝血现象。结论无肝素透析对活动性出血和高危出血者即安全又保证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HD)须使用抗凝剂防止透析过程中透析器和血管通路凝血,但遇到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的病人,必须减量使用肝素(UFH)或无肝素透析,易引起凝血或透析器阻塞。我们采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作为血液透析的抗凝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柳春艳  付佳  刘萍 《黑龙江医学》2002,26(6):436-436
出血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透析中抗凝剂的应用加重了尿毒症患者各脏器出血的发生率 ,加之病人血管弹性差 ,血管通透性不良 ,高血压、贫血等因素 ,往往造成严重的出血 ,危及病人生命。对有高度出血危险的患者 ,如 :胃肠道出血、脑出血、出血性心包炎、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症 ,及近期手术前后的患者 ,采用常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地行血透会加重出血倾向 ,后果严重 ,对这些患者可采用无肝素透析 ,此法安全 ,可靠。1 临床资料我院 1999- 10~ 2 0 0 1- 0 7对 15例合并有严重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无肝素透析治疗。 15例中 ,男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在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时使用不同浓度肝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透析结束时使用1.5%、2.5%、5%肝素钠进行导管内封管,观察封管后不良反应,包括封管后出血、导管内血栓形成等;比较封管前后出凝血时间水平及血小板的变化;统计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及溶栓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 ①1.5%肝素钠组17例患者,累计使用799导管日,平均47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2.5%肝素钠组31例患者累计使用1 829导管日,平均59导管日,有4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5%肝素钠组25例患者累计使用1 600导管日,平均59导管日,有1例患者因导管感染退出.②5%肝素钠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封管后延长(P<0.05),而其他组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③1.5%肝素钠组血栓发生率高于5%肝素钠组(P<0.05),3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3组患者均无肝素过敏等反应,2.5%肝素钠组有1例患者插管后第31天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为6.7×1010/L,但无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 5%肝素钠组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但对出凝血时间有影响,1.5%肝素钠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且易感染.而2.5%肝素钠组用于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相对安全有效,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且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可以替代5%肝素钠作一次性封管用.但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出现使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尽管无血栓发生,但须注意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为防止体外循环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发生凝血,要适量使用肝素抗凝。但对活动性出血患者,使用肝素无疑是危险的。本篇介绍了我科采用无肝素血液透析技术在9名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高危出血患者使用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以50例接受无肝素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作为研究内容。在透析时,为了避免其发生凝血情况,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结果:透析结束后,在对透析方案进行调整以及进行积极的护理后,有5例患者出现了凝血,对其管路进行替换后,无此类情况出现,均完成了透析治疗。结论:将无肝素透析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能够起到降低凝血和再出血几率的效果。接受无肝素透析治疗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能够提升透析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细心观察和护理,以防其出现凝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不同浓度肝素封管的效果,寻求合适的封管浓度。方法将9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封管液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其中A组肝素浓度为1250u/mL,B组为3125u/mL,C组为纯肝素原液,即6250u/mL,比较3组封管液封管对患者凝血4项(PT、APTT、TT、FIB)的影响,以及导管留置时间、导管堵塞率、置管处渗血发生率、导管感染率等情况。结果3组凝血4项无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组导管留置时间较A组长,导管堵塞率、导管感染率较A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优于B组。结论纯肝素封管法可延长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寿命,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理想的封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枸橼酸钠与肝素抗凝在CRRT 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纳入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枸橼酸钠,低分子肝素预冲CRRT,同步抗凝,比较凝血指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滤器管路寿命。结果枸橼酸盐组血液透析器使用时间明显长于低分子肝素组。枸橼酸盐组在血液透析中APTT、PT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应用枸橼酸钠局部抗凝后血滤管道内血液的凝血指标(APTT、PT)延长,经过滤器后凝血指标变化不大(P>0.05),体内静脉血凝血指标恢复正常范围内;低分子肝素组滤器前后管道中凝血指标变化不大(P>0.05),与枸橼酸钠组比较,低分子肝素组在体内的( APTT、PT)均延长。结论枸橼酸钠抗凝方式安全有效,适于推广。在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依据动脉血气,电解质结果调整枸橼酸钠剂量,使每次血液滤过治疗顺利有效地进行,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鲍江虹 《大家健康》2016,(1):254-255
目的:探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按照数字法分为甲组(n= 35 ,采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封管)和乙组(n= 35 ,采用纯肝素封管),2组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留置导管时间、血流量、导管堵塞发生率与乙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半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封管中应用肝素尿激酶混合液 ,可显著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